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具体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

陇右观察


黄河流域,洛阳地区

1、治水地点

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轮到禹之后,禹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2、资料记载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史记·夏本纪》“予娶涂山”,“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司马贞索隐:“《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亦称“ 女娇”、“ 女趫”。

《尚书·虞书·益稷》篇云:“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吕氏春秋》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华阳国志·巴志》:“ 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专门记载西南的地方志,东晋时候才写】

《庄子·天下篇》:“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书》所述的,是禹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新婚仅三四天,便出发治水,儿子夏启呱呱堕地,他没有见过一面。孟子说,“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中所载,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都表示出大禹在治水中表现的艰苦卓绝的作风,和间在外治水,无暇顾及家庭,顾及儿女私情。

治水时间

大禹治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考证应在公元前 2200多年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个只是传统的说法,事实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来说这个五千年是从大禹治水那时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考证应在公元前 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时.不过五千年文明之说早已有之,以当时的学术水平自然不能考证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说五千年了为什么说中国有 5000年的历史


神是人


关中东北韩城市有黄河流域最大湿地洽川,这就是大禹引水成湖以减轻中下游水患之举!自古黄土在秦川,黄河因引黄土而形成!黄帝以土为德故曰黄帝!周秦汉隋唐及新中国全于此奠基,所以三秦是中华民族至尊之圣地!


华山蟒1


首先,那一时期洪水泛滥是全球性质的,中国有鲧禹治水,西方有诺亚方舟。考古发现也给予了证实,那一时期的地层几乎都有一个淤沙层。为了治水,每个地方都会出现一位大禹式的人物。其次,大禹传说主要集中于黄淮河流域,三皇五帝及后来的夏商统治中心也是这个区域,大禹的活动范围应不出此区域。第三,长江流域本来就河湖密布,水量充沛,四通八达,所有的生产、生活、交通、军事都离不开水,对洪水的惧怕程度远不及北方地区。第四,黄河流域郑州以下才真正进入平原地区,京广铁路以西基本是丘陵、盆地、河谷、山区,堵、疏这两种主要方式贴合这种地形。第五,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河南中西部伊洛河、山西南部汾河、陕西东部渭河谷地是夏(或时间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遗址最集中的区域。所以,大禹治水的主体范围应在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陕西东部这一区域。


插钢笔的乡下人


这问题问得十分不靠谱,其实就是传说,传说中的东西,还是交给考古慢慢研究,早晚会有点眉目,史书记载的都是文字成型以后,后人抄前人的或口传的,道听途说的,准确性可信度不高,以那个年代文字的使用率普及率应该极低,很少人能看懂,比如甲骨文,几乎没人懂,这只能说明,这种文字断带了,这个文字所对应的部落或朝代被后面的政权消灭了,新的政权又重新造了另一种文字,这在历史上不稀奇,新朝换旧朝杀的杀,烧的烧,拆的拆,换旗子,换信仰,各种换,但是有一种东西可能保留下来了,比如拜神或类似的宗教、祭祀活动,大禹就是其中一个,被神化且流传下来的神。禹,也许是一个部落,一种职业,或者一种职位,在那个年代疏通河道工程量太大了,况且北方那个时候也是热带。不扯了!


海的一边7


大禹的年代,也就是现在所谓的龙山文化时期,这一时期已经到了铜石并用时期,但大多还是以石器、陶器和骨器为主,使用铜相当有限。有限的青铜基本都用来作为礼器,祭拜祖先和神灵使用;再还有一部分作为权力的象征“法器”,比如铜钺。

所以,按照生产力水平的推测,大禹治水规模不可能很大,开凿龙门、疏导黄河,那只是个美好的传说。要说大禹带领部落修建了一条比较宏达的灌溉水渠,这还能接近实际。

所以,大家都看着:回答这个问题的,能说出大概位置的,还算凑合。能说出具体位置的,都是胡扯,造假和造谣。

大家都看看会有哪里的人喜欢干这事,对号入座。


历史的河流


从长江和黄河流域地形上看,应该在长江,不管是堵还是疏通都不适合黄河,只有在山川峡谷之间才有可能,平原怎么去堵?长江出了三峡也基本上没有这个条件了,《华阳国志·巴志》:“ 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所以大禹在重庆三峡一代治水应该比较合理。重庆也有很多和大禹有关的传说和地名,江洲涂山就是现在重庆的南山,南岸弹子石重庆地方志说是诞子石的谐音,也就是启出生的地方,弹子石长江边有夫归石,80年代因改善航道被炸。


勇行万里路


大禹治水十三年?雨大水位高不好治,雨停了也不用十三年自然会泄光。大禹治水指的是雨停水退后清理黄河长江的狭窄部份易阻塞的淤泥等物而已,也有可能是黄河长江的支流,特别是长江支流很多,xx江的到处都是


东方紫阳1


确切地址应该是河南省西部三门峡!至于说时间应该是公元2200年左右!黄河水出了肴山经常改道,大禹客服了原始社会时期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凿了一片山区让洪水从三门峡流过,为日后商朝的强大打下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