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周信,原正安縣文化館美術幹部(副館長)

周正旭,遵義師院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周信之子)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左:周信 右:周正旭)

墨石雕刻(墨石,又稱墨玉石,系貴州黔北部分地區特產),墨石雕刻目前已列為遵義市首批民族民間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並於2015年獲批准列為貴州省第四批民間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創作歷程: 自一九九一年七月起,我已經找到了今後要走的創作之路,即唯有墨石雕刻,除之,非他路可走。反覆思量後,將繪畫完全停止了,木雕已入末途,因此等藝術在全國早已氾濫之及。而墨石,為全國其他地方未有之物,現在已有的如壽山石、青田石、菊花石等,又盡皆淡類,深濃如油墨的石雕,遍查資料,均未找到。正安的墨石甚為罕見,若興創成功,便可謂異軍突起,是無人能及的。故決定在墨石雕刻的藝術之路上,自樹一幟,有所建樹。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遵義會址

中國石雕藝術源遠流長,如浙江的青田石雕,福建的壽山石雕,湖南瀏陽的菊花石雕,歷來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而今,貴州省正安縣著名民間藝術家周信先生,發現並獨創的墨石雕刻則異軍突起,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成為中國石雕藝術園中一朵別具風格、極富藝術魔力的奇葩。中央電視臺、貴州電視臺、貴州畫報、貴州日報和遵義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對周信的墨石雕刻藝術相繼作了詳細報道,使黔北正安這一深山中的瑰寶走向世界。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人體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鴿

在正安縣的大山裡,有一種少見的墨石,在大山中,默默地躺了千百萬年,其質地潤澤、細膩,硬度適中,經打磨後呈現柔和油墨的光澤,清末民初,當地一些文人僅作雕刻私章之用。1989年縣文化館副館長周信下鄉搞創作,發現一種黑色如墨的石頭,當地百姓稱之為魔芋石。周信瞭解到青田、壽山、洲陽等地的石雕屬淺色,他忽發靈感,何不把我們正安的墨石雕刻成藝術品呢?藝術家特有的眼光和敏感,激起了周信先生的創作慾望。他用這種石料進行大膽嘗試,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終於探索出一套墨石雕刻技法。經過多年的潛心創作,一塊塊墨石變成了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鳥、獸……這便是至今國內獨具特色的墨石雕刻藝術。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小動物

周信墨石雕刻創作十餘年,其作品達200餘件。他創作的題材十分廣泛,有歷史人物、神話故事、飛禽走獸、民俗風情、人體藝術,也有實用與觀賞相結合的工藝品。那充滿溫馨的母子、少男少女的熱吻,那展翅奮飛、博擊長空的雄鷹,憨態可掬、蹣跚而行的熊貓,不怒自威的林中之王……無不形神兼備,令人蕩氣迴腸。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美人魚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彌勒佛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二龍戲珠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印章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龍與麒麟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富貴有餘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牽牛花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人體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乘涼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月夜

周信從事美術生涯40年,對國畫、油畫、水彩、連環畫、書法、商標設計都有較深的造詣。他崇尚自然,熱愛生活,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家鄉的水土養育了他,他對家鄉的自然、人文、歷史有著獨特的理解和感悟,他的作品強調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空間自由從“心”出發,把物象變成心象,以心寫形,形為意象表現,充滿作者主觀感情。原貴州省副省長馬文駿讚揚周信是極富修養的民族藝術家,浙江美術學院陳仲常教授看了周信的作品後,稱讚他為“教授”級水平。周信沒有學院派的教條,得益於外師造化,中法心源,繼承和創新。正如法國哲學家利·柏格森所言:“藝術品中的高度和深度取決於藝術家在多大程度揭示了他個人經歷中的感受和思想”。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美人山

周信的代表作品《美人山》,整體看恰似一幅美女胸像,但仔細一看,實為一座風景優美的黔北山鄉,盤山公路蜿蜒通向山間古廟、美女的眼睛為一隧洞,眼珠則巧妙地被雕成一輛汽車,山上林木參天,遊人如織,風光無限。作者奇特的構思和豐富的想象,給作品灌注了沉思冥想,以靜觀宇宙生命的意境將自身融入了大自然之中,從而把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終至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山鄉

《山鄉》是周信心目中的理想家園。山腳是滔滔芙蓉江,岸邊是懸崖絕壁,山上古木參天,百草豐茂;半山側是山鄉民房,層層梯田,山頂雲霧纏繞。作者在方寸之間展現寬闊的視野與深厚的內涵,喻隱著人文精神和山水內在的歸宿,就像一幅氣韻生動的立體中國畫。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寨門口(布衣人家)

