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張家口路空並進織就現代立體交通網

張家口路空並進織就現代立體交通網

張家口路空並進織就現代立體交通網

張家口機場開通新航線。

核心提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市交通運輸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高速公路從無到有,並且一躍以通車總里程927公里位於河北省前列;鐵路網絡佈局將更加合理,境內高鐵建設如火如荼,四條高鐵正在火熱建設中;機場開航以來吞吐量逐年攀升,機場改擴建項目正式啟動……我市交通運輸事業以雄厚的整體實力、廣闊的發展前景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助推器”,也成為張家口市風雨同舟、大膽改革、跨越發展的最好見證。

高速通車裡程

居全省前列

張家口地處京、冀、晉、蒙四省通衢之地,是連接環渤海經濟圈和西北內陸資源區的重要節點,距北京僅180公里,距天津港317公里。對於地處東出西聯樞紐位置的張家口,高速公路在公路網中作為主骨架,承擔著重要的通道功能。

改革開放之初,我市沒有一條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及農村公路發展也相對緩慢,直到1996年,我市才開始謀劃建設第一條高速公路。市交通運輸局高等級公路資產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時,為了緩解晉煤外運的交通壓力,構建連接東北、華北、西北部地區的運輸通道,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我市啟動了宣大高速公路建設工作,並於1997年開工建設,歷時3年順利竣工,張家口境內終於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

此後,我市高速公路建設駛入快車道。

2002年11月18日,對張家口開放和發展有著非凡意義的高速公路---京張高速公路(現京藏高速張家口段)順利完工,成為聯接西北各省和京津地區的主要動脈;

2006年12月10日張石高速公路一期順利建成,成為全省同期開工建設的所有高速公路項目中第一個實現竣工通車的高速公路;

與此同時,京化高速(現京新高速公路)也於同年舉行了開工奠基儀式,成為了河北省2006年唯一當年立項、當年開工的高速公路項目,開創了張家口乃至河北省高速公路立項史上的先例;

2007年4月,全長26.47公里的張家口城市快速路創造出了更加炫目的記錄,實現了“當年規劃、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通車”的目標;

同年,我市第七條高速公路-張承高速公路一期(張家口至崇禮段)也順利開工,並於2010年竣工通車。

一條條在省內屢開先河的高速公路,不僅有力帶動全市經濟發展,也成為張垣大地上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而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幕的拉開,我市高速建設也邁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張涿高速、張承高速作為首都交通大外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均順利竣工通車。如今,我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927公里,並初步形成“五橫兩縱一線”的高速公路網布局,同時太行山高速(京蔚高速東段)、張石高速蔚縣支線南楊樁樞紐互通、蘇張高速(二秦高速)、京新高速三期工程正在緊張建設中,並計劃於今年竣工通車。而2022年冬奧會重要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延崇高速公路以及張石高速蔚縣支線各項工程均進展順利,預計2019年竣工通車……屆時,我市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將達1300公里,必將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京張攜手籌辦冬奧會和綠色發展提供堅強的交通運輸支撐。

張家口

邁向“高鐵時代”

一聊起鐵路,就不得不說百年京張鐵路。這條鐵路是我國首條由中國人自行完成,投入營運的鐵路,起於北京豐臺站,經八達嶺、居庸關、沙城、宣化至張家口,1905年9月開工修建,於1909年建成。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京張鐵路開通後,張家口市交通瓶頸的制約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僅7年就延伸到大同;於1921年延伸到包頭,關外的煤炭、礦石、牲畜、毛皮和糧食等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入關內,而關內的棉布、磚茶、煤油、紙張等工業品也遠銷於西北各省區。有資料顯示,1909年京張線通車後運量直線上升,當年貨運量為42萬噸,客運量為41萬人次。至1915年,貨運量達到180萬噸,客運量為91萬人次,短短7年,貨運最增長了3.3倍,客運量增加了1.2倍……可以說,京張鐵路伴不僅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記憶,也將一個全新的工業化城市張家口被火車裝載而來。

