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金果”花开——白水县聚力打造中国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区纪实

2014年,大型秦腔现代戏《金果梦》上演,引得专家学者和现场观众好评如潮,集中反映了白水县30万果乡群众依靠苹果致富奔小康的热烈期盼。

围绕群众期盼,2016年,白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打造中国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区的准确定位,并将其写入当年的党代会报告,作为指导苹果产业发展的总纲。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白水苹果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厦门金砖五国会议全球唯一中标苹果、2017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英雄、2017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全国十佳苹果地标品牌、全国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汇源果汁、中农博远、妙栽农业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将目光对准了白水苹果,计划将白水苹果作为各自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

进入5月,白水苹果又一次迎来了收获,先是全球首单鲜果类苹果期货完成交割,再是白水现代苹果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

一系列荣誉,充分印证了白水县打造中国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区符合当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为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为果乡群众实现“金果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科技引领发展新优品种

推进适度规模化种植

白水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过渡地带,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优质苹果生产地。多年来,白水县历届县委、政府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使苹果迅速成为白水经济发展和果农增收的绿色支柱性产业。

白水苹果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白水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科技引领,得益于开放、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思路。

赵政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以他为首的试验站专家团队足迹几乎踏遍了白水县每一个村庄。

无疑,赵政阳和试验站同事对于白水苹果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先是教会了果农“大改型、强拉枝、减密度、有机肥”四大果树种植技术,又提出大力发展矮化种植技术,并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研制出了更适合于白水苹果发展的新优品种“瑞阳”和“瑞雪”。

“新形势下,白水苹果产业的发展既有困难与挑战,也面临发展机遇,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白水打造中国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产区气候与地缘特点,结合品种特性,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5月30日,赵政阳授课时表示。

白水的执政者们深知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十三五以来,便强化校地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把品种结构和布局调整作为基础,出台奖补政策,积极引导东南片区发展早中熟品种,中北部发展晚熟品种。启动实施2015至2019建设矮化新优示范基地项目,截至2017年底,已建成20万亩。紧接着,又启动了2018至2020建设10万亩瑞阳、瑞雪新优品系矮砧示范园项目。

同时,白水县全力推进苹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以融人、融资、融产为核心的全托管和半托管模式,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效弥补了家庭作坊式果园无人监管的空缺。截至目前,白水县拥有涉果企业12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14家,市级33家。23家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50亩以上连片果园237家,百亩以上47家。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结合产业扶贫,白水县建设综合性扶贫支撑体系。先后出台《贫困村新建园苗木补贴办法》和《贫困户发展产业补奖办法》。对全县2017年脱贫的23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免费供应苗木,每亩一次性再补助1000元;30亩以上贫困村非贫困户给予苗木补贴50%。为贫困户建设果园防雹网6123亩。组织开展产业扶贫培训60余场次,培训果农2万余人。各新型经营主体与860户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每户年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

“品质决定价格,决定市场需求。”白水县农业局局长王杨军受访时表示,“自2014年起,陕西部分苹果产区收购价格大幅下跌,但白水苹果却出现了直径80毫米以上优质苹果每公斤8元,且货源紧张的局面,这充分说明,优质、有机、绿色的中高端果品是市场上的稀缺产品。”

为保证白水苹果品质,白水县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采用“3+4+5”模式。“3”是以县域西北部的3个镇为主建示范区;“4”即采用4种技术模式,以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为主,适量展示自然生草+绿肥、果—沼—畜技术模式;“5”是在剩余5个镇(办)各建一个示范点,辐射带动技术应用。

林秋芳是白水县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多年的务果经验使她尝到了使用有机肥的好处。“使用有机肥,果型好、色度好、甜度高,很受市场欢迎。不仅如此,县上还给每亩30%的补贴。”

延长产业链,建设品牌营销物流体系,持续推进一城一策品牌推介

5月30日,白水县林皋镇新农田现代果业示范基地,一场大型果园农业机械推广正在举行。由中农博远研发生产的风送式喷雾剂、自走式果园作业平台、果园调幅割草机等果业装备一一展示。现场,不时由专家学者和果农发出赞叹声。

