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桐梓新站:92歲老人一生的愛黨情懷

新站:92歲老人一生的愛黨情懷

在桐梓縣新站鎮蒙渡村下壩組有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卻讓人肅然起敬的老人張宗財,經歷了92個風風雨雨的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卻讓人油然而生敬意。在他家中,誰都會強烈地感受到他那顆對黨無限敬仰之心,那深沉的愛黨情懷。

桐梓新站:92歲老人一生的愛黨情懷

在農村,大多數家庭的堂屋裡都有一個佛龕,佛龕裡供奉著“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常年香火不斷,以祈求天、地、君、親、師的庇佑。而在張宗財家的佛龕裡,上方的橫批書寫著“共產黨萬歲”,正中的文字是“天地黨國親師”,左面懸掛著毛澤東的塑像,上書“開國領袖”;右邊懸掛著周恩來的塑像,上書“敬愛總理”。四周牆壁貼滿了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像,貼有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像。“走光明路,信馬列,學科學,人壽年豐”“毛澤東思想傳萬代,馬列主義播千秋”“讀偉人書,繼遺志,寫春秋,國富民強”等字樣的手書標語在兩邊牆上張貼得比比皆是,一筆一畫,很是工整。

桐梓新站:92歲老人一生的愛黨情懷

堂屋外,另有一番景象。“白銀出倉神州放異彩,黃金開庫大地燦紅光。橫批:國策宏開。”堂屋大門上,手書大紅對聯很是顯眼。“新年禧慶農家樂,人間美好不忘本;思情念祖懷先烈,年歲席上想救星。”“營工在外傳佳語,致富歸家報好音;親人聚會迎百福,同席乾杯謝黨恩。”這是今年春節全家一大家子聚會時書寫的,教育大家不忘黨恩。房屋的外牆上,到處是張宗財老人自撰手書張貼的文字,每一張都體現一個主題,“團結、感謝、送客、迎賓、謝恩……”等內容很是顯眼。

桐梓新站:92歲老人一生的愛黨情懷

“每遇高興和值得感恩的事,父親都要擺開筆墨紙硯,書寫一副貼在牆上。儘管年齡大了,但每次書寫都很認真、恭敬。”照顧張宗財老人起居的三兒子張紹文不時地解讀著這些標語書寫的時間節點。

“供奉神靈有啥子用,又不管吃管穿”,在問及張宗財老人為啥要這樣佈置時,他不假思索地言道:“有些人敬了那麼多年的神仙,還是窮,神仙不保佑,敬神仙不如敬共產黨,黨就是我們的父母。我什麼教都不信,就信馬列(主義),只有共產黨才管我們吃穿”。張宗財老人質樸的語言中,流露的是對黨的無限信仰和感恩。

桐梓新站:92歲老人一生的愛黨情懷

話匣子一打開,張宗財老人記憶猶新地向我們述說他的經歷:1951年7月應徵入伍,經過3個月的集訓後,被分到26軍77師49團3營9連,1952年2月隨軍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擔架營負責後勤工作;1955年1月復員後,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撕掉家裡佛龕中供奉的“天、地、君、親、師”牌位,這在當時農村可是犯大忌的事,但改為供奉毛主席後,鄉鄰們才沒敢風言風語了。在文革時,當時的新站區革委會還稱其佛龕為“社會主義香火”,號召全區群眾學習,當時的參觀者絡繹不絕。

桐梓新站:92歲老人一生的愛黨情懷

92歲的張宗財老人聽力有些困難,但記憶力卻出奇的好,口齒清楚,記者儘量不提問、不打斷,聽著他斷斷續續的回憶。

“整這個‘社會主義香火’,絕不是為了出風頭,而是真真正正、打心眼裡感激共產黨”。回憶起舊社會里心酸的生活場景,張宗財老人的眼角分明有淚花閃閃。新舊社會對比的強烈反差讓張宗財老人打年輕的時候起就敬仰共產黨。他多次遞交入黨申請書,由於諸多原因,導致到92歲時,還是一名黨外人員。

