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防不胜防的“白杨”

防不胜防的“白杨”

RT-2PM2弹道导弹(俄文:РТ-2ПМ2 «Тополь-М»,英文:RT-2PM2 «Topol-M»,中文:白杨-M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27 ,英文:Sickle B,中文:镰刀 B;早期编号:RT-2UTTKh)是俄罗斯的洲际战略弹道导弹。

该导弹是为取代RT-2PM弹道导弹并在其的基础上研制的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系统,使用固定发射井发射的型号为RS-12M1(РВСН代号: 15П165),使用MZKT-79221通用型16轮运输车移动发射的型号为RS-12M2(РВСН代号:15П155)。

防不胜防的“白杨”

该导弹可携带多枚分导弹头,射程超过1万公里,飞行速度快,并能作变轨机动飞行,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

RT-2PM2弹道导弹与伊斯坎德尔导弹、沃罗涅日-DM雷达、UR-100N弹道导弹、MR-UR-100弹道导弹、RT-2PM弹道导弹、R-36M弹道导弹、RS-24弹道导弹、RS-26弹道导弹、RS-28弹道导弹、S-500防空导弹系统、A-235反弹道导弹系统一起构建起俄罗斯陆基攻防系统。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前苏联和美国主要发展大型多弹头洲际导弹,如R-36M弹道导弹、RT-23弹道导弹和MX导弹;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则重点发展小型洲际导弹,如前苏联的小型固体机动洲际导弹和美国的侏儒导弹。90年代以前,国外陆基战略弹道导弹的新发展一般表现为研制总体设计有很大变化的全新型号。但是90年代以后,国外战略弹道导弹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已不是研制总体设计全新的型号,而是通过在推进、弹头、制导和发射等分系统上采用新的技术成果,全面提高现有型号或改进型号的打击能力、突防能力、生存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增强可靠性和安全性。根据到2005年的战略力量发展计划,研制21世纪新一代陆基和潜射战略弹道导弹,该计划的重点之一就是研制RT-2PM2弹道导弹。

防不胜防的“白杨”

美国21世纪主要陆基战略型号民兵-3改进型是通过制导系统更新、推进系统更新、发控系统的快速瞄准与作战三个分系统改进计划实现现代化,提高战术技术性能。这表明采用总体设计改变不大,通过分系统改进提高性能的途径是当前国外战略弹道导弹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俄罗斯的战略火箭军中,有50%的导弹超过了安全期限。80年代部署的R-36M弹道导弹、UR-100N弹道导弹、RT-23弹道导弹和RT-2PM弹道导弹等战略导弹型号到21世纪初都将超出使用期限。俄罗斯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战略导弹种类曾有11种之多,这对武器装备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造成很多问题。

防不胜防的“白杨”

而在俄罗斯研究投产的3种洲际弹道导弹中,只有RT-2PM弹道导弹属于单弹头导弹。在乌克兰组装的RT-23弹道导弹是一种多弹头导弹,1992年仍在研制之中的R-36M弹道导弹的后继型(SS-X-26)也是一种多弹头导弹。

20世纪80年代后期,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院就启动了RT-2PM弹道导弹的现代化改进—RT-2PM2弹道导弹的研制。俄军方高层认为,应该把有限的军费主要用于RT-2PM2弹道导弹的大量生产,组成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的部署基础,成为俄战略核力量的支柱。俄罗斯安全会议于1998年7月3日决定,将陆上战略核力量由所装备的6种导弹过渡到装备单一的“RT-2PM2弹道导弹固定式和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以提高战略导弹部队的作战能力并节约近三分之一的开支,同时逐步淘汰旧式导弹。

防不胜防的“白杨”

