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当年没有被逼上兴趣班的你,如今感谢父母吗?

刘Free


我是70后,父母当年就没有逼我上过兴趣班,因为那时穷的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钱报兴趣班啊,何况那时根本就没有兴趣班存在。不过,我上初中后,自发式爱上的书法,就因为看到语文老师每天在黑板上写字时,那字实在是太漂亮了,我就想写出那样漂亮的字,于是每天只要上语文课就会被强化这种写好字的想法。

当语文老师看到我那么喜欢习字时,就观察我书写的特点,就送给我一支毛笔和一瓶墨水,告诉我以后语文课上你就用它记笔记吧,每周日下午你带上笔记到我办公室来,我要检查一次你的笔记,看看你是否书写有进步。就这样,仅半年的时间,我的毛笔行楷就写的相当不错了,直到现在也喜欢用软笔书写。

我儿子是00后,我也没有逼他上过兴趣班,甚至也从没给他报过兴趣班。从小学起,他看到小伙伴去报兴趣班就央求我。我说,你如果是真喜欢的话,你就先请小伙伴当你的小老师,经常向他们请教,半年之后,如果你的兴趣还在,我就给你报。结果不用说,根本没几周热乎劲就过去了。直到现在没发现他在哪方面的天赋,因此,也用不着为他学不学兴趣而多花一点心思 ,一切皆本着顺其自然的心态。

看到现在家长们一窝蜂式给孩子报兴趣班,有多少是孩子自发式喜爱的呢?有多少孩子的天赋被发现并激活的呢?被逼迫之下学兴趣,早晚会有厌倦反感的那一天,直到最后放弃。说到放弃,很多孩子进入初中后,大都停止了兴趣学习。而一辈子喜欢并热爱着一样兴趣的人,恐怕多年的习练,功夫相当了得哩。


寒石冷月


我大学是钢琴专业。应该是对这这个事比较有发言权的。小时候都是自己先喜欢,然后去学了,之后就经常被打,因为其他孩子在玩我在练琴。

但是最后靠钢琴考上了北京985大学,说真的,靠文化课考上北京985估计要比钢琴苦十倍。

因为小学虽然比不学特长的孩子辛苦,但是到了中学上了艺校,文化课一周只有16节,加每天练个五个小时左右钢琴,比一般中学生轻松多了。

再说毕业后,我们班百分之九十都留了北京户口。一般专业估计做不到吧。而且现在我虽然户口车房都在北京,但是因为宝宝还小,不想受雾霾影响,就回父母三线城市教钢琴,年收入有五十万。如果在北京会更高,同学基本也是这个收入。

一个女生又不用天天八小时,还能多和宝宝在一起。收入也不错。真心感谢我妈在我小时候对我的付出和坚持。靠自己真没几个能成的,周围同学一聊都是被打出来的。

呵呵,其实自己也不记得小时候被打的事情了,也不太记得玩的事情,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小时候的童年学没学特长,对童年幸福感觉都差别不大。哪种学了7、8样的例外啊。现在四岁女儿除了学学钢琴,跳舞英语也就像是玩玩。所以她也挺幸福的。计划还是学钢琴专业了,现在文化课压力实在太大了。能称得上幸福吗?