作為與鐵路攜手前行一百多年的城市,京張鐵路不僅成為張家口近代經濟的起跳點,同時也成為張家口這座城市的政治和文化符號。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全力加快鐵路建設與跑辦步伐,鐵路項目推進速度不斷加快。目前,我市已建成並運營的鐵路包括:張唐鐵路、張集鐵路、京包鐵路、豐沙鐵路、大秦鐵路、沙蔚鐵路、宣龐鐵路及企業鐵路專用線等,境內通車總里程776公里,擔負著我市的所有鐵路客流和貨物運輸任務。

隨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日益臨近,我市正在快步邁向高鐵時代,境內謀劃項目新建京張鐵路、張呼鐵路、張大鐵路、崇禮鐵路四條高鐵均開工建設,估算總投資321億元,預計明年底前全部建成通車。其中新建京張鐵路起自北京北站,途經北京市海淀、昌平、延慶,張家口懷來、下花園、宣化等區縣,西迄張家口南站,正線全長174公里,其中張家口境內104公里,全線共設10座車站,作為2022年冬奧會重要交通配套基礎設施,建成通車後北京至崇禮賽場的旅行時間將縮短至50分鐘,張家口可真正融入首都1小時經濟圈。

未來,隨著新建京張鐵路、張呼鐵路、大張鐵路、崇禮鐵路竣工通車,我市將全面跨入高鐵時代,四通八達的鐵路交通網絡,將使張家口成為東臨環渤海地區、西接大西北地區的區域鐵路客、貨運輸中心,而市民心中的“高鐵夢”也將變為現實。

張垣大地

“民航夢”成真

機場是一座城市的靚麗“名片”!代表著一座城市發展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和水平!

由於歷史的原因,改革開放很長一段時間,張家口始終沒有開通民航業務,空運“短腿”問題日趨突出,成為我市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的“短板”,給商務往來和人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制約著我市經濟發展。

那個時候,外地商客和遊人來我市投資、旅遊往往需要中途換乘交通方式,行程的繁瑣使他們望而卻步,張家口因此失去了很多吸引國內外客商投資和觀光旅遊的機遇。打通張家口與外界的“空中走廊”,構築公路、鐵路、航空並存的現代立體交通網絡,以提升城市品位,吸引更多的遊客和客商來張家口旅遊觀光和投資興業,促進張垣經濟社會發展,是張垣大地所有人民的熱切企盼。

多年來,我市一直努力向著民航的目標不懈努力。直到2008年1月,寧遠機場被列入全國民用機場佈局規劃,並且被明確列入全國“十二五”民航機場發展規劃當中,打響了張家口機場建設的“第一槍”。

2010年5月9日,張家口軍民合用機場(張家口寧遠機場)開工建設;

2012年5月25日,項目總體規劃經過民航華北管理局批覆,將張家口機場命名為張家口寧遠機場;2012年7月16日,初步設計得到省民航辦批覆;

2012年12月21日,天津航空公司E-190型飛機在張家口寧遠機場試飛成功。

2013年5月24日,張家口寧遠機場獲得機場使用許可。

2013年6月16日,是一個值得所有張垣人民銘記的日子,張家口寧遠機場成功通航。至此,通航結束了張家口“只聞飛機轟鳴,未見飛機身影”的歷史。

如今,張家口機場通航已滿五載,四通八達的航線網絡讓更多市民把乘坐飛機出行當成一種習慣。數據顯示,張家口機場自通航以來,客流量從2013年的2.3萬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60萬人次,累計客流量超百萬人次,不僅實現了年旅客吞吐量平均增長率持續上揚的佳績,也創造了全省軍民合用機場發展的新樣本。

民航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張家口機場在改擴建的道路上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7年12月27日,張家口寧遠機場改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獲省發改委批覆,一個規模更大、設施更加齊全的民航機場呼之欲出。待機場改擴建工程完工後,我市民航業發展也將再次騰飛!

张家口路空并进织就现代立体交通网

新建北京至張家口鐵路官廳水庫特大橋施工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