RT-2PM2弹道导弹的发展完全由俄罗斯研制和生产的战略型号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是从苏联继承过来的,而苏联生产战略导弹的工厂有75%是在俄罗斯境外。俄罗斯大部分洲际弹道导弹是在乌克兰制造的,这与俄罗斯的核大国地位不相符。主要战略型号R-36M弹道导弹、RT-23弹道导弹分别由乌克兰的扬格尔设计局研制,由南方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制造。RT-2PM2弹道导弹虽在俄罗斯境内总装,但其惯性制导系统也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生产的。因此,为加强战略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的独立性,俄罗斯必须发展全部零部件在俄罗斯生产,全弹在俄罗斯总装的新型战略型号。RT-2PM2弹道导弹是第1种完全在俄罗斯境内研制、生产的战略弹道导弹。

防不胜防的“白杨”

RT-2PM2弹道导弹的总体设计和主要战术技术性能特点如下:

(1)RT-2PM2弹道导弹采用与RT-2PM弹道导弹基本相同的三级固体推进、单弹头及惯性制导的总体设计,导弹直径、长度和发射重量仅略有增加;

(2)RT-2PM2弹道导弹与RT-2PM弹道导弹最明显的区别是RT-2PM2弹道导弹的整流罩更大而且改变了外形,RT-2PM2弹道导弹的第一级没有折叠的栅格翼和稳定翼。

(3)RT-2PM2弹道导弹的主要改进是在分系统应用了更先进的固体发动机、具有特殊弹道的弹头、命中精度更高的制导系统以及快速发射等新技术成果,战术技术性能指标明显提高;

(4)RT-2PM2弹道导弹与RT-2PM弹道导弹相比投掷重量提高20%,达到1.2t;命中精度提高1倍,圆概率偏差达350m;反拦截性能显著增强,抗核爆失效距离从10km减少到0.5km;使用寿命从10年延长到15年;部署方式除与RT-2PM弹道导弹一样采用公路机动发射以外,还采用地下井发射。据称,RT-2PM2弹道导弹可在接到作战命令5分钟内发射。

防不胜防的“白杨”

1994年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估计,RT-2PM2弹道导弹的研制费用为1428亿卢布(约0.355亿美元) 。据1998年的报道,完成RT-2PM2弹道导弹研制计划需要37000亿卢布(约6.16亿美元)。由于经济水平持续下降,使俄罗斯国防费用连续数年严重不足,大大影响了战略导弹型号的发展。用于RT-2PM2弹道导弹研制的经费1995年只有预算的36%,1996年则仅提供了要求经费的20%。据分析,RT-2PM2弹道导弹在1993~1997年实际的研制费用不超过所需经费的50%。

防不胜防的“白杨”

RT-2PM2弹道导弹推进系统的显著特点是,各级发动机的直径均比RT-2PM弹道导弹发动机大和采用了新的推力向量控制方式。RT-2PM2弹道导弹的一子级、二子级、三子级发动机的直径分别从RT-2PM弹道导弹的1.80m、1.55m、1.34m增加到1.86m、1.61m、1.58 m,从而增加了推进剂的装药空间。其中三子级发动机直径增大15%以上,推进剂装药空间增加30%。由于发动机燃烧室推进剂装药空间增大,各级发动机的装药量均比RT-2PM弹道导弹发动机要多。以一子级发动机为例,RT-2PM2弹道导弹一子级发动机总质量比RT-2PM弹道导弹增加800kg,但RT-2PM弹道导弹一子级发动机壳体采用玻璃钢圆筒段和钛合金前后封头,而RT-2PM2弹道导弹很可能使用质量更轻的有机纤维复合材料壳体。RT-2PM2弹道导弹一子级因不用燃气舵推力向量控制也会减轻部分质量,这样RT-2PM2弹道导弹一子级发动机推进剂装药量的增加值很可能比发动机总质量增加值还要大。

防不胜防的“白杨”

