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慈爱有加,教学相长——访我校首届教师教学奖获得者龚英

慈爱有加,教学相长——访我校首届教师教学奖获得者龚英

慈爱有加,教学相长——访我校首届教师教学奖获得者龚英

龚英,三级教授,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社科专家,加拿大劳里埃大学、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研究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产学研研究基地”负责人,重庆工商大学物流与电子商务研究室主任。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分党委委员。

曾获得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工商大学“优秀教师、重庆工商大学“杰出女性”、“优秀”教指委委员、优秀”硕士生导师等荣誉称号,在我校首届“教师教学奖”中被评为“教学名师”,指导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市级二、三等奖,专著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创图书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的中国物流学会2015年重点课题获中国物流学会一等奖。

近三年来,教学总工作量达到1200学时,指导学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共333学时,学生评教结果皆为优秀;近五年获得10余次优秀教师相关荣誉称号;从93年从事教育以来,已经记不起有多少次帮学生走出困境……宽严相济,慈爱有加;与时俱进,教学相长,用这两句话用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她是我校商务策划学院教授龚英老师,在我校首届“教师教学奖”评选中,荣获最高荣誉——“教学名师”。

“龚妈妈”

一身简单干练的装束,提一个简洁的女士包,戴红框眼镜,短发在额上打了个髻,背打得笔直。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龚英老师时的印象。约着采访那天天气偏凉,龚英老师特意选择在学豪酒店一层与我们碰面。她搬椅子的时候动作很轻,我们因为力气不足挪动椅子的时候和地摩擦发出了声音引来了周围人的注意,她轻声提醒我们“稍微轻点儿,抬起来搬。”

龚英老师待人随和,做事也很细致。平日里,她除了要教授学生们的学业外,也很关心学生们的生活,还会提前了解自己的学生,细致入微的关心,就像妈妈一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学生们都开始亲切地管她叫“龚妈妈”。

龚英老师曾当过几年的辅导员,那时候她与同学的关系是最为亲密的。记得,有一次她去查寝,发现一位同学心情很低落,便坐下来与他聊天,才发现那位同学因为成绩不太好,导致心情低落,有些迷茫。回忆起来,她已经记不起来当时具体说过哪些话了,没想到多年后,在学生的一次同学聚会上,那位同学一看到她便热情地迎上去表示感谢,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他还历历在目,“如果没有你当年鼓励的话语,就没有我的今天”,在工作上已经有了不错发展的他对龚老师充满了感激。这样的事情在龚英老师的教学生涯里还有很多,她还曾帮助班上被抑郁症困扰的学生走出困境,也曾与身患重病的学生一起对抗病魔……提前了解自己的学生,不歧视差生,照顾学生的情绪,对需要帮助的同学伸出援手……这些都是龚英老师的“教学经验”。“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自然人,再把他当成学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些她默默付出的平凡“小事”都汇集成了学生对她最暖心的称谓——“龚妈妈”。

人生经历即是财富

龚英老师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父母都从事教育行业,但她以前学习的却是纺织专业。在从事教育前,她在重棉二厂已有了稳定的工作,也已经具备了作为技术科实验室负责人的资格,但是她在职业的探索中发现自己更适合教育行业。1993年,在那个大多数人都在寻求“稳定”的年代,她放弃了原本稳定的工作转入教育行业。

纺织专业是工科,与她现在所从事的物流专业教学基本没什么交集,但工科注重逻辑,讲求系统的思维被她运用于物流管理的教学中。“人很多人认为,随着职业的转换,前面所学都没用了,其实不然,任何经历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龚英老师从03年到我校任教起,就一直坚持做科研。近10年来,她主持了5项教改项目,其中一项是市级教改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教研论文和专著共6篇;参加项目十余项……但在教学研究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她仍坚持每学期重新备课,“不是因为内容不熟悉,而是要不断加入最新的东西。”龚英老师随时都在关注物流行业的变化,平时也在注重素材积累,她认为,随时更新教学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从最新的案例中获取知识,让知识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能够更便于知识的吸收。她还会抽时间到不同的地方去访学,从其他地方学习新的教学经验。

在同学们的眼中,龚英老师就是一位“很厉害”的人,已经有一定成就的她还在坚持不断学习,而且做事认真,态度严谨。16级物流专业的孔胜男是龚英老师的学生,提起龚老师的好,她滔滔不绝:“在课堂上,她总是引导我们去发现新的东西,总是给我们提供专业相关的最新科技讯息鼓励我们去参加学科的专业竞赛,还亲自给我们做指导与我们一同探讨研究……”“龚妈妈是我们最爱的最尊敬的老师。”

拆开课堂的围墙

龚英老师做过很多教改项目,也在一直探索如何培养出综合性人才。教改带给她许多教学的启示,但11年到12年间,赴加拿大访学的一年却是对她教学生涯影响最大的一年。访学期间,她走进了加拿大的课堂,与加拿大的学生、教师亲密接触,她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内与加拿大教学的区别。开放式教学、学生更加主动等方面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给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加拿大的大学是没有围墙的。

这个“围墙”不仅仅指的是校园里真实围墙,还是课堂上的看不见的围墙。龚老师提到,在加拿大的相关教育中,校园与企业实行无缝对接,让学生走进企业,让企业走进课堂,将所学的知识更多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让学习者像专家们一样思考,就是让学生实现角色转换,这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从而倒逼他必须去做事。”巧妙的角色转换让学生主动开动脑筋,去真正的思考,去真正的创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言论上。这不仅巩固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帮助,这也是龚老师在教学上的追求。

龚英老师还倡导“毕业后课程内容也要留在脑海里”。在自己的课堂上,她会尽量用生动的案例把课堂串连起来。这些案例都是刚刚发生的事情,让人印象深刻,学生再次接触到理论就知道有哪些案例,该如何应用。她还会将正在研究的“中欧班列”和“多式联运”等知识带入课堂,给学生带来最新的资讯和研究成果。

龚英老师很享受与学生和知识打交道,“在跟学生的接触中,心态也会保持年轻,学习上也在与学生共同进步”,提起老师这个职业,她感慨道,“现在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要是哪学期没自己的课反倒会觉得遗憾。”

慈爱有加,教学相长——访我校首届教师教学奖获得者龚英

-ctbu_1952-

记者:龚念慈 高志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池柃萱

审核:石薇琳 叶雅盈 王国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