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何在柬埔寨、越南开工厂老板越来越多关闭企业甚至倒闭?

琳琳-吾辈要做淑女


以劳动力成本低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柬埔寨和越南,变成了很多国际品牌的“代工厂”,制衣、制鞋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了它们的主要产业,例如服装制造是柬埔寨第三大支柱产业,仅次于农业和旅游业。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国内制造商前往,最有名的莫过于泉州。

1、东南亚劳动力成本飞涨,越南工资甚至超过生产力水平

尽管柬埔寨和越南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但也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调查发现,过去4年间,在东南亚国家首都地区的工厂,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涨幅从11%到91%不等。

2007年~2015年,越南最低工资标准呈两位数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人均GDP以及消费者价格水平的增速。对此,越南经济与政策研究协会警告称,工资涨幅应当放缓,来与劳动力的效率相匹配。

2、劳动力素质不高,降低人口红利效果

据很多赴东南亚开厂的企业家称,当地的工人素质普遍不高,生产效率不高,需要增加在管理和培训方面的投入。一名在越南开厂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内工厂的生产效率约为海外工厂的2.5倍,这几乎使单个工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的一干二净。在工资连连上涨的背景下,劳动生产效率没有明显提升,显然会淘汰一部分不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

3、工人维权活动频繁,影响工厂正常的生产活动

在东南亚国家,当地人普遍认为雇主和员工是理所当然的对立面,因此工人们维权意识很高,屡屡发生罢工行为。此前,柬埔寨工人不断要求涨薪,就发生接二连三的大规模抗议示威,这些现象令各大品牌不敢轻易下单。

由于订单出现下滑甚至不足,很多当地的工厂被迫停止生产,甚至倒闭。在当时,柬埔寨服装生产协会的247家会员企业有一半无法得到足够的订单,在接下来几个月都面临开工不足的情况,生产设备也将闲置。

4、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降低企业竞争力

此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位于产业链的底端,依赖订单产生的微薄利润存活。扣除人力成本,企业还要负担物流和原材料成本,受东南亚生产水平不高影响,很多原料都要从中国国内运过去,这也会增加企业的投入成本

柬埔寨商务部的数据表示,从今年一月份到三月份,柬埔寨服装和纺织材料的出口量增长了17.5%,总额达13.4亿美元。与此同时,柬埔寨花费了7.53亿美元用于服装原料进口,进口额增长了18.3%。原材料成本高昂之余,还出现上涨了情况。

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是制约很多当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是持续性的。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运输不方便;产业配套欠缺、当地水电基础设施依然有待完善,这些都对很多抗压能力低的中小企业都构成巨大的威胁。

综上所述,赴东南亚开办工厂的国内企业需要面临的难题太多,出现倒闭潮不足为奇。当然,也有一部分国内企业在东南亚地区发展壮大,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的竞争力和优势,适时进行转型升级。

2018年再度连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罗斯经济?几百万印度女犯人为何与男子关在一起?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金十数据


企业主动关闭和被迫关闭只有一个原因:不挣钱。为什么这些工厂不挣钱了,我带你们看看一些数据你就知道了。

1,投资南方国家建厂的大潮

这些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考虑人力、材料等各方面因素之后,纷纷前往东南亚国家建设工厂,以节约成本,其中一部分中国企业在越南、柬埔寨建设工厂。

然而近两年在柬埔寨、越南建厂的中国老板却纷纷关闭企业,这是为什么呢?据部分倒闭工厂老板反映,是因为柬埔寨、越南最低工资大幅上涨,导致其厂方没有能力继续经营,才决定关门大吉。

2,企业关闭的数据

据统计,在柬埔寨,2016年共有70多家工厂倒闭,新开的有34家;2017年共有54家工厂关门大吉,新开的只有15家;2018年年初,仅一个月,就有9家工厂倒闭!倒闭的比开的还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3,人员工资上涨

据查,自1997年至2017年,20年来,柬埔寨最低工资从40美金涨到了153美金,每年差不多涨了11美金。2018又涨至170美金!然而,工人的工资虽然涨了。但是工人的工作效率却没有提升,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动不动就罢工。然而,工人罢工,企业依旧要支付工人工资;而且,企业如果没有按时向订购商提供货物,也是要向订购商付一定额度的赔偿费的。这样一来,工厂既没有产品产出,又要支付工人工钱,还要支付订购商赔偿金,长期以往,再有资本的工厂也会宣布倒闭的。