另外,前苏联在固体推进剂中已应用硝基胺硝酰铵(NH4N(NO2)2)、三氢化铝等高能组分,其中硝基胺硝酰铵在前苏联时期已进行工业化生产,使用硝基胺硝酰铵的丁羟推进剂的理论比冲可达到2653N·s/千克。所以,RT-2PM2弹道导弹可能还使用了能量更高的固体推进剂。总之,RT-2PM2弹道导弹三级固体推进系统的能量比RT-2PM弹道导弹有明显提高,与RT-2PM弹道导弹相比,总质量仅增加了不到5%,投掷质量却提高了20%。国外有的分析家还认为,RT-2PM2弹道导弹高能量的固体发动机使其具有快速助推或助推段机动能力,但这一推测尚需要进一步证实。

防不胜防的“白杨”

苏联的陆基战略弹道导弹固体发动机主要以燃气舵、空气舵、二次喷射方式等实现推力向量控制,RT-2PM弹道导弹一子级发动机就采用了燃气舵加空气舵(4个栅格翼、4个稳定翼)的推力向量控制方式。但是RT-2PM2弹道导弹一子级发动机没有RT-2PM弹道导弹所特有的栅格翼和稳定翼,这表明RT-2PM2弹道导弹一子级发动机实现推力向量控制的方式不同于RT-2PM弹道导弹的燃气舵加空气舵方式。

80年代初,前苏联固体发动机柔性喷管技术已经相当成熟。80年代中期,服役的潜地战略弹道导弹直径2.4 m的固体发动机就应用了单个潜入式柔性摆动喷管。纳吉拉泽设计局在80年代中期提出了小型固体陆基机动洲际导弹方案,其三级发动机推力向量控制均采用双向摆动喷管。这就表明该设计局当时已放弃了传统的推力向量控制设计,转向摆动喷管的思路。从以上分析推测,RT-2PM2弹道导弹的发动机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柔性摆动喷管技术。

防不胜防的“白杨”

RT-2PM2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至少比RT-2PM弹道导弹提高近1倍,圆概率误差达到200米。根据公开文献报道,其制导系统与RT-2PM弹道导弹一样,为计算机控制的惯性制导或自动控制惯性制导。如果RT-2PM2弹道导弹应用了机动弹头技术,那么也就很可能应用了前苏联进行过飞行试验的战略弹道导弹机动弹头末制导技术。该机动弹头采用地图匹配精确制导体制,进行地图匹配的探测雷达是大功率毫米波雷达,雷达天线位于弹头侧边。雷达天线与弹头之间用导轨联接,天线与弹头分离时利用轴向力从导轨滑出,以防止产生影响弹头精度的脉冲干扰力。

防不胜防的“白杨”

机动末制导弹头和导弹母体的分离方式与一般惯性弹头相同,弹头飞行到120公里高度时,雷达天线开始工作,利用打击目标附近(最大距离约100公里)特征显著的地形、地貌(如河流、湖泊、金属桥、铁塔等)实现目标地图匹配。目标匹配完成后,以高压气瓶为动力源的控制系统对弹头进行调姿和位置修正,然后抛掉弹上雷达天线及高压气瓶,此时弹头位于飞行高度约90公里的再入点。弹头再入后可直接飞向目标,也可进行突防机动飞行。

机动末制导弹头工作流程:

(a)采用高压气瓶、液压作动筒移动铀238核装置的位置,即以改变弹头质心的方法产生机动飞行的控制力的控制力距,实现弹头的位置修正,弹头尾部还装有8个用于调姿的径向喷管。上述方法有利于保持弹头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避免了采用空气舵方式所带来的许多问题。

(b)采用在大气层外进行目标特征匹配的雷达地图匹配制导技术。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弹头高速再入大气层后形成“黑障区”对地图匹配造成的影响,保证了精度,而且还避免了在大气层内进行地图匹配所需的弹头拉平减速,提高了弹头的突防能力。

(c)可以根据弹头打击区域反导系统防御能力的强弱,预先装定机动程序调整机动范围的大小。弹头最大机动范围是在标准弹道中心直径5公里范围内,可进行纵向机动和侧向机动。该弹头比R-36M弹道导弹所用纯惯性分导式弹头要重得多,质量约1500~1600千克。