“果园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实现了‘机械换人力’,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抢农时,减少损失,为果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随后,我们将着重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努力建设一批现代化农机服务专业团队。”白水县农机局局长王世军说。

张田龙是白水美好家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掘得第一桶金后,这个白水汉子选择了返乡创业,将投资瞄准了白水苹果。千亩连片矮砧密植标准化果园、北方果树类盆景、现代果树苗木繁育是公司核心产业。经过五年发展,已成为白水县最大的新生代果园基地,基地栽植瑞雪、瑞阳、欧洲意味、美国蜜脆等8个品种;盆景基地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果树盆景基地,包括45个品种的苹果、21个品种的海棠、桃、李和杏等15个种属;培育扩繁金世纪嘎啦、玉华早富、瑞雪、瑞阳等新特名优品种达到300万株以上,几年来,苗木营销省内外。

兴华果蔬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围绕苹果产业多元发展的一家企业。经营范围涵盖果树组培苗木繁育、标准化苹果生产、规模化生猪养殖、果蔬贮藏销售、苹果脱水产品加工。

公司董事长成秀勤说:“县委提出的打造中国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区为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方向。目前,公司在做好既有产业的基础上,正在研发高度苹果酒、苹果白兰地、苹果糖、苹果粉等新产品,争取早日量产。”

“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这句基于苹果营销而出台的广告语虽已深入人心,但白水县探索苹果营销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白水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思路,一城一策,持续举办白水苹果品牌推介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23个大中城市建成形象店84家。加快白水苹果电子商务园区和冷链物流园区建设,依托县创业创新中心和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发展县内电子商务企业35家,与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企业合作,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年销售量超过200万吨。

“进一步强化白水苹果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是我们今后苹果营销重心。”白水县果业局局长吕安民表示,今年将大力宣传“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大众健康理念,完成央视广告精准扶贫栏目;计划9月举办“苏陕情·扶贫行”2018白水苹果展销推介暨招商引资会;计划邀请媒体来采摘游园,扩大白水苹果美誉度。

协作共赢,建白水现代苹果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提升苹果全产业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5月30日,省科技厅、省果业局、省农机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市上领导及众多知名企业将关注的目光对准了即将挂牌成立的白水现代苹果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

白水县委主要领导在致辞中说:“挂牌成立的白水现代苹果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将成为创新资源的集聚区,全国苹果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三产融合的先行者,开放共享公共服务的大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

研究院围绕苹果全产业链,以“政、产、学、研、金、介、用”多要素融入苹果产业的模式,由政府牵头,融合“一批专家、一批企业、一批基金”,建设苹果产业科创中心,研发培育苹果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引领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研机构和企业为运营主体,聚科技、经济、金融、人才等要素,以市场化机制组织开展苹果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活动,是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效衔接的科技经济一体化平台。

研究院实施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按“一院六所四部”设置。一院:即白水苹果协同创新研究院;六所:即苹果技术研究所、苹果保健研究所、产业孵化研究所、果园装备研究所、果品加工研究所、有机肥研究所;四部:即产业规划部、市场营销部、品牌策划部、金融服务部。

为与市场形成有效对接,白水县同时注册成立陕西现代苹果股份公司,其他科研机构和企业以有限公司形式入驻研究院,参与公司运营。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建信介绍,研究院主要承担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人才聚集和投资融资五大功能。将立足苹果产业发展要求,以科企合作方式,组织联合攻关,促进科研设施装备开放共享;汇聚和培育科技中介服务主体,开展科技咨询、成果评估、知识产权代理、交易担保、法律援助等配套服务,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技术网上交易平台;创新金融、人才、信息、法律、市场等良好的服务环境,构建集创业孵化、资本对接、营销服务等为一体的众创空间,为果业科技人员、大学生等创新创业提供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探索灵活多用的人才流动与聘用模式,吸引各类人才开发和服务,创建高端人才交流平台;引导基金、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开展金融服务创新。

“聚力‘四五六’,矢志新崛起。”白水县正按照既定目标务实作为、奋力前行。作为白水县的支柱性绿色产业,白水苹果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果乡群众的“金果梦”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来源:渭南新闻网 记者:陈志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