由此看来,越来越多的在柬埔寨、越南开工厂的老板纷纷关闭企业也是情有可原了。正如“商人无利不起早”一样,没有人愿意去做赔钱的生意。

你好,商函杂并论,一个以客观视角解读商业的伪ceo


商痕笔记


企业的利润来自于销售收入减去各项成本,其中要素成本当中的人工工资占了一大头,因为长时间的通货膨胀背景下各个国家都会出台强制员工工资递增的法律与规定,而土地的价格及租金也会水涨船高,加上各种税费,企业成本呈现结构性上涨趋势。所以在十几年前中国加工业成本急剧上涨的背景下,许多企业纷纷到东南亚和非洲开厂,目的就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获取稳定的加工利润。

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及全球愈演愈烈的通胀形势,加上互联网的传播导致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越来越高,不断的加重了全球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全球贸易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使得产品价格下降趋势明显,比如全球成衣销售的80%目的地是美国和欧盟,全球化的供给极大压低了市场价格,竟然同样的衣服美国的价格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

近几年,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也开始了经济腾飞,通货膨胀趋势极为明显,比如越南房产价格在过去几年维持了不低于20%的涨幅,要素资源日趋紧张,企业经营叫苦连天,最直接的就是以柬埔寨为例,过去二十年人工工资上涨超过400%。

另一方面,这些从中国、日本、韩国搬迁过去的企业生产模式极落后,基本还属于传统的人海密集型作业体系,比如一件衣服就要依靠许多人工的简单劳动,导致工人生产时间过久、劳工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引发民怨;加上这些企业老板知识老化、技术进步意识和资本筹集能力不足,导致生产自动化设备迟迟不能上线,长期挤压下来,就从一开始到东南亚的大幅盈利到利、亏损、乃至破产。

应该说世界低要素资源的红利时代基本结束,想指望“低成本简单加工模式”持续经营的发展路径已经走到尽头。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进行行业的整合合并,降低企业经营负债,通过规模化经营带来红利;一是进行技术革命,通过新技术替代密集劳动力经营模式。

最为核心的问题是之前全球经济大部分属于“短缺模式”,简单加工企业日子还不错,而现在全球经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附加消费模式”,讲究的是更有意思、更加多元化的新消费产品的追求,所以企业经营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反思,如何生产出更具有附加值的新型产品才是竞争王道。


王红英金融投资教育


需要关注到这一信息:目前亚洲新兴国家呈现出200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资本外逃。

消息称,欧美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叠加美国贸易保护主义,2018年至6月中旬,投资者从印度、印尼、菲律宾、韩国、泰国等地的股票市场撤出资金已达190亿美元,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快资金外逃速度。

资本加速逃离新兴市场,无疑会影响当地的实体经济发展。也将进一步导致柬埔寨、越南等制造工厂的衰败。

挣不到钱了,企业就不得不关闭,但为什么赚不到钱?从以下几个原因去分析。

1、就连美国都在出台相关国家政策,吸引美国优秀制造企业回迁,制造业是经济之本,在新形势下被更加强调。原本要投资柬埔寨、越南的工厂,回到了美国,回到了中国,各种资金上的、技术上的资源被抽调出来。工厂关张现象就不奇怪了。

2、苹果公司宣布在美国建立3座“大而美”的新工厂,富士康投资百亿美元在美建厂……为什么会有这类趋势?

之前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发达国家的制造工厂从美欧到日本到亚洲四小龙,然后转移到中国大陆。过去十多年的趋势是,这种产业迁移轮到了柬埔寨、越南等国。但这种趋势并没有稳固且长期持续,原因在于智能机器,工业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革命力量,打破了旧有规律。

也就是说,在美国投资建厂,用智能技术的优势可以抵消东南亚诸国的人力成本优势,且更有前景。

简单进行商业模式的转移,而不是更新迭代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是这些地区的工厂模式走向死胡同的根本原因。想着哪里人力资本便宜,土地便宜,就去哪开荒建厂,这样的模式是极其懒惰的陈旧思维,其丧失生命力也属必然。