喂喂吃饭啦


我出生于农村,凭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考上了985大学,真的很不容易。记得经常因为家庭困难,一餐只能就着白开水啃一个馒头。大学别人生活费800、1000的时候,我的是一百。经常被同寝室一个家庭条件好的女生恶毒的嘲笑。大学很多生活费都是自己勤工俭学赚的。所以我除了念书,什么都没学过,唱歌、画画、音乐都是一窍不通。呵呵,记得大学教舞蹈的时候,我听不懂节拍跟不上舞步,那个时候看到别人异样的目光其实很自卑的。上天待我最大的优待,就是给了我一个聪明的大脑和一张漂亮的脸蛋。虽然我自己觉得自己长相一般,但从小到大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古典秀雅。大学刚开学不久的开学晚会就有男生向我表白,说我长得非常古典清纯,气质非常清雅秀丽,问我有没有学过钢琴。那个时候内心其实是苦涩和自卑的,因为连读书都因为经济困难差点没坚持下来,哪儿来的经济让我去学钢琴古筝呢?所以那个时候很胆小很自卑,经常用看小孩子的心态看那些玩着花样追我的男生,关紧着敏感的心扉。再后来,有男生说要送我一部古筝,被我拒绝了,我说不想有心理负担,而且我也没有经济能力去学古筝。大学毕业后,遇到了帅气的老公,和他一见钟情,有了幸福的家庭,也有了可爱的一双儿女。我给女儿报了钢琴和舞蹈,国画,这三项一直坚持着。开始女儿也哭闹不愿意去上课,但慢慢的坚持到现在,舞蹈已经考过七级,钢琴考过六级了,国画考过七级了。很多邻居都没坚持下来放弃了,我一直在默默坚持。有时候女儿自己会很自豪,跟我说别人夸她腿长气质好,像妈妈一样漂亮。我会笑着鼓励她。利用暑假寒假,我让她学过游泳,高尔夫,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溜冰,她的兴趣非常广泛,真的比妈妈小时候幸福太多了!

我虽然没有上过任何兴趣班,但是我从小爱看书阅读,中外名著、网络小说、金庸武侠等读了个遍。后来觉得看小说不过瘾,开始尝试着自创小说,开始陆陆续续尝试着写了不少文章。后来自己尝试着写了几部小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搜我的新书,发表于纵横中文网上的:《极品丹童:掌门,喝药啦》,此文以山海经传说为基础,集魔幻、修仙、神话、甜宠于一体,甜中带虐喔!我喜欢山海经,喜欢奇幻仙侠类小说,于是便将山海经的故事糅合到了小说情节中,甜宠虐恋修仙打怪,都是我的菜。我喜欢甜美纯真的爱情,不喜欢尔虞我诈、互相利用的爱情,因此文章可能比较甜宠,但也有点虐,希望朋友们喜欢。



陌上花开花落1314


我爸妈当年琴棋书画都试了下,结果我一上琴就哭,放弃;围棋会点,但下得一般般。后来遇到了个好老师,水平很高,几乎免费教,学国画和书法了。一学就是10多年。我很庆幸遇到这样一位老师,他教书画时,经史子集都教。初中毕业那会儿老师说我有天赋,可以搞美术专业。他说他有个世交是谢稚柳的弟子,可以让我拜师。最后我还是拒绝了,总觉得自己毕竟才气不足,不足以成大家,还是老老实实高考简单。这样的兴趣班真的不觉得苦。虽然学画那几年几乎没有玩耍的时间,但是真心觉得乐在其中,大大小小的奖也没少拿,高考还有个20分的加分,不过没用上,考分足够。最最大的益处是女生受书画熏陶十几载,气质自然与众不同。所以我觉得找个孩子有兴趣的,培养一下绝对有好处。


2208722525


兴趣班这东西被创造出来的时间真不长,60后 上 过 兴趣班的请举手🙋估计没有!70后上过兴趣班的不多!80后 没 上 过 兴趣班的请举手🙋估计廖若星辰!90后,00后基本上就是全军覆没在兴趣班了。



兴趣班是从高考扩招开始红火起来,说好听了是全民提高文化素质,换种说法就是让全民消费的最成功案例。没有兴趣班之前靠的是家学,记得有一期CCTV《谢谢了,我的家》通过艺术家,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的大外孙孙菲君来谈他的"家",其中有很多惊艳之处,诗画都是在玩中信手学来,想学二胡,丰子恺老先生直接把梅兰芳的琴师找来教外孙一一这就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型的精英阶层!

