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自築“花冢”葬自身

自築“花冢”葬自身

作者

胡亦萌

荷鋤葬花,泣血吟歌,落紅入土,諸豔歸源,這一美妙的藝術構思早已被古今無數學者贊到了骨子裡,我就算只添三兩句,也免不了有竊取之嫌。可是關於黛玉葬花,總有些想法鬱結於心中,今日便吐之為快:黛玉葬花,是為了至死仍要保持其潔淨,可她所葬之花瓣,多是香韻猶存,色澤尚豔,就這樣讓淨土慢慢掩埋了它們,難免有為其掘墳墓之意,這又是何苦呢!

同理,黛玉不願自己日後受汙染斷然地選擇自絕生路,曹公不願女子們流於庸俗便將她們寫死,這種決絕的傾向我看了實是心痛,試問世間能否有兩全之法,以平衡此種矛盾?

自築“花冢”葬自身

花必有落時,人終有去日,此乃萬物生長之道,天地循環之理,不該因此而生遺憾。可惜的只是花少有自然地化為塵土,人難能安然地老死於夢中,這也是我最為黛玉、為紅樓各女子感到心痛之處。脂硯齋有言:“《葬花吟》是大觀園諸豔之歸源小引,故用在餞花日諸豔畢集之期。”寶玉一想到“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屬誰姓也”,悲涼之氣也上心頭。眾人的離散是註定的,但正如紅玉所說,“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這些實是人之常情,不值得過度哀傷。我所嘆的實則是當客觀環境的糟糕狀態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及其價值貶值之間的矛盾該如何調節?正如花兒一旦落地,必免不了被人踩,究竟是該狠心將它們埋葬以免墮入汙流泥淖損其本質,還是任其隨水、隨風逝去,散去花香,褪去色彩,染上汙垢,再漸漸枯死?黛玉幸得曹公憐憫,未等到大災難降臨便死去。可其實,她的死便是自我埋葬的結果:她的高傲心智註定其必將自絕於那個封建氣息濃厚的世界,在自己未完全受其損害之前,她進行了一場精神自殺,飛向那不知在何處的香丘,以葬“花魂”。每次看到這,都不禁為黛玉嘆,何苦!活著莫不是比什麼都好?

自我埋葬的又豈止黛玉一人!金釧兒揹負不了道德汙名,跳井而亡,但除了讓他人讚歎其性之烈,讓寶玉心生愧疚,其實什麼都沒有留下,我常想,她要是活著,人生是不是會擁有多種可能?尤三姐無法承受柳湘蓮的誤解,拔劍自刎,性情如此剛烈,雖換得了心上人的肯定,可若是能稍稍委曲求全,未嘗不會換得美滿姻緣?鴛鴦自殺是為擺脫賈赦的淫威控制,我們當然不願她被豺狼糟踐,可世間真少了這樣一個標緻的美人,讀者無不為之扼腕,她當真不能忍忍嗎?……其實,我已不敢再設想下去了,因為再經思慮,這些想法太過荒謬了!

自築“花冢”葬自身

若讓黛玉強忍痛苦活在這世上,雖保住了人,卻也失了魂,難保她不會有一日漸漸淪落為好妒的俗人,這林妹妹終究還是要被毀的;金釧若選擇苟且活著,嫁作她人婦,未嘗不會揹負一生心理負擔,甚至可能被枕邊人揪著這些陳年舊事日日指摘,她又怎能活得痛快;二姐若甘願低聲下氣地苦苦相求,倘得不到柳湘蓮的青睞,豈不還是要在夜夜悔恨中度過;鴛鴦若是順從賈赦,成了姨娘,莫說身體被玷汙,就是心智上,也難保不會成為那些魚眼睛婦人……我雖不願這些女子死,但越是深思,便越是不得不承認在其人物形象被奠定之初就註定了終將埋葬自己的命運!可若真有那樣一種可能的話,我真希望賦予她們一個岫煙或襲人那樣的歸宿,縱使她們身上的光芒終會變淡,縱使很不合情理,但讓作者就停筆於此,我也不再作細究,可好?

黛玉葬花之痛我至今不曾有解,更不知若真在現實中碰到奇女子的兩難境地,該作何想法。世間安有兩全法?也許我只能試著安慰自己,被埋葬是悲劇,卻也總比被玷汙了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