3、外部世界看,资本回流发达国家,技术进步推进了制造业回流。内部看,东南亚诸国的土地优势,人力资本优势逐渐弱化。

通货膨胀严重,房价及工人工资涨幅惊人。越南房产价格过去几年维持不低于20%的涨幅,柬埔寨过去二十年人工工资上涨超过400%。

另外,

4、另外,全球产能过剩,当地基础建设一直不完备,当地政策环境一直不稳固等,都是越南、柬埔寨等国发展遇到瓶颈的重要原因。

就2018年5-6月间,越南多地社会抗议事件,就是对经商环境的不小破坏。

一城一池的优势形成不了整个产业的优势,越南等小国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是它们被替代,或将被逐渐抛弃的重要原因。

概括起来,无非是资金外逃、技术老旧、模式不新、集群效应难以形成、基础设施较差、政策制度难保证等原因,让原本美美地等待产业转移接棒的东南亚诸国,走向工厂倒闭不断的艰苦突围之战。


财经作家邱恒明


据统计,在柬埔寨,2016年共有70多家工厂倒闭,新开的有34家;2017年共有54家工厂关门大吉,新开的只有15家;

2018年年初,仅一个月,就有9家工厂倒闭。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工厂倒闭,其实就是因为成本的大幅度上涨,导致工厂没有赚头,只能倒闭。

先说说为什么那么多人到南方的国家去办厂!

因为在中国,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价格上涨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有的工厂出于成本和盈利的考虑,就将厂子移到了无论是建设成本还是人工成本都相对低廉的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家,建设工厂,以节约成本。

再说说为什么现在都倒闭了!

自1997年至2017年,20年来,柬埔寨最低工资从40美金涨到了153美金,每年差不多涨了11美金。2018又涨至170美金!

人员的工资涨了,但是整体务工人员的质量还是像原来一样,没有任何提高。甚至受到了西方国家影响,还出现工人罢工等事件。

用人成本高了,投入和产出不合适,老板们将越南那边的厂子关掉也就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了。


我是李合伟:伯乐创投俱乐部创始人,创投商学院首席讲师,著作《觉悟行果创业论》。帮助过300多位创业者创业成功。期待与您分享交流~~~


合伟说


此前,一些老板去东南亚开厂主要考虑的人力成本,以及当地市场开放后来的新需求的增长。过去一段时期,柬埔寨、越南这样国家的用工成本大大低于国内,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密集劳动型产业已经养不起太多的工人,有的企业又不愿意升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因此,选择到这些国家继续开工厂、搞大规模人力生产。不过,这样的用工方式也越来越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虽然工人成本还是很低,但是收取的税费会增加,企业同样面临当地法律、官员等多种因素的冲击。此外,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在国内可能失去了市场,更多的要向当地、海外市场拓展,但产品的质量,认同度同样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也与当地购买力有一定的关系。在全球化的今天,成衣、制鞋、小商品等往往是薄利多销,一旦销路有点波动,国外厂房工人受到点感染,这些工厂老板不得不关门大吉。

随着国内剩余产能不断向国外转移,目前更多的是倾向于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避免单打独斗,输出装备和技术比直接设厂直营更加划算。在非洲,很多人都是拿周薪,可能这周还在上班,下周就不来了,因为他们一旦有了钱往往就迫不及待的消费,等没有钱再回来工作,这些观念也与国内游很大不同。在目前的东南亚一些国家,出来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也在上升,比如水资源、电力等。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海外项目是中方自己派去工作人员、运去工程机械和原材料,在当地通过合资组织生产。


财经无忌


谢谢“淡淡的想你13”的邀请。看了一些答主的回答,看来这个问题很火爆。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我同意大多数答主的意见,就是像柬埔寨,越南这样的东南亚国家,也是市场为导向的,既然是这样,那么当然就会有工厂因为技术不过硬或者是没办法控制成本而倒闭,新的工厂也会开启,所以这是一个自然的淘汰模式。只要不是大规模的资金外流和倒闭,我想应该当地政府还是会让市场作为主导。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厂子中,中资私企占了很大的份额。

另外我想说一下最近有对岸的台商为了自保,在厂子里升起了“青白”旗帜,这一方面是台商的别有用心,另外一方面也的确反映出了在某些东南亚国家,由于一些特定的历史原因,越南在反对我们的时候,根本就不管是不是大陆或者对岸的企业,往往一勺端。

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也愿意尝试到印尼,马来西亚等,但投资环境也并不是十分稳定。

