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唐代为什么不加强皇权专制?

吴艺福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文章,这里点一下。首先题目有问题,这里简要介绍下我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实这是两个部分,专制主义是指皇帝控制大臣,中央集权是中央控制地方,这样就可以实现皇帝一人控制天下。唐代皇帝对大臣的控制也在加强,首先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在这个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些机构,或者官职如著名的狄仁杰有个官职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实际就是宰相的意思,唐代宰相的人数实际上进一步增加,所以自隋唐以后除了元代蒙古人不会玩之外,在也没有出现宰相权力过重威胁皇权。这是对于皇权面临最大威胁的相权所做的处理。除此之外,还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打击世族贵族,因此,从中央层面实际上唐代极大削弱了自西汉末年就对皇权威胁极大的相权,要知道东汉外戚和宦官轮流折腾的重要原因就是相权过重,一度随意废立皇帝,皇帝年幼无奈只能依靠从小带他长大的宦官打击外戚,朝廷政治往往十分黑暗。西汉末年逐步形成的世家贵族实力强大威胁中央也因为科举制度而彻底淡出历史,要知道东汉光武帝建立东汉后,深感帮助他建立王朝的世家贵族权势过重而希望通过分土地削弱,结果引发大规模叛乱,虽然最后被镇压,但是这事也不了了之。这重状况在唐代才不断解决。所以,唐王朝并非没有加强皇权。至于唐代为什么要形式藩镇,这个说起来就话长了,其实唐宋这段中国历史的分水岭里面对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处理才是对中国后世千年逐步衰弱影响重大的,到了明清其实已经病入膏肓了,清代的确很多不当的举措,但是本身比明代文明落后很多的清入关希望它能创造更加辉煌的文明始终不太现实,而清也只能在衰落的路上继续下去而已。对于唐宋涉及中央集权转变,对中国衰退影响千年的话题这里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后面小编回专门介绍这个问题。


武英殿大学士



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封建社会全都是皇权专制。只不过是每一个朝代从中央到地方所设的官制及行政体系和权限略有所不同。在同一个朝代,也有因皇帝的更替而有所变化。比如明朝就出了世宗、神宗长期“罢朝”的皇帝。


在宋朝以前大臣们见皇帝都是坐商讨国事,即“三公坐而论道”。从宋太祖开始,大臣们上朝就没坐的地儿了。一群人站在那儿。就是戏曲上所谓的“文东武西”。到了明朝,大臣们向皇上进言、或者陈奏连站着都不许了,得跪着跟皇上说话。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从这种坐、站、跪的变化上看,皇帝权威的加强是从宋朝开始的。所以唐朝臣子们见皇帝是坐着。


燕北林丛




董鑫伟和我的祖国


简答唐代皇权专制并不强,而三省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皇权。唐代大臣面见皇帝都是坐着,而非跪下。尤其是在唐后期大设藩镇,严重的威胁了国家统一。

友友们呐!我想死你们啦!


响尾双截龙


你这说法我不赞同,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与监督,(地方设置节度使,但是削弱了中央集权)。选官制度上完善了科举制,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黑白棋乱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伟大的朝代,是封建制度和体系最完善的朝代。对推进历史进程起了很大作用。

(1)唐朝时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2)唐贞观、开元年间,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思想自由,皇帝也不愚化平民。于是大臣们都有文化水平和开放意识,例如大臣见皇上后可以坐着。所以各方面也制约了皇权。

(3)当时地方州府长官叫节度使,他们在地方上享有类似的皇权,容易形成独立王国。安史之乱就是例子。

(4)当时的皇亲国戚世家大族具有大的特权,对皇权也有挑战。

(5)唐代有很好的科举制度,皇帝选拔优秀人才加强统治,也算是历史上的开明之举。

诸多因素限制了唐朝皇权的专制,也算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