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玉帶蜿蜒海上來 青島西海岸清理恢復自然岸線130公里

玉帶蜿蜒海上來 青島西海岸清理恢復自然岸線130公里

初夏六月,漫步或騎行在環島路,眼前總會躍出一幅藍天、大海、綠地和花開不斷的濱海風光長卷,宛若一條蜿蜒的玉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開展以來,新區堅持生態優先、市民關懷、文化保護的原則,“繡出”了一條亮麗海岸線。截至目前,新區清理恢復自然岸線130公里,藍灣路慢行系統已完成70%工程量,景觀大面積完成。

■生態化海洋為背景 植物為基底

陽光沙灘、海畔樹影、道路蜿蜒、錦簇繁花……環島路金沙灘至涵碧樓路段,西海岸東部一段處處皆風景的海岸線,新區藍灣路慢行系統的3公里試驗段就在這裡。與現在的場景不同,過去這裡常年“閒置”,遍佈著堆存的建築垃圾和附近居民開荒形成的菜園,生活在周邊居民可以說是靠海不親海,生態環境亟待修復。

藍灣整治行動開展以來,新區率先在該處進行了藍灣路慢行系統試驗段的建設。日前,記者來到這裡發現,昔日荒涼的海岸線變成了市民和遊客親海、觀光、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將保護生態環境、還原自然岸線放在首位,嚴格保護海岸線各類資源以及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統籌推進岸線清理、慢行系統和景觀綠化建設。”青島海洋投資集團孫靜超介紹說,試驗段項目總面積約為22萬平方米,整體設計頗費了一番心思,以“藍”色的海洋為背景,以“綠”色的植物為基底,為市民呈現出了優質的親水融綠新景觀。

據瞭解,藍灣路慢行系統建設已先後啟動了82公里,分金沙灘至涵碧樓、後岔灣至銀沙灘西、銀沙灘西至星光島珊瑚貝橋、星光島珊瑚貝橋至古鎮口海軍大學、洋河至跨海大橋五個區段建設實施,建成後這片海岸線將成為新區一道美麗不絕的風景線。

■人性化觀景有平臺 休息有驛站

濱海風景代表著城市發展質量和市民生活品質,這條濱海慢道不僅是西海岸濱海風景的門面,也在新區市民的休閒生活中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曾幾何時,活動區域單一、公共服務設施匱乏等是新區濱海一線揮之不去的“痛點”。

如今,慢行道上,或小憩、騎行;觀景臺上,賞日落、海景……藍灣路慢行系統串連起沿海美景的同時也更新著市民的生活方式。在藍灣路石雀灘段,記者看到,步遊道交錯互通,觀景臺錯落有致,還有停車場、公廁等基礎設施,市民和遊客可從容散步騎行、賞景小憩。

“在慢行系統的設計建設中,我們非常注重市民的參與感,以觀景有平臺、休息有驛站、看海有通廊為理念,步道選線不填海、不侵佔海域,避讓礁石、沙灘,注重自然生態保護,致力為市民遊客提供更富趣味、更高品質的觀海體驗。”孫靜超介紹說,慢道的鋪裝材質選用透水地坪和防腐木,施工方便、環保生態、經久耐用。“現在我們在試驗段看到的景觀平臺,都是利用原來的養殖看護房的基址建造,體現了保護和恢復濱海自然風貌的原則。”孫靜超舉例說,為避免出現“見樹不見海”,建設中預留了觀海視覺通廊,通過對沿線樹木的移植、疏伐,增強了觀光交通的觀海性、親海性和觸海性。

■效益化向海興未來 群眾享紅利

沿著新區濱海慢道走一走,會發現這條海上而來的玉帶,已將新區濱海岸線旅遊資源及濱海文化項目串連一體,“移步換景、處處是景”促進了濱海旅遊開發步入可持續的良性循環,讓人們對這片海灣的未來有了更多期待。“慢行道的建設,給周邊的環境‘鬆了綁’,也給我們養殖戶‘鬆了綁’,隨著海岸線環境的提升,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市民遊客來到這裡,為我們發展漁家樂、家庭賓館等配套旅遊業提供了機遇。”談起對自身的影響,試驗段周邊南屯社區居民孫吉光對記者說。

除了積極淘汰水產養殖這種落後產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中,新區還努力“調項目”,積極引導靠海一側的現有項目向旅遊業、現代服務業轉型,促進產業升級換代。舉個例子,在南屯社區東南側,一個藍灣路慢行系統中的大型景觀生態公園正在緊張施工,而不久以前,這裡還是一個酒店項目的建設用地。新區還海於民的堅定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此外,濱海慢道建設過程中,新區還注重對沿線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整合、提煉,留住城市歷史記憶。在已建成的試驗段,當地的一座小海神廟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並改造提升成了一處觀景平臺,成為了慢道建設中對文化保護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