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兒時,鄉間的雞毛毽子,還記否?

兒時,鄉間的雞毛毽子,還記否?

文 | 木林木(蔡店)

去年到重慶參觀學習,順便去了趟心心念唸的磁器口。最終,在磁器口卻只吃了一碗毛血旺,看到有雞毛毽子賣,順手買了一個。

結束學習回到家,趕緊拿出毽子試踢。雞毛毽子是用兩個鐵環做的底座,雖說上面有一大撮雞毛,但整個毽子還是太重,打得腳生疼。換一雙厚點的鞋試試,雖沒那麼疼,但一次只能踢兩三個踢,盡忙著揀毽子。

少了記憶中踢毽子的快樂,讓我有深深的挫敗感。於是,將雞毛毽子丟在一邊,不再理會。

一天,黃陂的閨蜜發了她踢毽子煅煉身體的朋友圈,我這才記起從重慶帶回,被我嫌惡丟棄的毽子來。翻箱倒櫃地找出來,換上合適的鞋,繼續努力,不求達到幼時的水平,只把踢毽子當成一件煅煉身體的運動,這樣就應該可以了吧!

兒時,鄉間的雞毛毽子,還記否?

圖:曉雪

我曾讀的小學,叫蔡店長崗廟小學,聽老人們說學校是由一座廟改成的。到我們上學時,已經修建成規規矩矩的學校。東西各一排教室,北面一排教室頂著東西教室而建,南面是學校大門,整個佈置是一個大的四合院。

四合院圍起來的院子,是校園,更是學生們課餘活動的場所。

上小學時,好多同學每天口袋裡總裝有毽子,我就是其中的一個。下課玲一響,學生們像蜜蜂出籠,嗡嗡地衝出教室。這裡一群,那裡一堆,在學校院子內比賽踢毽子。

別看我們人小,各種小規大矩的倒是門兒清。首先是分組,我們叫“集夥”。一般是湊成雙數的幾個小夥伴,面對著面圍成一個圈,一個人喊:“出”,小夥伴們聽到號令,同時伸出一隻手來。

如有出手慢半拍的,為杜絕作弊,這次的出手就不作數,需要重出。目的是防止有人想與某個踢得好的人分成一夥,故意等那人的手伸出後,再伸出手的事情發生。

兒時,鄉間的雞毛毽子,還記否?

圖:靜水微瀾

手掌朝上的稱為“白”,手掌朝下的稱為“黑”,白與白一夥,黑與黑一夥,分配不均勻時,重新“集夥”,直到兩隊人數一致,“集夥”才算成功。“集夥”後,各隊派出一名隊員,採用“石頭、剪子,布”來爭頭。為公平起見,三次定勝負。

“集夥”集完了,先後也分好了,就開始踢毽子。同一種踢法,採用踢的次數多少來定輸贏。因而,下課的十分鐘,學校院內是此起彼伏的數數聲,聲音響徹雲霄。

一夥人踢出的總數多於另一夥人的總數,就算贏。輸了的人要向贏了的人“進貢”。這“進貢”並不是進什麼物質性的東西,而是輸家將毽子用手丟到贏家的腳邊,贏家用腳接住,踢上一踢,然後用“捺”接住並踢出去。

如果輸方丟過來的毽子贏方沒接住,或贏方“捺”出去的毽子被輸方接住了,“進貢”就算完成。否則得不停的“進貢”,直到滿足“進貢”完成的條件。

那時的我,左腳立定不動,可以踢一百多個踢,“鏟”也可以連著來十來下。其他的各種花樣也是信腳拈來,什麼右踢,左踢,左右對踢,外踢,“拱”踢,“擴”踢,“吸”踢,“捺”踢等等,常常幾種花樣交替著使用。

兒時,鄉間的雞毛毽子,還記否?

課間十分鐘滿足不了我們的玩心,放學後也會在家長不會發現的時間內抓緊時間踢幾局再跑回家。

即便回到家,在媽媽做飯時,我會去幫媽媽燒火,為的是在燒火的空檔可以踢毽子。那時是土灶,燒的是柴禾,我專揀劈柴燒,一灶劈柴會燒很久,就不需要坐在灶堂前守著。等火燒旺了,我掏出隨身攜帶的毽子,獨自踢上一會。

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劈柴顯得格外精貴。不像現在,老父親一有時間就將山上,田間,地壠等沒人要的死掉的樹幹,一點一點運回家,然後劈成劈柴,一垛一垛地堆在房前屋後,量多得十年都燒不完。

那時,好不容易有點劈柴,大人們總想留著過年做年飯時再燒。因劈柴的火大,也旺。“也許會給來年帶來好運氣”,這是大人們的美好願望。因而媽媽並不允許我經常去拿劈柴燒,燒得最多的還是麥草把子。

一個草把子塞進灶膛,趕緊站起來踢上幾腳;又蹲下去,給灶膛塞個草把子……有時踢忘形了,忘了燒火這件事,灶堂裡的火不能滿足媽媽做飯的要求,媽媽會將我推出灶房,“去,去,去,別礙事,外面玩去。”

兒時,鄉間的雞毛毽子,還記否?

