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1

又是一年端午。

《紅樓夢》裡寫到,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係臂。

端午時節,賈府也不例外。

虎符這一風俗不大見過,不太瞭解。

蒲艾,即將菖蒲葉和艾草紮成一束掛於門上窗上,有驅蟲功效。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不曉得北方如何。

去年那一紮艾草菖蒲新掛上時,

一幢樓,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那麼一束,

樓道里滿是清新、帶有中藥的味道,還挺好聞。

過了端午,那一紮也不放下來,就一直靜靜掛在角落裡。

隨著味道慢慢變淡、葉子也漸漸便枯,

人們也慢慢遺忘,一天又一天。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直到下一年端午。

再細看,去年家門上掛著的艾草和菖蒲葉,已枯。

聞來,味道也早已沒有一年前的濃,根本沒味道了。

是又到了扎一束新的時節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還有五彩繩。

是在唸書那會,從一茗那裡知道的。

記得也是端午那會,一茗拿著五彩繩子到宿舍來串門。

幫我們一個個地系手臂上,說這繩子也叫長命縷,

我們幾個南方人都覺得很新奇。

一茗說這寓意著健康長壽,也是第一次知道了這麼美的一個風俗。

№2

端午,

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是自然少不了的。

取一片較大的粽葉,對摺。

將雙層的下邊向上折,將粽葉打開,填入糯米。

將粽葉折過來,用手將葉子的兩側捏下去,把粽葉尖端向一側摺疊。

再用準備好的線繩將粽子紮結實即可。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看似簡單,要做得恰到好處卻不容易。

也鮮嘎嘎嘗試過,不是米放多了噗出來,就是系不緊繩子,

怎麼看,樣子就是沒有長輩做的好。

還是老老實實負責吃罷,也免去了幫倒忙的麻煩。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說起粽子的味道。

從前一直以為粽子只有肉粽,

紅紅的醬油,裹著半精半肥的一塊肉。

咬下去,醬油的味道與肉味就構成了對於粽子的全部味覺體驗。

後來才知道粽子除了鹹的,還有甜的。

蜜棗、豆沙,竟也可以成為粽子的芯,外面裹著的米還是白白的。

吃的時候,同學們說蘸糖吃。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不過可能從小濃油赤醬慣了,還是覺得鹹的好吃。

就像吃慣了甜粽的北方同學認為鹹粽吃不出粽葉的清香,

尤其對於放醬油這一點,覺得蠻奇葩。

不一樣,也一樣。

№3

芒種過後,到端午,雖夏至未至,但真正酷暑慢慢來了。

有說法,端午節小孩佩香囊,有避除穢惡之氣之意。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前幾日見有小姐姐在自己做香囊,倒也好看。

一塊厚實舒服的棉布料,幾味消暑的中藥,

在一個清風習習的午後,慢條斯理地縫上一排密密的針腳,

風一絲一絲,伴著淡淡的味道散在空氣裡,心靜合意。

再送給親朋好友,寓意安康,甚好。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走,明早割艾草去。

願你安康,諸事順意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