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土尔扈特部怎么西去的?东归为什么又受到那么多阻拦?

承德房产小范


先说,

土尔扈特部是怎么西去的。

土尔扈特部是由蒙古克烈部的一支发展出来的,于大约15世纪初期就迁徙到西蒙古,与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并称为“卫拉特四部”,即卫拉特蒙古,即西蒙古。

1481年,东蒙古女强人满都海夫人率军亲征在蒙古西部的塔斯博尔图大败卫拉特四部,迫使卫拉特诸部的封建主们接受了冠缨不得过四指、居常许跪不得坐的屈辱条件。1496年—1510年,东蒙古达延汗亲政后多次发起攻击卫拉特四部,将卫拉特四部的势力从漠南西部驱逐出去。达延汗之后,漠北地区负责对卫拉特作战的任务先后由兀良哈万户和喀尔喀万户承担。

16世纪末期,漠南蒙古的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频频向卫拉特发难,西方的哈萨克人也趁机蚕食卫拉特的西部牧地。卫拉特部被喀尔喀阿巴岱汗击溃,并短暂向喀尔喀称臣。阿巴岱死后,卫拉特即恢复独立,但并没有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

到17世纪初,卫拉特四部领地被压缩到了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中上游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由于牧地有限,卫拉特四部之间不断内讧,根本无法一致应对外部的敌人。1606年,卫拉特人被迫和外喀尔喀右翼的札萨克图汗签署和约,承认自己臣服于札萨克图汗部,札萨克图汗部首领赉瑚尔派遣堂兄弟硕垒乌巴什统治今天蒙古西部和南西伯利亚地区。硕垒乌巴什击走卫拉特后,降服了居于唐努山、阿尔泰山和萨彦岭之间的兀良哈万户后裔(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三部)建立了“阿拉坦汗王朝”,卫拉特人就成了阿拉坦王朝的属民。

1620年,哈喇忽拉率领准噶尔部首先打响反抗阿拉坦汗王朝的第一仗。1623年,卫拉特四部组成联军与阿拉坦汗王朝作战,打死阿拉坦汗硕垒乌巴什。自此,卫拉特人不仅摆脱了阿拉坦汗王朝这个宗主,还把叶尼塞河流域原属阿拉坦汗管辖的吉尔吉斯人收为自己的属民。

1629年,哈喇忽拉联手和硕特部再次击败阿拉坦汗王朝,将版图扩充到伊犁河流域,占领了天山以北的全部草原地带。

但是,哈喇忽拉对外开拓疆土的速度远赶不上卫拉特各部人畜繁衍的速度。虽然首领们试图通过定期召开“丘尔干”(又称扎尔固,蒙语会议的意思)协商划分好各自的游牧地,但各部为了争夺草场仍时有冲突。最终结果是土尔扈特部大部、杜尔伯特、和硕特、辉特等各一部,共约5万户20万部众,在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领下西迁到东欧伏尔加河流域,建立了著名的土尔扈特汗国。


再说说为啥土尔扈特部东归时损失那么大。

根据《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损失确实很惨,一般国内说法是惨遭沙俄帝国的哥萨克追击。

沙俄帝国的军队追击可以理解,毕竟土尔扈特人之前属于沙俄帝国,是重要炮灰和压榨对象,现在想跑,必然要追的。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因为按前苏联学者Ш.Б.齐米德道尔吉叶夫的考证,俄罗斯的追兵一直没怎么追上卡尔梅克人(也就是土尔扈特人),真正对土尔扈特人形成打击的是哈萨克人。

“从奥伦堡被派去追击的俄国军队得知,哈萨克诸汗、苏丹和巴图鲁(勇士们)与土尔扈 特人发生了多次会战,使行途中的土尔扈特人损失了一定的战斗力及大量的牲畜、财物 。”

至于为啥哈萨克人要攻击土尔扈特人,就只能说是后者做出来的了。

因为土尔扈特人当年也想四处征伐。

比如1644年,在东欧草原,土尔扈特汗国的汗王和鄂尔勒克和他的几个儿子在攻打沙俄阿斯特拉罕城堡时丧命于炮火之下。

1700—1716年间,准噶尔汗策旺阿拉布坦多次和自己远在伏尔加河的岳丈土尔扈特阿玉奇汗,联兵攻入哈萨克草原。原本完整的哈萨克汗国腹背受敌、实力大损,陷入大、中、小三玉兹割据的局面。

