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江小白和小罐茶的两个共同秘诀

江小白和小罐茶的两个共同秘诀

江湖上流传着江小白的扎心文案和小罐茶营销的神奇传说,除了这两个品牌的营销光彩之外,公众大多对他们产品充斥着负面评价,但这并不影响这两个现象级产品的畅销。江小白一年销售过10亿,小罐茶据说营销团队操盘成功拿到了11亿的分成。这个是坊间传说,没有实际数据,大家看看就好。

江小白和小罐茶的两个共同秘诀

这里不是鼓吹他们有多牛,而是想告诉大家,互联网时代、精准营销的时代,需要抛开道德、精英、专家观点,要从普通消费者视角来审视市场和消费。

江小白和小罐茶的成功,可总结为两点:深刻的认知和洞察的胜利 。

认知能力是互联网时代的底层逻辑,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认知。小米已经提交申请IPO,估值700亿美元,是近年来最大的IPO。你以为小米做手机赚钱?但雷军却说,小米硬件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超过将返还给消费者。

也就是说,小米不是一家硬件公司,是一家硬件+新零售+服务的互联网公司,这就是认知能力。否则做手机,做成苹果的高利润,好难,好难。

江小白与小罐茶的认知

不能按传统的方法去卖酒和茶。实际上,江小白的消费者是85后和90后,基本不懂白酒;小罐茶针对有商务茶饮习惯,又喜欢标榜立新的商务新贵,实际上也不懂茶。

有人说:江小白难喝,这么难喝的酒,做不长久的等等。但人家也做了好多年了,年销售过10亿了,越做越大了,怎么回事?

江小白和小罐茶的两个共同秘诀

也有人说:小罐茶这种产品,肯定做不长,真正喝茶的人,不会买小罐茶,因为很多茶,不能放很久,就是当季喝才好喝;还有人说,小罐茶一罐4克,真正喝茶的人都知道,铁观音啊,毛尖啊,竹叶青,都需要7克以上才有味道······

他们说的都很专业,也有道理,但是普通消费者懂这些吗?这个茶,还真不是卖给那些懂茶道和茶文化的人喝的。所以这不叫认知,是传统的看法和做法,你这么做,一定很难做起来。这也难怪,几千家中国茶企,不如一个立顿了。

互联网时代,不是不做广告,而是要精准打击;也不怕高举高打,但要形成高效转化。人群精准了,后续产品推广才能有的放矢,每一块钱的投入才能产生最大化的产出效应。

洞察又是什么?

洞察不是看见,而是见所未见,其实就是场景的胜利。

江小白的产品是什么?白酒,文案?那么不好喝,大家怎么还趋之若鹜?你看不懂吧。

本质上江小白销售的是一种场景下的心情释放,是靠洞察消费者,靠场景解决方案,促动85后和90后的内心,让他们找到一种聚会时的宣泄和释放,这就是江小白的产品和营销逻辑。

至于你们说的那些情怀、梦想、故事、扎心文案,都是水到渠成罢了。

小罐茶通过对出差场景的洞察,迅速抓到了这个行业的本质,“一泡”而红。

小罐茶是靠广告轰起来的吗?表面看是的,但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它的方法还是很巧妙的,至少是另辟蹊径,化腐朽为神奇了。央视的垃圾时段,又被利用了一把,效率和效果极高。

为什么茶叶、白酒这些品牌,除了说产地、文化,基本就无所作为了呢?这种传播不也有很好的转化吗?当然,产品是重要的,也是基础,但你不能仅仅从功能或者文化上来谈产品,而是要从消费者,从使用者,从场景和精神层面来看产品。

场景是产品的解决方案,小罐茶的做法你是不是有点受启发?

一罐一泡,大师之作,很牛啊。

其实小罐茶最核心点就是两个:

第一,创造了一罐就是一泡,这就是场景消费,场景之下,你就是消费者,这个茶就不是选购品,而是必需品了;

第二,这个包装高大上,有概念,很合适,拿来送礼,实现了跟其他产品的差异化。

因此,茶叶的营销也是没有固定套路的,你可以年轻化,也可以创造一种场景,还可以建立自己的超级IP。最后,不要像小罐茶一样去央视砸广告,疯狂的去砸出一个市场来,因为人家的套路不一定合适你。

江小白和小罐茶的两个共同秘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