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和命運較勁了半輩子,為什麼你還沒成功?

詩仙李白有句詩,"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一個人想要到天上,靠個人是不可能的,但在詩的世界裡,李白靠風達到了上青天的目的。

這說明一個問題:一個人想要成功,自身優秀終究是有限的,還要懂得審時度勢,藉助外部力量,方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一舉功成。

和命運較勁了半輩子,為什麼你還沒成功?

諸葛亮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人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是清朝康熙皇帝給予他的崇高評價,也是他生命的真實寫照。

諸葛亮出山之後為了讓劉備立足,與孫權幾番周旋的同時,又要與曹操鬥智鬥勇。

舌戰群儒、火燒赤壁、佔荊州謀益州,還要為荊州的關羽憂心忡忡。

在這樣的環境裡諸葛亮怎麼能夠不殫精竭慮呢?

和命運較勁了半輩子,為什麼你還沒成功?

而諸葛亮本人又是一個事必躬親處處追求完美的人。史書上說他"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就是說,凡是二十杖以上的刑罰他都要親自過問。

一個具有經天緯地之才,鑲星補天之能的最高掌權者,卻連刑罰這樣的小事都要親力親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小事上耗費時間,如何在大事上運籌帷幄,如何撐到"大漢一統"的那一天?

在最後一次伐魏時,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的飯量嚴重下降後說:"孔明食少事煩,豈能久乎?"果不其然,沒過幾天諸葛亮病死五丈原,結束了光輝又不甘的一生。

正是諸葛亮凡事親力親為,不懂借力,,導致了心力衰竭.所以史書評其為"不善於分工"。

人生不是獨木橋,通往成功的不是隻有單打獨鬥一條道路,與其與天較勁,不如與人借力。

假如他做到舉重若輕,藉助他人力量,把不重要的事情適當分發下去,結局會不會一樣?

和命運較勁了半輩子,為什麼你還沒成功?

被史學家評為"外儒內聖"的曾國藩,一直以其包容,低調的風格廣為人知,但他在30歲之前,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

他憤世嫉俗又風格強硬,妄圖以一己之力改變老舊官僚作風。剛開始做官帶兵時,他幾乎得罪了所有同僚,與綠營軍更是矛盾重重,甚至發生火併。

軍事上有太平天國之困,官場上又處處被排擠,正在最艱難的時刻,他父親又離世,曾國藩必須回家給父親守孝,回想起這幾年的遭遇,他心灰意冷,覺得自己非常委屈。

明明不遺餘力,卻偏事事掣肘,明明一腔熱血,卻無力施為。

和命運較勁了半輩子,為什麼你還沒成功?

而改變他後半生的,是《道德經》裡的一句話:"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一個人想要做出成績,只靠單打獨鬥是不夠的,必須借力使力,才能獲得他人的助力以成就自己的抱負。

正是想通了這一點,曾國藩復出後,才一改過去的鋒芒畢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即使跟人發生衝突,也不復從前的固執和強硬。

只因他明白一點,要成功必須取得他們的支持。正因如此,曾國藩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吏,一步步實現理想抱負,最終青史留名。

和命運較勁了半輩子,為什麼你還沒成功?

很多人在生活也曾這樣,害怕別人拒絕,不敢開口請求幫忙;覺得別人工作做的不夠好,搶過來自己做;明明有現成的捷徑,卻非要證明下自己。直到精疲力竭。

慢慢的我終於明白,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碰到天花板的那一天。

一個人只靠單打獨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力使力,才能獲得他人的助力以成就自己的抱負。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沒有,就創造。只要能上青雲,借下"好風"又有何不可呢?

與其與天較勁,不如與人借力。

和命運較勁了半輩子,為什麼你還沒成功?

關注「世維學社」,get完整版餘世維老師的職場演講視頻,

因為實用,所以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