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嚴防“蟻貪”啃食扶貧資金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 26日下午,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14位全國政協常委、委員圍繞“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問題”作大會發言。就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問題,全國政協常委們通過調研,發現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總體上是規範的,審計查出問題金額佔抽查資金的比例,由2013年的36.3%下降到2017年的7.93%。看總體看主流,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是健康有效的,為推進脫貧攻堅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基層在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跑冒滴漏”現象屢禁不止,小官貪腐現象時有發生。

虛報冒領惠農補貼、虛列戶頭套取資金、利用職務便利收受“好處費”……近期,一些地方曝光了扶貧領域存在的“蠅貪”“蟻貪”問題。一些人將扶貧資金視為“唐僧肉”,想出各種套路“拔毛揩油”,雖是個別現象,但危害不小,敲響了嚴防“微腐敗”的警鐘。

“微腐敗”潛滋暗長,群眾的“保命錢”、脫貧的“造血錢”出現跑冒滴漏,不僅成為脫貧攻堅的“絆腳石”,也嚴重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和獲得感,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攔路虎”。中央多次強調,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嚴厲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排除“蠅貪”“蟻貪”的干擾,讓扶貧資金一分不少地惠及貧困群眾,在清風正氣中創造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治病要找到病根。一些人侵吞扶貧資金,為什麼會得手?不少案件表明,一些扶貧項目信息不公開、不透明,監管大多走過場,資金撥付只做紙上審核,導致多個環節監管缺位,使得腐敗分子一路暢通無阻,明裡暗裡中飽私囊。調查發現,基層幹部以偽造花名冊的方式套取扶貧資金的手段並不鮮見。特別是一些缺乏監管的“以工代賑”項目,更是淪為“雁過拔毛”的重災區。

當前,扶貧項目資金涉及面廣、環節多,從立項、審批、下撥,到發放、管理、使用,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進一步確保扶貧資金廉潔高效使用,尤需在以下方面繼續發力。

讓陽光照進來,把項目信息公開、村務公開落到實處,明確公示責任主體、環節、內容、渠道、方式、時限等,保障群眾的知情權,破除信息不對稱問題;讓管理嚴起來,嚴格按規範操作,加強各部門協作,構建有效的風險預警和查處機制,對問題早發現、零容忍、嚴問責,紮緊籠子防滲漏;讓監督強起來,擴大監督覆蓋面,讓公眾、媒體和各界人士當好監督員,加大曝光力度,使不法行為難以遁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