防不胜防的“白杨”

RT-2PM2弹道导弹是单弹头导弹,但是它具有改装成可带3~4个分导式多弹头导弹的能力,突防能力很强。俄罗斯称,RT-2PM2弹道导弹弹头具有机动再入能力或特殊飞行弹道,使国外正研制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难于拦截。美国空军声称,根据其对RT-2PM2弹道导弹各次飞行试验的监测,还不能证实RT-2PM2弹道导弹弹头已经进行了机动再入能力或特殊飞行弹道的飞行试验,这说明RT-2PM2弹道导弹很可能应用的是经过飞行验证的较成熟的技术。但是,对RT-2PM2弹道导弹和RT-2PM弹道导弹的对比和其他分析显示,RT-2PM2弹道导弹弹头很可能应用了机动再入技术。RT-2PM2弹道导弹的整流罩外形和投掷质量均比RT-2PM弹道导弹大,而两者弹头的威力大小一样,说明RT-2PM2弹道导弹的弹头与RT-2PM弹道导弹弹头有所不同。其次,RT-2PM2弹道导弹是作为俄罗斯21世纪的陆基标准战略型号,在其研制之初的1993年,美国已经提出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所以RT-2PM2弹道导弹有应用弹头机动再入技术提高突防反拦截能力的需求。第三,俄罗斯已拥有较为成熟的战略弹道导弹弹头机动再入技术基础,苏联时期曾用R-36M弹道导弹进行过机动弹头的飞行试验。

防不胜防的“白杨”

RT-2PM2弹道导弹有两种发射方式:公路机动发射和地下井发射。在21世纪初部署的RT-2PM2弹道导弹中有90枚是由地下井发射,将置放在改进后的R-36M弹道导弹发射井中。

公路机动发射时,导弹借助火药蓄压器从运输发射筒发射。在一子级飞行段靠气动舵和燃气舵控制导弹的飞行,燃气舵装在主发动机喷管处。在二子级和三子级飞行段则通过向喷管扩散段喷入气体和通过有摆动装置的喷管来控制导弹的飞行。

防不胜防的“白杨”

MAZ-79221运输/起竖/发射车是在MAZ-7917的基础上为RT-2PM2弹道导弹量身定做。发射车底盘的生产及发射车总装都是在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汽车制造厂,全车自重44吨,载重量80吨,最高时速40公里,最大燃油行程500公里。该车配备的YAMZ-847型涡轮增压4冲程柴油机,V型对置12气缸,采用油冷的冷却方式,功率输出800马力。采用8轴16轮驱动,前后各6轮动力转向,底盘系统能适应各种路面环境,整车可在最低零下40度、最高50度的恶劣环境中工作。 这种工作特性赋予了在俄罗斯全境的运营能力。导弹保护罩:1.6米,导弹发射底座:1.2米。

防不胜防的“白杨”

RT-2PM2弹道导弹是一种3级固体导弹。其第一级、第二级取自SS-20,但采用了大推力速燃发动机技术,第一级还安装了大直径新型速燃固体发动机,推进剂的装填量相当大。第三级是新研制的,采用了最先进的推进剂——复合推进剂丁羟加奥克托金。在结构设计上,该导弹还首次采用了3台巡航固体燃料发动机,使导弹的功率更加强大,具备助推段快速助推和机动助推的能力,能够在飞行初始段很快加速(比同样条件下的液体导弹加速时间缩短近一半),不仅大大缩短了发动机的助推段工作时间,而且整个飞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也比以前的战略导弹大大缩短。新型发动机技术还使RT-2PM2弹道导弹能在大气层内实现关机,从而使天基红外探测器难以发现、监测和跟踪导弹的行踪,有如销声匿迹一般。这样,NMD就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跟踪和拦截。