反映中國民俗、風俗畫的石雕作品,如《布依人家》,那石板寨式的民族家居,門口坐著三位布依姑娘,神情專注地做針線活,人物佈局合理,給人以恬靜、怡人的民風習俗之感。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盼

《盼》則是刻畫一位苗族姑娘特寫側面肖像,正在大樹下盼望與情人幽會的瞬間表情,口含葉子表現姑娘焦慮、急切的心態,生動傳神,耐人尋味。

作品中也有反映中國幾千年來流傳、人民喜聞樂見、刻畫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企盼。如《鴛鴦戲水》、《龍鳳呈祥》、《鯉魚戲浪》、《年年有餘(魚)》等,吸收中國年畫獨特的形式感,精雕細刻,至善至美,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鴛鴦戲水

歷史題材的作品有造型複雜、錯落有致的《八仙過海》人物群像,栩栩如生;有如飛天神袖、富麗堂皇的《麻姑獻壽》,騰雲駕霧;反映唐詩和詩人的作品,情景交融,詩情畫意。如《一道殘陽鋪水中》、《望廬山瀑布》、《白居易遺愛詩》等,《舉杯邀明月》刻畫李白那狂羈不拘、超凡脫俗、孤高飄逸的身影凸現在墨石上,令人浮想聯翩。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一道殘陽鋪水中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八仙過海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望廬山瀑布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白居易遺愛詩

人體雕塑藝術在周信的作品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他以獨特的審美意識,灌注了他對東方維納斯女神推崇備致。以雕塑的語言,傳達藝術家對人文的美好理想。有含蓄的東方女性裸背雕像,有熱情奔放的《摩登女郎》,有天真爛漫的《少女》,也有沐浴中的少婦裸體形象。《舞》則是舞臺中表演的瞬間動作,這些人體造型,比例準確,流暢的線條,富有東方女性神韻。欣賞這些作品,尤如靜止的舞蹈,凝固的音樂,富有節奏感和旋律性。使人感覺到了人體的溫馨與生命的活力。正如羅丹在《藝術論》所說“沒有比人體的美更能激起富有感官的柔情了”。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著衣人體

雕塑作品中極富有動態的武術對練及武術造型藝術最具特色。《對練》是一對少年對劍的一個瞬間狀態,在藝術創作表現為“氣勢”,有速度,這種瞬間狀態集中表現著運動和力量。周信多把武術對練放在風景優美的環境,如《湖畔》、《古樹》,練功強身,是周信長期從事武術研究和練功的真實寫照。浮雕作品《十八般武藝》在方寸之間展現12個武生不同造型姿態的形象,人物千姿百態,無論是刀、槍、劍、棍、拳、腳還是各種動作都準確有力、虎虎生風。武術和藝術是周信養生與創作並駕齊驅,持之以恆,永葆生命與藝術青春的法寶。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對打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對劍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武術魂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湖畔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古剎對練

在寫實與抽象相結合的藝術作品中,《松鶴延年》、《望廬山瀑布》、《十二生肖》、《湖畔》、《雀》等作品刻意在意象造型,強調形式感,力求打破客觀事物的束縛,“以似與不似之間”和符號化的變形處理,追求傳神、寫意和抒情的“意象表現”。以豐富的暗示力與象徵力代替外形的寫實,創造出一個詩情與畫意交融的境界。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松鶴延年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雀

周信先生的雕刻藝術以深雕、透雕、淺雕和線刻表現技法熔為一爐,刀法細膩,造型生動,於玲瓏中追求一種趣味與古樸。在寫實的基礎上,大膽誇張變形,重疊三維空間,蘊含大山粗獷的特質;表現形式上講究虛實、節奏、均衡、對比、變化、和諧的統一,具有陰柔優美的風格。周信的另一種雕刻藝術——面具,以柏楊樹為載體,取材於黔北少數民族頭飾和儺戲面具形象,雕形附色,極盡誇張,作品具有典型的黔北民俗美。周信在創作中按照自己的審美意識及對黔北儺戲面具的深厚感情,創作出了《儺鬼》、《二郎神》、《靈官》、《山王》、《笑和尚》、《關公》等。其刀法粗獷、形象誇張,展現出黔北文化原始的陽剛之美,為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藝術之源作出了極為寶貴的藝術詮釋。周信先生的雕刻創作,繼承黔北民間優秀的木刻、石雕藝術傳統,並有所創新。他的創作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文化特色。當然,越具有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墨石雕刻藝術已越來越受到中外藝術家的關注和喜愛。

遵義漫談|走進貴州非遺項目周信墨石雕刻藝術

▲儺戲、木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