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为什么会出现“农民卖难,市民买贵”的现象?农民朋友该咋办?

近年来经常能看到听到某种农产品滞销,农民很迷茫和无奈,而且产地出现过剩,需求地仍处于高价位,特别是新鲜水果、蔬菜等难运输,易腐烂类的农产品。例如近期海南荔枝,芒果,菠萝等水果出现价低难卖的情况。反复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什么呢?


为什么会出现“农民卖难,市民买贵”的现象?农民朋友该咋办?​​

一,农产品过剩供大于求。当某种经济作物连续几年丰产丰收后,就会就会引起扩大规模,亲朋好友仿效种植等情况,当农作物产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低价滞销等现象,例如,今年大蒜是在连续三年的丰产丰收后进入一个低价期,同样道理养猪业也是大约三年一个猪周期。

二,农产品过分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提高。

三,农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案,过分依赖中间商。

四,流通成本偏高。农产品往往因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而“运不出去”,流通环节层层加码,零售价格和产地价格严重脱节。出现“原产地价格低到没人要,市场地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

五,农户根据市场信息来调节种养的观念不强。

六,农产品生产地缺少加工企业。

七,缺少与冷库,保鲜库,冷藏车等基础设施。
为什么会出现“农民卖难,市民买贵”的现象?农民朋友该咋办?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破解农产品滞销、卖难这一难题,必须各方共同努力。

一,农户要注重市场信息收集,根据市场信息对于农产品进行分析研判,不能盲目跟风发展,不能盲目被当前价格引导而扩大规模。

二,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户要通过多种方法逐渐向优质绿色农产品要效益。

三,树自己的品牌。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做大做强品牌,通过品牌保证销售,农户要充分利用现代销售方法,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例如电商、宅配、微商等,不能完全依赖中间商。

四,农户要合力抱团发展,共同拓展销售渠道,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五,政府要强化仓储,运输、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信息发布;引导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为什么会出现“农民卖难,市民买贵”的现象?农民朋友该咋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