不上兴趣班不等于不发展兴趣!这一点跟家学关系很大,耳濡目染的浸泡式教育其实是最高级的教育模式。

上了兴趣班不等于发展了兴趣!这一点很可悲,通常发生在无力开展有效家庭教育的人群中,结果常常是花钱受罪。

如果把成功的因素简单归咎为:天赋➕训练(兴趣班)➕机(guan)遇(xi)(机遇不等于guan xi,但机遇越来越近似guan xi),那么,我们来看下以下几种情况:

1,没有天赋没有机(guan)遇(xi)的,根本不用讨论,上兴趣班基本上是人财两空,花钱买罪受。但这个说起来很伤人,因为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这种情况,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幻想着有真正的机遇掉到眼前。

2,有天赋没有机(guan)遇(xi)的,属怀才不遇型,这种类型上不上兴趣班意义都不大。人们常说"造化弄人",我却说一定是这个人没有处理好周遭事故,其实,所谓机遇与非就是用心寻找并抓住机会,很多时候不是找不到机会,而是自己处理不好,把机会给丢了。

3,没有天赋有机(guan)遇(xi)的,这也是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通常家里都会在自己生活的领域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多少都会有些门路,希望孩子通过兴趣班有所提升,然后踏上父母提供的平台。即便很多人都知道,通过兴趣班逼出来的终成不了大器。

4,毕竟,既有天赋又有机(guan)遇(xi)的是少数,而这些人恰恰就是我们眼里的名人。所以扒一扒名人的家境就会发现,真的都不简单。

古往今来,通过刻苦学习提升生活,跨越阶层的成功案例是有的,这也就成为了神话般的榜样,为什么女孩喜欢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因为童话故事的创造者需要读者,他们研究受众的心理,知道老百姓缺什么。


最美还是艺术史


农村长大的娃,从来没有上什么兴趣班,倒是上过班主任在暑假办的补习班。

小的时候没觉着什么,因为周边都是一样的小伙伴,整天玩游戏上山下田多嗨皮。但当我对这些兴趣班的东西发生兴趣,以及与城里的同学对比时,我是多么渴望小时候能有兴趣班可以上呀。

因为学习成绩不错,考上了本地最好的高中,同学也有不少农村的,但还是城里的多,那时就羡慕他们多才多艺。后来到了大学甚至现在工作了也是一样,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方面一窍不通,对比周围有的会弹琴有的会写字画画,觉得自己的生活少了一份雅趣。

我在高中开始喜欢上打乒乓球,一直都靠自己琢磨钻研,在技术进步上走过很多歪路。到了大学,进入了校队,周围的队友全是小时候练过或者培训过的。那份渴望自己也能有个扎实基本功也有人指导的心情,我现在仍然记得。其实直到现在,我依然希望能找一个好的教练再培训培训。

我的女儿已经两周多了,很快要上幼儿园了,也可以上各种兴趣班了。

我的想法很明确,我会尽力创造有机会接触各种兴趣的环境给她,有兴趣的,可以着重培养。没有兴趣的,就上个短短的培训班,就当是常识普及吧。


手机用户50380655092


我出生在农村,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那时从来都不知道兴趣班为何物,也没见身边的人有谁上过兴趣班,父母自然对孩子兴趣培养也不重视,只是经常会对我们说:“要想以后不再土里刨食吃,就得好好读书。”

小时候没有上兴趣班,并没有觉得与别人有什么差距,但是等到上大学、参加工作,这种差距就很明显了,参加了聚会,公司组织年会,别人吹拉弹唱,至少会一样,我什么都不会,总有一种不合群的感觉,很不愿意参加这类活动。

现在我家老大在练习弹吉他,我并不是想让他弹得有多好,也没让他考过级,只是想培养他一项兴趣爱好,以后读书累了,工作压力大了,都可以弹弹吉他,放松一下,和同事一起共事时,也许会因为都喜欢弹吉他而有共同语言。

以后的社会是圈子的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圈子中,如果你什么都不会,很难融入到圈子中去。未来的竞争不仅靠的是硬实力,要有高学历,高能力,也需要软实力,比如会一门才艺,善于交际等。


