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歸脾湯治療抑鬱症驗案一

患者某,女,28歲,2014年1月20日初診。

患者2年前因生氣而出現心煩,憂鬱不暢,易怒,情緒低落,時悲傷欲哭,對周圍人群和事物喪失興趣,甚則臥床不欲見人,悲觀絕望,有自殺傾向。在當地某醫院精神科診斷為抑鬱症,服用氯硝西泮症狀稍減,但近來服藥後胃不適。

現症見:抑鬱,心煩,失眠,多夢,時頭痛,時或悲傷欲哭,厭世,月經延後,大便時干時稀,舌質淡紅,苔白膩,脈細澀。

西醫診斷:抑鬱症。中醫診斷:鬱證,證屬心脾兩虛兼有鬱熱。

治宜養血安神,補益心脾兼清虛熱。

處方:黨參15g,炒白朮12g,炙黃芪40g,當歸12g,雲茯苓15g,制遠志10g,炒酸棗仁12g,廣木香6g,龍眼肉12g,淮小麥30g,夜交藤30g,梔子10g,淡豆豉15g,炙甘草15g,大棗5枚為引。10劑,每日1劑,水煎服。

2014年2月26日二診,患者諸症均有減輕,但近來膽小易驚。繼服15劑,患者自訴心情漸佳,抑鬱心煩、失眠多夢等症狀全部消失。

按:本病屬中醫“鬱證”範疇,鬱證成因主要為情志內傷,欲而不遂,憂思過度而成。患者初因生氣致情志不遂、憂思過度,長期憂思傷及心脾,氣鬱而化熱,因脾傷氣血生化不足,心傷則神不能主,是以出現失眠、心煩、頭痛、悲傷欲哭等症狀。而其病機關鍵在於思慮過度,心脾勞傷,證屬心脾兩虛兼有鬱熱,方擬歸脾湯、梔子豉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以養血安神,補益心脾兼清虛熱,初診治療症減,效不更方,繼服前方上症痊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