导弹的机动变轨就是改变导弹基本上沿着不变弹道飞行的轨道,以有效突破敌防御系统的拦截。RT-2PM2弹道导弹由于采用了新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其飞行弹道已不是普通的惯性弹道,在飞行过程中可机动滑翔,从而多次改变弹道高度。其弹头也具有特殊的弹道,反导系统难以发现和跟踪。在导弹的末助推推进与控制系统中,包括4个互通的燃气发生器。每个发生器有两个喷管,由燃气阀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打开或关闭,控制末助推级的飞行和弹头的释放。每个燃气发生器可由发动机按照预设的程序带动旋转,以改变控制力的方向,并实现机动变轨,从而提高导弹的反拦截性能。

RT-2PM2弹道导弹最初设计的是一种单弹头导弹,但在投掷重量和其他相关技术上留有改装为多弹头分导式导弹的接口。其目的就是在必要时,使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能成倍增加。RT-2PM2弹道导弹最多可携带10枚弹头,每个弹头可分别沿不同轨道飞行、瞄准不同目标,即使这些弹头被击毁,也可以大大消耗拦截导弹的数量,从而使后续导弹得以突防。有关研究证明,当子弹头数为5~15时,导弹的突防概率趋近于1,就是说,拦截导弹将无从拦截,面对铺天盖地的来袭弹头,NMD是分身乏术,难有招架之力。

抗核加固技术就是在弹头表面包覆特殊材料,以防止拦截导弹的核辐射、电磁辐射;也可在导弹上采用硬度大的合成材料提高导弹抗击拦截导弹碰撞的能力。

为防止敌在NMD中使用核弹头进行拦截,RT-2PM2弹道导弹弹头采用了多层壳体结构,不仅提高了弹头的结构强度,有效防止在非直接撞击条件下核爆炸效应对其产生的壳体熔化、烧毁、断裂等,还可以吸收、衰减和屏蔽核电磁脉冲等的辐射能量,使NMD很难对其进行拦截。RT-2PM2弹道导弹对核爆炸的失效距离仅为500米,而世界上同类导弹弹头的失效距离为10公里,两者相差20倍。

另外,RT-2PM2弹道导弹的控制系统还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使电磁脉冲干扰失效,使导弹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及飞行的安全与稳定性,有效规避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

防不胜防的“白杨”

RT-2PM2弹道导弹成为现代化的武器系统,其主要优势是它在穿越敌方反导弹防御体系时的飞行和作战稳定性能。首次使用的3台巡航固体燃料发动机功率强大,这不仅可增加导弹战斗部的重量,也可使导弹能够比其它俄制导弹以更快的速度飞行,大大缩减导弹在轨迹主动段中的时间和高度,同时,数十台辅助发动机、操纵仪表和设备使这种快速飞行很难被敌方预料到,从而极大地提高克服敌各种反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是导弹防御系统的克星。

虽然,在所有的RT-2PM2弹道导弹试射中美国的侦察卫星都极力进行跟踪,但据俄专家估计,美国人至今也不明白,该导弹是如何“跳过美电子监测仪器监督系统的。即使美国人事先也接到了这一导弹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参数,但他们也未搞清这一问题。看来,俄在新型武器系统中专用技术的使用不仅仅限于导弹的重量和体积指标上。

防不胜防的“白杨”

RT-2PM2弹道导弹上安装有准确的引导和控制系统,由于在这一系统中采用了新技术,RT-2PM2弹道导弹的核武杀伤因素极为稳定,导弹完全没有对电磁脉冲的敏感性,可以毫无问题地发射、飞行并最终击中地球另一端的目标。

RT-2PM2弹道导弹又一个突出的性能是它可以与任何发射装置进行统一配套。该系统可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无需专门建立新的发射装置,该导弹完全可与现有的作战指挥和通信系统兼容匹配,这可使导弹系统装备部队的费用减少一半以上。据称,接纳这一新型武器系统,只需在发射井中安装30%的新设备,其余的稍加改装即可。

防不胜防的“白杨”
防不胜防的“白杨”

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