沛泽妈读心理


知足吧,父母逼上兴趣班其码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有所打算并愿意投资,而那些不乐于让孩子读兴趣班的父母,才是将孩子视为低本万利的买卖。

以自己为例,我从小喜欢画画,初中时素描水准就能达到高考B级卷的水平,但父母认为画画不是正经营生,在小学学了两年素描后就不再支持我学下去了。高中时美术老师根据我的专业水平再次建议我考虑美术学院,又被父母拒绝,报考了我不喜欢的专业⋯大学毕业后专业就因为没兴趣再没用过,依然以写写画画为生,对于失去进入专业领域的机会和时光,偶尔想起依然遗憾。

比我更可悲的是我先生的一个远方表弟,那个大男孩天赋比我更甚,在完全自学没有任何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可以用最便宜的材料模拟出类似岩彩的颜色风格。可是他的画都被父母撕了!对,全当拉圾一样撕了扔了,理由同样是“画画又挣不来钱”!

现在那孩子在老家的工厂里做着不到三千的普通工人,而他的表兄,就是我先生,却因为被有远见的父母送到上海,住到专业老师家里学画,毕业后便成为出色的设计师,现在妥妥的两个阶层。

孩子在大多数时候,对于自己的兴趣天赋是没有自觉的,只能说父母的眼界真的太重要了!


在下翩竹


刚看到题目时,其实我很想说,我真的很感谢我的父母当年对我的严格,很感谢他们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隔三差五的给我买各种课外阅读书,很感谢他们在我学习状态不理想时没有放弃我,很感谢他们在我各种想要折腾时尊重我的选择。

兴趣班,如果是孩子真正的兴趣,孩子就会觉得很幸福,快乐不会觉得很辛苦。就像成人一样,如果我们在做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又怎么会觉得辛苦呢?大概是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会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吧!

生活中,很多家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平衡升学压力的前提下,给孩子报名各种辅导班,从来不关注是否是孩子真心喜欢,也并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陪孩子一起去克服和挑战各种难关,这自然会造成孩子的抗拒和排斥。

这几天我们在新闻当中也应该看到,最新的政策在减少各类加分,各类兴趣班,各类特长生,这样我们就真的不需要给孩子报名兴趣班了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更多的家长一定会更理智的面对孩子兴趣班的选择,为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孩子兴趣所在,这样很多孩子就不会再抱怨家长了吧,其实孩子的抱怨也只是抱怨,就算是家长强迫孩子学习,再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中成长,总有一天孩子会感谢他们父母的努力和坚持。

我们成年人在聚会时经常调侃,要是父母当年再狠一点,逼着自己把琴多练一些那该多好。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并不理智,所以家长的引导就很重要,如果贫穷逼迫变成真正的引导,对孩子来说,那太幸福。


九斗学生心理


妈妈很有远见让我学了钢琴和舞蹈,以至于我的气质还算不错,填表的时候特长那栏不至于空着,或者写一些可笑的“特长”。

小时候觉得别人家孩子都在楼下玩的时候,我在练琴很委屈,他们在家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带着舞蹈鞋去跳舞。​现在想想挺后悔的,以前欺骗妈妈,本来弹了一会非说一个小时了,偶尔不好好跳舞,偷偷去玩。现在大学了,才发现比你漂亮的很多,但她们同时比你还努力,一个个多才多艺,能唱会跳,十项全能,各个特长还都能拿得出手,能表演展示给所有人看的水准!而我自己都看不下去我的水平!

后来想想,小时候不懂事,不知道要强,其实多想那时候我妈妈不那么温柔,对我严厉一点,上心一点,检查我的成果,监督我练习。

以后有孩子,一定培养他有一技之长,不用以后在人前,连玩游戏输了表演个节目都畏畏缩缩,每个拿得出手的才艺!遇见喜欢的人,没什么能吸引对方的闪光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