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党徽闪耀井冈山

本报记者 郑 颖

“长沙的学员们去肖华民家,南京的学员去吴月云家,别走错了……”又到了茅坪乡坝上村“红军的一天”红军餐制作的高峰期,在村口,坝上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峰拿着当天的红军餐安排表,不断提醒着来往的学员们。三伏天的中午酷热难耐,李国峰的衬衫已经湿透,显得皱皱巴巴的,但胸前的党徽在阳光照耀下,格外夺目。

李国峰是今年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这位43岁的汉子,原来在城里办过厂、开过公司,看到村里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他选择了回乡创业。“我是烈士的后代,有责任和义务为村里的脱贫奔小康做点事。”李国峰说。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不仅继续做大做强“红军的一天”培训项目,还建起了红军大食堂,提高大型团队的接待能力。

“今年利用村两委换届的契机,我们从致富能手、‘田秀才’‘土专家’中选拔了一批人才,建立起年龄层次优化、知识阅历丰富、充满激情的村两委班子,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茅坪乡党委书记刘晓泉说。

脱贫攻坚,给钱给物,还得给个好支部,探出好思路。井冈山市坚持脱贫攻坚在哪里,党建工作跟进到哪里,脱贫项目在哪里开展,党员作用就在哪里发挥,在脱贫攻坚的火热战场上,处处党徽闪耀。

在产业发展当中,井冈山市把党组织建在扶贫产业链、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中,采用“支部+公司+贫困户”“支部+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厦坪镇厦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光华,原本就是竹荪种植大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立即把村里贫困户全部集聚起来,采用“支部+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菌类种植,当年就增收32万元,每个贫困户都从中受益。目前,该市306个专业合作社及产业协会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

在贫困群众帮扶中,井冈山市建立起“321”帮扶责任机制,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3户贫困户、科级干部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实现井冈山市3000多名党员干部都参与脱贫攻坚。帮扶的党员干部放下身子,挽起裤腿,当起了“泥腿子”,纷纷深入基层一线,走“亲家”串“亲门”,共谋划、同思考,深挖贫困根源,找准帮扶“药引子”。同时,积极探索开展接地气的“干群心连心,点亮微心愿”连心活动,帮助7000多名贫困群众圆了微梦想,赢得贫困群众争相点赞。

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中,井冈山市采取“1+1”“N+1”等方式,大力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和“百个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组织机关党组织与112个村(场)党组织结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向基层提供规划制定、资金协调、技术指导等“保姆式”服务,推进资源要素向基层倾斜。每个乡镇还增加30万元、每个村增加3万元转移支付经费,做强村集体经济,实现基层党组织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井冈山市通过搅动干部群众思想、建强基层党组织、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密切党群关系等举措,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井冈山市的实践再一次证明,脱贫攻坚最大的力量来自党建,最大的优势也来自党建,党建引领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有力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