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既要看到当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要找那种办厂大环境也比较有利于我们的地方。


本来世界观


我来讲一点比较直的话,可以去查一查数据,只要是为了工资、税收而“被迫”转移生产基地而获取利润的企业,往往都会非常快的走向绝路。

工资现在真的可以通过设计与设备解决的:

通过尽量模块化设计与尽量自动化的设备,可以大大的降低人工成本。因为只有这些才是企业所能够掌控的东西,而人工成本其实是不可控的,他会随着人群的“胃口”而逐渐增加,一直到把一切利润压榨干净。

而税收这事也只不过是眼前利益:

没有哪个地方会无限期的优惠税收,一般都是几年时间而已,当当地企业存量大了,于是当时极力拉拢的企业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特别是,如果当地政策经常变动,更加不可能让人心安。

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归根到底不是工资与税金,而是土地(水电)成本、材料配套、设计水平、自动化程度以及销售能力。其他的都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只不过是鼠目寸光的“战术”而已。

而真正拥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工装设备改造与开发,或许有独特的品牌溢价等企业的生产基地的选址,一定会多方面考虑问题,而不是今天哪里成本低去哪里,一般这种公司真正的选择其实只有一到两个方面的核心考量:土地成本与材料配套。顶天了考量一下政局稳定。


所以,其实那些急匆匆搬迁的企业,企图通过降低工资与税收开支而获利的企业,顶天了只不过是为了续命而已,通过一段时间以后,当工资与税收优势不再,倒闭、结业、跑路是注定了的。

这个,我想才是这里面真正的、赤裸裸的逻辑。

老龚说势,不违心说假话。


老龚说势


一个企业的倒闭,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工资上涨了绝不会是主因。我在东莞搞过几年的成本分析,算到工资一项占成本的比例是极小的。倒闭工厂的原因关键是原材料价格的突变,造成的成本因素居多。比如我厂是做灯饰的,07年的时候,突然之间铜价从三万多/吨突然涨到九万二/吨。一根带开关的303型电源线从1.52元猛涨到3.4元,一公斤POLY水(一种做灯体造型的原材料)从9.8元涨到15.2元。一美金在核价时=8.23人民币,到收款结账时,一美金仅=7.10元等等,这些都是 的。像这种情况,能坚持下来的工厂不超过30%。

再则,像在中国的境内(比如东莞、深圳、惠州、中山、佛山、浙江、江苏、福建等工业区内),所有的工业配套设施都是应有尽有的,例如;电镀、五金、模具、铸造、压铸、热处理、电解、车刨铣磨、各种包装、印刷等等,甚至整台汽车都能在一个区域里组装出来。这些配套优势在越南、柬埔寨、非洲等就不一定做得到。如果需从外地解决一些问题,那成本就自然升高了。所以,表面上迁厂去这些地方,好像工资低,很划算。可“一瘦三肥”,得不偿失。成本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能成世界工厂,工资从三百到现在的三千,都还是在中国生产的原因。别的国家是学不来的!


傲视苍穹39


本人从事的正是产业地产投资开发业务,对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据我跟实业企业老板沟通了解,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当地没有完善的产业链条:制造业对产业链依赖度非常高,缺乏上游的零部件,零配件,物流配送,配套金融的供应商,虽然厂是搬到东南亚了,由于产业链缺失,最后一个螺丝可能还要回中国采购,耽误时间和增加成本。

2.没有专业的产业工人:中国制造业为何能发展起来,很大一个原因是中国有国企,依靠政府的力量建立工业体系,国退民进,很多工人下岗流向了民营制造业,通过传帮带,让港商,台商有产业工人用,这在东南亚是没有基础的,基础教育普及率不高。

3.当地政府稳定性不足:中国改革开放非常支持外商投资,为他们开绿灯,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和支持,这在东南亚是不可能的,东南亚有所谓的民主,那是比较勉强的民主,然而教育普及程度却很低,整体政治不稳定。

4.基础设施无保障:例如电力供应不足,导致经常停电,互联网网速,交通运输等配套不够完善。

5.有些行业在东南亚有机会:由于全球贸易竞争,对中国有出口限制,这些产业如果在东南亚没有限制,则还有一些机会。

6.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就在国内其实才是最明智的。

工资,厂房租金等不是她们倒闭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