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養老金新政告訴你:哪些城市已衰老,哪些正風華正茂!

還有不到一週的時間,大家關心的養老金新政馬上就要開始實施了...

養老金新政告訴你:哪些城市已衰老,哪些正風華正茂!

關於各地養老金問題,觸動著諸多人的神經;各地“供養比”不均衡的問題也是眾所周知的現象,現在政策的落地,無疑是對解決“地區苦樂不均”(撫養比差距大)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文件中,提到了三個核心點:

1、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一套調劑制度,對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進行適度調劑,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

2、各省份需要上交的資金是這樣計算的:由該省份職工平均工資×90%×該省份在職應參保人數×上繳比例。當前定下來的上繳比例是3%,上交比例往後逐年提高。

3、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上解資金構成,不增加企業和個人的負擔。

若是要用簡短的話,來描述上述政策的內容,大致就是:

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財力狀況、撫養比等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以後各城市就得把上解部分的養老保險基金就交到中央,然後由中央統一調劑,撥付給虧空較大的地方。本質上就是,由中央指導,實現“富幫貧”的目的。

與此同時,一不能讓地方政府有依賴中央的想法,而且還得讓“做貢獻”的省份在做完貢獻後,還能“自給自足”。所以此項政策在對各地養老金管控時,還有了兩個限制級規定:

1、在資金撥付方式上,中央調劑基金實行以收定支。也就是說,做貢獻較多的省份,得先把自己省份內的離退休人數,以及需要用到的退休金先算出來,其他多餘的就上交中央。然後中央再根據籌集調劑基金的總額和全國離退休人數,計算出人均撥付款,最後只要乘以各地的離退休人數就可以確認撥付資金。

2、如果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和撥付中央調劑基金下達後,還有省份養老保險基金存在缺口,那就只能由地方政府自己承擔了。

那麼,目前國內各個省份,養老金累計結餘以及可支付月數情況又是怎樣?因為暫未找到人社部公佈的2017年各省的數據,所以個省份仍然沿用2016年的數據。

全國各省市養老金調整情況

養老金新政告訴你:哪些城市已衰老,哪些正風華正茂!

因為圖片是按照“可支付月數”進行排序,但是若按照“養老金累計結餘”來排序的話,養老金結餘較多的主要集中在廣東、北京、江蘇、山東、浙江、福建、上海這些地方。也就是說,這些地區是全國在養老金問題上,最貢獻最為突出的區域。

其中“養老金窟窿”最為嚴重的是東北地區,全國7個企業養老險收支不平衡的地方,東北就佔了三個。這裡面黑龍江收支不平衡問題最為突出,收支差額高達-320億,也就是說,黑龍江省已經把所有的養老金花光了。並且,還負上了320億的債。

養老金新政告訴你:哪些城市已衰老,哪些正風華正茂!

這些年,很多人都知道東北經濟增長出現了問題,經濟增速下滑、國有企業盈利能力下降、東北優秀人才外流……

大家只關注到了這些表象,卻不知,正是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才使得東北的養老問題如此嚴峻。

東北養老問題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退休老人多,養老保險撫養比低(和國有企業多有關);二是養老保險結餘已經告負(財政收入低)。

對絕大多數來人來說,或許沒那麼關心哪些地方養老金有結餘、哪些地方養老金不夠用了。而更願意透過政策去揣測未來投資、及城市發展新趨勢。

在筆者看來,各地的養老金問題,起碼透漏出了一大投資趨勢、一大城市格局變化。

先說下投資趨勢。看到全國那麼多地方(養老金收支平衡的省份只有10個)收支不平衡,不少人估計會問,為什麼以前就沒出現養老金虧空的情況?現在咋就這麼多地方養老金就不夠用了?

其實,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是98年才建立起來。在98年之前,所有職工都沒有建立養老保險,職工的退休工資是由原企業負擔,所以也就沒有退休一說。

98年建立養老金制度後,由於當時需要供養的退休人數遠小於總人口,而且其中年輕人佔總人口比例也足夠高。本質上,只要通過年輕人繳納的社保養老金多餘當期內退休工人人員的開支,就壓根不會出現養老金不夠用的問題。等到那批年輕人老後,再等著下一批年輕人來“填坑”就OK了。

如果年輕人口穩定、經濟穩定增長,那未來就永遠不會出現各地養老金不夠用的問題。但實際情況大家也知道,由於一對夫妻只能生一個,年輕勞動力越來越少,退休人數卻越來越多,這個模式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所以養老金就不夠用了,但是養老問題又是實打實務實的問題,這關係到了民生,國家不可能不管。這次新政,雖然沒有去增加個人負擔,但是也讓各地加大了徵收力度,比如有些人已經離開這個省到另一個省去就業,這些人數在參保人數里,但實際並沒有繳費,現在新政落實後繳納的人群也要覆蓋這群人,也就是增加了養老金繳納的人數。

除此之外,在筆者看來,要想解決全國各地養老金問題,無外乎以下幾種方法:

1、讓更多人繳納養老保險,這個目前新政中也寫到了。

2、提高養老金繳費。這個操作難度較大,這樣做無疑在給全國各企業加負。

3、讓養老基金利滾利,比如2015年底的時候,國務院就曾批准養老金入市,允許養老基金資產30%以下的比例去投資股票、基金等。

4、推遲退休

5、全面放開二胎

6、讓國有資本填充養老金。這個在《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中也已寫到。

而這裡面對諸多投資者來說,有較大確信點的就是第三點——養老金入市,這一點從宏觀層面來說,相比較更容易實現的一條政策。

對基本養老金而言,勢必會維持基金一個整體穩當的收益率,而從2016年開始,養老金就已陸續入市,所以從長遠角度來看(5年以上),目前股市大盤3000以下的點位,完全是廉價籌碼,這也是從養老金問題透露出來的一重要機遇。

除此之外,各地的養老金問題,還向我們反映出來城市發展的新格局。

國家為啥要對各地的養老金問題進行宏觀調控?本質上是各地的養老金失衡了?為啥養老金失衡,一是由於經濟發展不均衡,二是因為人口流動,比如東北地區,大部分人都跑到外地務工,養老保險自然也交到了外地。

國家通過中央就行干預,是為了維繫民生,總不能不養那些人口流失的省份。但是在筆者看來,人口向經濟發達、溫暖的地方流動也是大勢所趨,上方很難改變這樣的大趨勢。而這樣的城鎮化趨勢,也為未來投資買房、選擇城市發展做出了重要預示。

以下統計的是2015年和2016年各省市的“每月人均享用養老金”,而繳納養老金的規模與力度,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當地年輕人口的比例,也代表了未來城市發展的新格局。

養老金新政告訴你:哪些城市已衰老,哪些正風華正茂!

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每月人均養老金”排在前10的城市分別是:深圳、北京、上海、廣州、廈門、南京、西寧、青島、蘇州、鄭州

當一個城市,同時具備了經濟發達、溫暖、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高養老金”等要素,從長遠角度來看,想要不高度發達都難,而對於大眾來說,無論是購房,還是選擇城市發展,上面提到的幾個因素,都是非常值得去考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