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頭條開通付費閱讀,是一大進步還是弊大於利呢?

星151226


補充產品的種類,擴大對應的作者群,這當然是利大於弊。


反對付費閱讀的觀點是:

一、那麼多文章,我還看不過來呢!你卻要我去付費?怎麼可能?

二、不少寫作者為了能讓更多人免費看到他們的文章,各種推廣,還要我幫忙轉發,你倒好,向我收費?可能嗎?

三、對於寫作者來說,他們認為,平時寫一篇文章,若閱讀量上去了,就很高興了,現在卻要我向讀者收費,我敢嗎?很多人是不敢的。

支持付費閱讀的觀點是:

一、免費的是最貴的

有沒有那麼一個時候,你會感到沒有好電影可看?

有沒有那麼一個時候,你會感覺找不到好的電視劇可看?

有沒有那麼一個時候,你喜歡的電視劇遲遲沒有更新,而你每天去刷幾遍?

最近,我看《黃石》這部電視劇,就感覺很過癮,但更新太慢。如果說,以後,讓我每看一集《黃石》,我付費1元錢,我是否願意?我願意,因為我喜歡上了它。

這,就是付費閱讀的本質——提供精品內容,稀缺內容。

讀者越是期盼出現的好內容,讀者就會更願意付費。付費的人越多,平均起來,每個人付出的成本就越少。

付費的人越多,精品就越多。

二、媒體平臺、自媒體人數蓬勃發展,不代表未來永遠都蓬勃發展

當無數躍躍欲試的自媒體作者,嘗試一兩年後,發現也就這樣,那麼,該幹嘛還得幹嘛。剩下持續更新的賬號,你會發現,他們大多是機構賬號。

也就是說,你別看現在各種平臺上的作者人數數十萬,上百萬,但你放心,要不了幾年時間,當他們發現付出與回報完全不成比例時,創作的人數就會大量減少,或者創作頻率大幅降低,那時,我們看到更多的文章是機構文章,也就是官媒的文章。

【文章、電影、電視劇】本質上都是內容,而內容有個特點,以電影為例,一部經典電影可以傳播到全球各國,甚至傳播到南極上數個科考站的工作人員的電腦裡。而一部垃圾電影會在短時間內銷聲匿跡。

同理,文章也如是。

一篇經典的文章會在十年的時間內持續獲得閱讀量,但98%的文章會在3個月內失去所有熱度,不會再有閱讀,或者說只有零星的可有可無的閱讀。

也就是說,經典的文章和小說,都是稀缺品。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激發人們創造出更經典的文章和小說?現有形式有不足。

你只提供了0.01畝的草地,卻希望它能養育出一匹千里馬,可能嗎?

讓千里馬得到該得的東西,這才會出現更多的千里馬。

而付費閱讀,就是一種很好的探索。

你不是認為你的文章足夠足夠好,足夠足夠稀缺,只是你礙於生活壓力,沒有時間寫嗎?那麼好呀,你來呀,寫出來,若真好,讓讀者給你付費,那麼你就能持續下去了。

敢不敢?

很多人是不敢的,這個不敢,就幫我們,也就是七八億的網友免費篩選了一遍作者。

我們這個時代,其實還可以產生更多更多的經典,但為什麼沒有出現?因為無數的人,都在忙於掙錢還房貸了。

美國大片、美劇暢行全球,這是一種文化上的強勢進攻,所向披靡,影響深遠,而這,核心要素是美國具有激發出好大片的平臺,以及最大限度的ziyou度。

ziyou度對於創作來說,就是命根子。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競爭力。


說在最後

我是個寫科普的,有的科普文章,最高閱讀量至少1500萬以上。但你問我,我敢拿科普文章進行“付費閱讀”嗎?

回答是,我也不敢。

原因是,科普這東西,很多人認為是可有可無的。

今天看見了一篇精彩的科普文章,他會說,嗯,這是好文章。但第二天沒有看到科普文章時,難道他會說,糟糕,我今天沒有看到科普文章了。不行,我得趕緊去找篇精彩科普看看。

會嗎?不會。所以,以科普文章進行付費是很難的,當然也有。

什麼適合付費?

在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恐怕這種才是最吃香,比如:

《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怎樣月薪5萬?》

《如何成功追求到你的意中人?》

…………

…………


最後,小說也適合付費閱讀。

前提是好小說,嘔心瀝血寫出來的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