桐梓新站:92歲老人一生的愛黨情懷

隨著年事的增長,張宗財老人已不在乎自己是否是一名共產黨員,他說:只要愛黨愛國,所做之事對得起黨、國家,就夠了。

桐梓新站:92歲老人一生的愛黨情懷

在建黨90週年之際,張宗財老人滿懷敬仰之情,委託在遵義居住的大兒子張紹權替自己向市委組織部遞交了1200元的特殊黨費,但因張宗財老人不是黨員,這筆特殊黨費被市委組織部拒收後,他又寄到了中組部,因同樣的理由退了回來。

“政府扶持危屋改建承國惠,領導關注幸福安居謝黨恩”,在張宗財老人家的大門上,醒目的貼著這樣一幅他手書的對聯。2012年,在脫貧攻堅戰中,他家的住居被當地政府納入危房改造而修繕一新後,為表示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高興之餘,他自撰對聯手書後張貼在大門上,而橫批“國恩懸蕩”則表達了他對黨和政府由衷的敬仰。“萬民歡慶新農村,殺豬宰羊慶佳節;放聲歌頌共產黨,崇高致敬黨中央。”這是今年人居環境改造後,看著房前屋后里裡外外被改造一新,高興地書寫的感恩文字。

桐梓新站:92歲老人一生的愛黨情懷

現在,張宗財老人經常更換他的“社會主義香火”內容,習近平當選黨和國家領導人後,他及時將習近平總書記的畫像增添了進去,國家出臺利民新政時,他的“社會主義香火”內容就會“刷新”。他的“社會主義香火”卻從不焚香燒紙,每年黨的生日、建軍節,張宗財老人都要採摘些野花供奉。憑藉一手好書法,鄰里鄉親請他佈置堂屋時,除了該寫的思親文字外,他都無一例外地要寫些緬懷先烈、頌黨恩的文字教育啟迪下一代,這樣的“社會主義香火”,經他佈置的,就有40多處。

張宗財老人的收藏更是讓人大開眼界。十二枚毛主席像章、兩本毛主席語錄、一本毛主席著作、一些文革時候的文件,還有一些紀念章等物件,都被他用塑料袋小心翼翼地層層包裹起來。

今年3月27日,大兒子張紹權70歲生日當天,兒孫們基本回家祝壽,張宗財老人利用這個機會,向兒孫們進行了一次愛黨愛國的現場教育。其自撰手書“社會芳華上祝祖國萬歲,福滿人間下願父壽百年,橫批:黨恩浩蕩”的對聯,可見張宗財老人的良苦用心。

桐梓新站:92歲老人一生的愛黨情懷

在他的影響下,兒孫們個個愛黨愛國。特別是大兒子張紹權,曾三次上交特殊黨費。

“鄰里鄉親生日辦個酒什麼的,都要送禮金,何況是黨的生日,當然更應該儘儘心意。”老人的話很是樸實。

在建黨90週年之際,張紹權走進縣委組織部,鄭重地將1000元交給了辦事員,聲明是向黨的90華誕交的特殊黨費。當辦事員問及他為啥要交這筆特殊黨費時,他沒有動聽的語言,只用上面的話作答,並強調這是一個黨員應該做的。

汶川地震後,張紹權拿出1000元交到了蒙渡村黨支部,讓蒙渡村黨支部向上級黨組織轉交他的一番心意,蒙渡村黨支部考慮到他家的困難後,委婉地拒絕接收這筆錢。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張紹權又拿出1000元作為特殊黨費交到了縣委組織部。

年事已高的張宗財老人,走路需彎著腰,但給他照相時,對著鏡頭,他猛然間努力挺直了身軀,用這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現了軍人的挺拔。

桐梓新站:92歲老人一生的愛黨情懷

“張宗財老人是全村的楷模,提到共產黨,每次都感恩不盡,不是黨員,卻勝似黨員。”蒙渡村支部書記王宗富讚譽到。

“張宗財老人沒有驚天動地的偉績,沒有豪言壯語,他用自己最樸實的言行表達了對我們黨深深的愛,他是從內心深處熱愛我們的黨、信仰我們的黨。”新站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婁亞平如是評價他。

(記者 張體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