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仅以这首歌纪念扎哈·哈迪德女士

前言篇

作为帝都的标志性系列建筑——SOHO系列,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但是你们知道SOHO到底啥意思么?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SOHO,即Small Office,Home Office,家居办公,大多指那些专门的自由职业者,例如:自由翻译人、自由撰稿人、平面设计师、工艺品设计人员、艺术家、音乐创作人、广告制作等等。

简单地说,SOHO专指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工作,不受时间和地点制约、不受发展空间限制的白领一族。

而SOHO系列建筑也就这么应运而生了!

说到我们北京的几大SOHO,最像样的莫过于——望京SOHO与银河SOHO了!

而说到这俩SOHO,我不得不提他们的创造者,建筑界女魔头——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知乎上有人说:她的成功不是因为她是女人而是因为她比男人更男人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中包括米兰的170米玻璃塔,蒙彼利埃摩天大厦以及迪拜舞蹈大厦(DANCING TOWERS)。扎哈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是广州大剧院,北京银河SOHO建筑群、望京SOHO建筑群、南京青奥中心、和香港理工大学建筑楼等也都出自她手。

最值得一提的是,扎哈女士在建筑这个男性居多的世界里犹如一注清流,她的存在告诉了世人女性建筑设计师不逊色于任何男性!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Antwerp Port House安特卫普港屋顶办公空间

一位学设计的姐们儿曾经给我讲下面这个段子:

男:学建筑不适合你们女人,放弃吧!

女:我们有扎哈啊!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Zaha Hadid 蒂森克虏伯总部

2016年3月31日,扎哈·哈迪德在迈阿密的一家医院中因心脏疾病而去世。但扎哈对于女建筑设计师们不仅仅只是建筑,更是一种不倒的精神。

在扎哈女士周年忌日之际,就让我和小伙伴儿白老湿用相机解读扎哈女士留给北京的不朽神作——银河与望京SOHO!

装备篇

既然是用相机解读扎哈大师的神作,那我们必不可少要聊聊相机。本次出行我选择的装备是尼康Df+尼康AFFisheye16mmf/2.8D!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新玩具

尼康16mm这支镜头整体来说锐度甚高,光圈收到f5.6效果最佳,值得一提的是这枚镜头的设计师正是尼康光学设计脊梁级别大佬——佐藤治夫先生!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这枚镜头的用料很足

简单来说选择这枚镜头拍建筑我是有些冒险的。因为鱼眼拍摄出来的画面与我们肉眼所见差别很大——直线变曲线,透视畸变无限放大!

但是换个角度考虑畸变并不全是坏处,借由畸变的存在,原先棱角分明的建筑物线条被扭曲之后反而可以带给看官大老爷们视觉向远处延伸的美感!

银河SOHO篇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银河SOHO!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银河SOHO在北京东二环朝阳门桥的西南角,拥有总建筑面积33万多平方米,包含166,000平方米的写字楼及86,000平方米的商业区域。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银河SOHO贯穿建筑群南北的中央大道及地下商城向北面与朝阳门SOHO(一期与二期)及地铁站出入口相连,同时向东通过横跨东二环的天桥与外交部大楼毗邻。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在2008年,SOHO中国委托本文的主角——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扎哈·哈迪德担纲设计。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项目于2009年年底破土动工,并于2012年12月正式落成并交付使用。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据称它的设计源自于大自然——中国传统的梯田。

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将自然意识形态与现代文明融合一体,打造出如图所示的科幻世界。数百米长的景观构成深远曲折——全视角一览无余。

游人可以仰望,也可以向前远眺,透过百米长的空间找到下一目标。对的,这里的建筑物的空间流动性和导向性都是有引导意义的。

当走近建筑的时候,访客会从各个角度观察到光与影,在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来回转换。

值得一提的是,银河SOHO的每栋楼并不是对称的,并且每栋楼之间都有天井中庭,4栋楼间相连的空中廊桥最大的跨度有几十米,建造相当复杂!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话说回来,在北京能赶上一个好天气真是可遇不可求——为片子增光添彩的是它,让片子寡然无味的也是它。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银河SOHO拍摄建筑群,假如你想体现建筑物们的特点,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使用鱼眼镜头了。

超宽视野的展现之下建筑呈弧形围绕,调整到F11左右的光圈,对焦点设置在1m左右,景深覆盖可以保证0.8m-无穷远处都清晰,这么一张有趣的作品也就出来了!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下一站,我们去逛逛望京SOHO!

望京SOHO篇

在北京城的东北角,是北京最有朝气的商业区,在这里你能看到许许多多新兴企业在蓬勃发展,而望京SOHO正坐落于这一片充满生机的地带,成为望京的地标性建筑。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我们热衷于在建筑上运用空间流线型设计,因为流线型在视觉上能简化一切。每个设计元素各就其位,汇聚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天衣无缝的连续统一体。这种设计理念允许我们将更多复杂性糅合到每个项目中去,而不会造成杂乱无章的视觉效果。这种集流动性、优雅性与连贯性三位一体的建筑语言不应仅仅局限于我们的文化建筑中。”——扎哈.哈迪德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望京SOHO是扎哈事务所于2014年完成的作品,熟悉扎哈作品的朋友都知道,大量的曲面运用是扎哈的特色,相比起前作银河SOHO来说,望京SOHO取消了三座主体建筑之间的空中走廊,施工难度大幅降低,而在建筑内部,没有了银河soho那样的内部中庭进而形成的单走廊双侧办公的空间布置能让空间利用率更高。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后记篇

经过这两天的缓步代车,我们逛遍了这两大SOHO。说实话作为帝都人民,我们也是第一次这么深入了解这几座“鬼畜”的建筑物。

就我自己而言,我对扎哈的这两座SOHO设计风格定义为“大胆独立透着柔美的线条”!她的作品运用了大量空间与几何结构,既反映出都市钢铁森林般的特质,又刻画了一座交繁丰富的世界,我认为她之所以有这样的建筑风格一方面是因为她的故乡——伊拉克阿拉伯文化。

她将阿拉伯文化丰富浓烈的图案与线条融会贯通,转化为现实世界中的一座座高楼大厦,作品中充满了梦幻和令人着魔的线条,银河SOHO与望京SOHO无不凸显出这个特性,她的这个设计理念的行程与她对美好事物的切身体会有着紧密的关系!

生活中,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人,对艺术的不妥协,对工作的死磕精神真的很值得后人学习。

寻找扎哈——镜头下的北京两大SOHO建筑

If you want an easy life, Don't be an architect

我就以扎哈最著名的这句话当做本文结尾吧,至此时节让我们再次向她脱帽致敬!

图:马阁碧/Yuri小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描上方二维码

添加白金汉小助手 加入白金汉用户群

与茫茫人海中的同好畅谈摄影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