圖:隨風

我如小燕子似的飛出灶房,像拿到赦免牌,跑到家門口,快快樂樂地前踢,後踢,左踢,右踢,定踢,跳踢……直到媽媽喊吃飯,才收起毽子,理理踢亂了的雞毛,裝進口袋。

兒時用的毽子,都是我們自己動手做的,大人不會幫忙,更沒有成品可買。有雞毛毽子的人很神氣,能很容易招到一起玩的夥伴。做毽子的原材料並不十分容易得到,因而有毽子的人並不多。

毽子的底座是用兩個銅錢做的。僅這銅錢,就十分難得。

我的家是父親用籮筐一頭挑著我,一頭挑著大弟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又從另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

連續兩年的夏天,我坐在父親挑著的籮筐裡,望著父親的後背,望著旋轉的天空和漂浮的白雲完成了兩次大的遷徙,才落戶到蔡店長崗大隊。兩次遷徙過後,家中如同水洗一般的貧窮,沒有任何歷史沉澱,根本就不可能有銅錢這個代表富裕的東西。在那個年代,不僅我家沒有,絕大多數家庭都不會有。

兒時,鄉間的雞毛毽子,還記否?

正在我到了可以踢毽子而又非常想踢毽子的年齡,隱藏在蔡店最深最高的一個山村裡,有一個姑娘嫁到了我們村莊。她的陪嫁十分豐厚,最引人注目的是壓蚊帳帳篙的兩串銅錢。因這兩串銅錢,我之後一直叫她銅錢嫂子。

在新姑娘變成舊姑娘時,銅錢嫂子的兩串銅錢也都散開了,成了許多小夥伴們踢毽子的銅錢。我也得到了一大一小兩枚,如獲至寶。

兩個銅錢一大一小,大的在下面,用一塊比大銅錢直徑稍窄,略長於三倍直徑的布,在布的正中央剪一個銅錢方洞大小的洞,將布的兩頭繞大銅錢一圈從中間的孔洞穿出來,拉緊,然後再一起穿過上面略小的銅錢孔洞,毽子的底座就做成了。

能找到漂亮的雞毛是一件幸福的事,那些打鳴的公雞就成了我們捕捉的目標,更多的時候是過年殺雞時,求大人留下來的。將七八上十根漂亮雞毛綁成一撮,整理均勻,然後插入底座的孔洞中,用線將雞毛和底座綁紮在一起,線頭繞進兩個銅錢的夾層中夾緊。一個漂亮的毽子就做好了。

銅錢是可以重複使用的。布條斷了,雞毛掉光了,毽子就需要重做。做毽子需要的材料中,除了銅錢外,雞毛也十分珍貴。過年時求大人留下的雞毛象寶貝一樣,一根根地理順,夾在暫時不用的書本中,毽子的雞毛掉了,或斷了,再拿出幾根補上。

兒時,鄉間的雞毛毽子,還記否?

圖:木林木

眼看著雞毛一根一根地變少,直到完全沒有,這時急傻眼了,就約幾個小夥伴,趁大人不注意,逮著雞毛油光發亮的公雞,就拼命地追捕,分四面八方地圍追堵截。直到公雞飛不動,跑不了,被我們捉住。

小夥伴們按著公雞,從它身上拔幾根漂亮的雞毛。有時操作不當,會連皮一起拔下來。幼年的我們,卻也不會貪心,知道公雞會疼,只拔夠做一隻毽子的毛就會放手讓公雞跑掉。

一群熊孩子追著公雞房前屋後亂飛亂撲,想每次躲過大人不知不覺完成拔活雞毛的事,是不可能的。多數時候,會被人發現,並告訴大人們,總少不了一頓罵和打屁股的威脅。

失手多了,又不能不踢毽子,於是生出替代雞毛的法子:從用完的作業本上撕下一頁紙來,將紙剪成三至四毫米寬的紙條,留下十五毫米左右不剪,整張紙剪好後,沿著沒剪的一邊疊起來,直到疊到銅錢孔差不多的大小。

紙條代替雞毛插入毽子的底座上綁好,然後將整個紙毽子使勁揉搓,讓其變柔變軟變蓬鬆,一個紙毽子就大功告成。這紙毽子雖沒雞毛毽子好踢,但總比沒有好,況且,在等待中,又要過年了,又有新的雞毛可以期待。

兒時,鄉間的雞毛毽子,還記否?

圖:曉雪

上次在重慶磁器口,看到有雞毛毽子賣,幼時在校園內,灶膛口,家門前上下翻飛踢毽子的情景就浮現在眼前,沒有任何猶豫的就掏錢買了雞毛毽子,想重溫兒時的快樂。

買的雞毛毽子是用公雞毛做的,但底座並不是銅錢,而是兩個鐵環。鐵環的重量比銅錢重得多,即使用了一大撮雞毛,毽子依舊沒有銅錢做的好用。就像用紙條代替雞毛,即使是使勁揉搓,還是缺少雞毛天然的飄逸與靈動。

假若再用銅錢做出兒時的那種雞毛毽子,我是不是就會踢出兒時的水平呢?這個問題不用思考,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我想我怎麼也不可能再踢出兒時的那個水平。

歲月蹉跎,蹉跎掉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年齡,更有兒時的體格,兒時特有的柔軟與水靈。尊重自然,尊重身體的變化,唯願童心不泯,我想這才應該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應該持有的生活態度。

關於作者 木林木,黃陂蔡店人,現在武漢從事工程技術工作。工作之餘,喜歡看書發呆,旅遊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