08.13 知乎7年,一个知识坚守者的变与不变

佛系了近8年的知乎,近日来动作不断。

8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知无不言」发布会上,知乎不仅正式推出了「海盐计划」,而且宣布了总额高达2.7亿美金的E轮融资。在2018年一级市场创业公司普遍融资困窘而纷纷寻求上市的境况下,唯独知乎收获颇丰,说明其在投资人眼中依旧是个香饽饽。

有意思的是,整个发布会以海盐计划为核心,融资消息作为末尾的小彩蛋,也说明知乎的确是一个很务实的公司。

知乎7年,一个知识坚守者的变与不变

事实上,随着行业竞争的洗礼,竞品们从野蛮生长到纷纷倒下,以及用户对于知乎内容和社区环境的越发认可,知乎的价值也在2018年急速的凸显。在越发接近舞台中央的时候,知乎明白:聚光灯下,进一步是万众瞩目,退一步错误也会被无限放大。

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做容易的事

如果梳理知乎近8年来的成长的历史,你会发现能够形容它的词有很多,佛系、高冷、精英......但是小新觉得最为贴切的一个大抵是:卧薪尝胆

无论知乎在近8年的成长中,获得了多少标签,赢得了多少赞誉亦是诋毁,知乎做的最重要的是一件事其实是“坚持”。

勾践卧薪十年,是丧国的悲怆,知乎坚守七年,力量不是来源于悲,而是对于价值认知高地的坚守。

如果告诉2011年的大众:那个小众的,坚持略显苛刻的邀请制的问答社区,知乎,以后会长成知识领域最大的独角兽之一,大抵不会有谁相信。

2011年前后,知识市场看起来并不是个好生意,更好的风口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而快速崛起的信息流和资讯,大众市场的信息分发模式,是最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创业方向,随后几年也诞生了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诸多信息流产品。

虽然各种拔地而起的信息流产品重塑了信息分发的渠道,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广度。但是依靠用户创造内容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低质量甚至虚假的垃圾信息,从而使筛选和辨别信息成为使用者的负担。

信息流产品在刚开始大部分只着眼于信息的广度,却无法对内容的深度做出有效地保障,虽说现在各信息流平台现在普遍推出各种各样的“补贴”、“扶持”、“筛选”的措施,但是却会有各种阻碍,毕竟刚开始的疏忽可能会引发破窗效应,引起用户对于不良环境塑造的跟风,为后续的改进增添难度。

这一点知乎做的就比较好,其一开始追逐的就并非风口,而是需求,大众对于知识的需求从来都是存在的。用户也不仅仅知识需要信息的广度,更需要信息的厚度和深度。

而缜密的知识社区发展路径,保证了知乎能够一直往自己最想要的方向成长。

在知乎一开始严格的邀请制规范下,社会认同心理逐步形成。社会认同心理就是:看到一群人看着天,也会跟着去看;看到乞丐碗里有很多钱,就会跟着去放钱;看到一个地方很干净,就会自觉地讲究卫生……

邀请制很好的营造了知乎社区的初始规范,赢得了后续用户的普遍认同,当然这其中也经过了数年的经营。

知乎网站2010年12月开放邀请制注册方式,直到2013年3月,知乎才向公众开放注册,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如果是一家逐利的公司,根本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如此坚守。

坚守的结果也很显著,知乎早期用户谌斌曾用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微博之乱耳,无SNS之劳形”形象的描绘了知乎的社区氛围。

而后续开放注册的知乎更是在一个更难的领域里扮演者勤勤恳恳的角色。

彼时整个中国互联网一直在挖掘下沉人口红利,注意力经济驱使创业者都在忙着下沉和娱乐化。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事实上14亿中国人口已经有5亿是城市化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他们对于一些高质量的信息、工具的追求是不断上升的。

以这些用户为依托,知乎从初始的小小问答平台,到后来的十万,百万,千万,到今天的1.8亿用户,伴随着知乎7年一同成长的,是用户对于知识价值认知的变迁。

现在的知乎早已在用户心中形成清晰地定位和广泛的认可,它不是微博、微信这种短链条、浅层次的社交狂欢,而是通过一个问题凿出一个洞口甚至开辟一块专业讨论区,进行发散性思维碰撞,进行优质信息的聚合。

知乎让更多人去理性与客观探讨问题,而非仅仅停留在炫耀或者情绪化表达。

比如,一个公共事件的发酵,朋友圈或者微博话题讨论始终比较浅层次,更多的只是情绪化吐槽,这次的发酵“长生疫苗事件”,普遍现象是大家在朋友圈吐槽、指责两句已经再难深入的进行下去,而在知乎上,却专门出现了关于疫苗的科普专题,解答大众的疑惑、恐慌,就问题的解决不断延伸、扩散,产生更多有价值的观点、思路与理论。

知乎7年,一个知识坚守者的变与不变

知乎把各色热点和新闻舆论沉淀出有深度有价值的话题讨论,进而提升信息的宽度和深度。

知乎下半场的坚守与变革

行业的下半场已经从消灭消息的不对称,转移到了消灭知识不对称

上半场由于诸多信息流产品的出现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而如何在繁杂的信息中筛选沉淀出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是下半场的关键。

七年前,知乎刚成立时,创始人周源曾发过一封内部邮件:

“我们相信一点,在垃圾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知识──被系统化,组织化的高质量信息──都还存在于个体大脑中,远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来分享知识,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人人所用。”

现在,互联网中的垃圾信息泛滥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内容生态也是目前各大互联网平台所头疼的问题。

知乎虽然已经是全网为数不多的,既拥有高质量内容,又有较为舒适的创作环境社区,但如何不被垃圾信息染指,更进一步提升平台内容的质量,是知乎始终要做的事情。

作为第一个关注社区生态劣化问题公司,知乎此前已经加入了“友好度”的数据指标,此次的海盐计划更是以筛选培养优质答主为目标,来全面改进产品,也是以社区生态为目标,持续推出的多维度措施。

「海盐计划」第一阶段包含两大核心产品:为用户持续提供良性讨论空间的「盐值」系统,以及旨在为优秀创作者提供多维度权益的「创作者中心」。

别的不说,海盐计划的寓意就很棒:知乎社区将所有用户在知乎所产生的认真、专业的分享,看作知识海洋析出的智慧之盐。

「盐值」凝聚了知乎的算法能力,社区共识和公共讨论秩序三方面的积累,形成升级版的用户社区行为引导和使用攻略,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成长体系。

而「创作者中心」则为优秀的创作者们生成了专属的工具和更丰富的权益保障。既有真金白银的获取手段如:「知乎 Live」、「回答赞赏」、「品牌任务」,又有隐藏的高价值机会比如「作者经纪」功能,相比于简单粗暴的补贴,这样科学的,递进的方式显然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从「海盐计划」上可以清晰看到,知乎一方面对于社区的建设一直在递进、优化、完善,另一方面,对于高质量内容的坚守从来没变,也从没有放松。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海盐计划的推进,变化与坚守中的知乎,将会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