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本體論思想在科學中“遺毒”很深

網上有人問:按照量子物理,宇宙在觀測者出現之前是否既是存在的又是不存在的?
只有觀測者出現了,宇宙才存在

問題問的非常好。我看到所有的回答者都對這個觀點持否定態度,有的說是唯心主義,有的說量子力學也並不否認不觀測就不存在。

本體論思想在科學中“遺毒”很深

提問者說的沒錯,宇宙在沒有人類觀測之前,可以認為是不存在的,當然最佳的表達方法是“既存在又不存在”,因為不知道它存不存在。

這裡最關鍵的問題是“人類”的觀測,觀測的結果,感應信息是人類群體性共識,而不是離散無連接的感應信息。因為人類認知,本身就是個體的人的群體性感應信息的共識。關於這一點,我從開始寫探索貓頭條號就已經不斷的表達我的觀點了。也就是說,之所以很多人陷入一種怪圈,難道不看月亮月亮就不存在了嗎?其實核心就在於我們的認知,是一個群體性共識的結果,而不是一個人個體的觀測信息。

本體論思想在科學中“遺毒”很深

很多人理解不了。其實還是受從宗教流傳至今的觀念影響,哲學本體論已經走到了結束,但是本體論觀念卻深深的印在所有人思想中,就像基因遺傳一樣。科學中的這種思想遺留仍然非常深。

科學的未來就是會長時間的去觀念化,這是一個非常長的時間過程。科學的發展方向是數學加觀測,愛因斯坦是最後一位“觀念創建大師”,因為他的相對論觀念影響著所有人。也可以說,科學的未來,就是無需觀念,創建觀念可以是任意的,或者機器化的,數學邏輯讓機器完成應該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個現在看,至少從認識論角度已經可以很容易理解。

本體論思想在科學中“遺毒”很深

當然另一類的認知模式也有可能“突現”出來,我說的是認知模式,不是宗教思想、不是觀念。

關於突現,可能人類目前的認知本身就是一種突現的結果,是系統性相變,是個體的不同的感應信息的群體性共識,以至到後來的升級版的純觀念共識,直到共識形成抽象符號,如文字、數學等等信息存儲下來。現在的問題就是,新的共識模式可能會在現有模式中再次發生系統性相變。類比的例子如氣體變液體,液體還可以變固體,其實還可以有其他相態,當你認為只有這三種相態的時候,那麼就是你固化的思維最可怕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