有当年的仇恨,哈萨克人肯定要对土尔扈特人下手的。


冷兵器研究所


土尔扈特部虽然大部分人东归了,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留在了俄罗斯境内,今天铭苏先生就给大家简单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故事。

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的里海沿岸有一个加盟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该国面积只有7.6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约30万人,其中有17万人属于卡尔梅克人,他们主要信仰藏传佛教。

卡尔梅克共和国属俄罗斯联邦南部联邦管区,首府埃利斯塔市,官方语言为俄语、卡尔梅克语、卫拉特语,市内的释迦摩尼大金寺是欧洲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国信仰藏传佛教的卡尔梅克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6%,俄罗斯人约占40%。

大家可能比较奇怪,为什么一个位于欧洲的国家居然还有十几万的人口信仰藏传佛教,这跟中国到底有什么历史渊源呢?今天铭苏先生就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这段历史故事:

要弄明白卡尔梅克人的历史还要从中国的历史说起,明末清初时卫拉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其后准格尔部逐渐强大强大起来,开始对其余各部进行征服活动。土尔扈特部不愿意臣服于准格尔部,1616年在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开始向西迁徙,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土尔扈特人虽然西迁伏尔加河一带,但是土尔扈特部与克里米亚汗国、达赖喇嘛、清朝继续保持联系。

土尔扈特汗国建立140多年以后,随着沙皇俄国的不断壮大,土尔扈特汗国的命运将发生巨大改变。在沙皇俄国的压迫下,土尔扈特部无法继续在伏尔加河一带生活,于是就发生了历史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壮举。当然土尔扈特部东归只回来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回来,就是没有走的这部分人成为了现在的卡尔梅克人。

那么,土尔扈特部为何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生活100多年的伏尔加河一带呢?铭苏先生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原因:

第一、政治上沙皇俄国干涉土尔扈特汗国内政,削弱大汗王权。

土尔扈特汗国的体制是汗王决定一切,在汗王之下有个叫扎尔固的机构,类似现在内阁办事机构。俄国要求改组扎尔固,将扎尔固的权力提升到同汗王同等的地位,这相当于大大削弱了汗王的权力。

第二、经济上通过向土尔扈特汗国周边移民,挤压其生存空间。

沙俄政府通过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向东扩展,不断缩小土尔扈特汗国的游牧地范围,挤压土尔扈特畜牧业发展空间。

第三、文化上强令土尔扈特人改宗东正教,以让其归顺沙俄。

土尔扈特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而沙俄信仰东正教,为了使土尔扈特人断了同东方的联系,沙俄强令土尔扈特人改宗东正教,这是土尔扈特人所决不能接受的。

第四、沙俄强令土尔扈特人向沙皇称臣。

在土尔扈特汗国强盛时期,土尔扈特汗国同沙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当沙俄强大以后,要求土尔扈特汗国向沙皇俯首称臣。

第五、沙俄强征兵役,导致土尔扈特人青壮年大量损失。

沙皇俄国连年对奥斯曼土耳其征战,不断对土尔扈特部进行征兵,尤其对土尔扈特骑兵需求巨大,导致土尔扈特部青壮年大部分做了沙皇对外战争的炮灰,引起了土尔扈特部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当时沙俄同奥斯曼土耳其连续打了21年的战争,如果继续打下去,土尔扈特部青壮年将损失殆尽。

如果土尔扈特汗国继续留在俄国境内,有可能会面临部族的灭亡,所以当时的土尔扈特汗国首领渥巴锡决定率部东归,重回故地新疆。1771年,渥巴锡率领17万部族踏上了东归的征程,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到达伊犁时人数只剩出发时的一半。

土尔扈特汗国东归为何没有把部族全部带走,而留了一部分在俄国呢?

这是因为当时策划土尔扈特汗国东归是秘密进行的,尤其对俄国人是保密的,但是毕竟是几十万的大行动,消息还是泄露了,形势的变化迫使渥巴锡不得不提前行动。

当时土尔扈特汗国分布在伏尔加河左岸有一万余户,大约9万人,分布在伏尔加河右岸有3万余户,大约有17万人,当时原计划是两岸的部族一同东归。但是,当时是一个暖冬,伏尔加河迟迟不结冰,导致左岸的9万人无法渡过伏尔加河。情急之下,渥巴锡率领右岸的三万余户部族立即踏上东归的征程。

土尔扈特汗国东归的消息传到了圣彼得堡,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立即派兵追击土尔扈特东归部队,然后派人将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密监控起来。后来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这9万土尔扈特人就成为今天的卡尔梅克人,后来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虽然这部分土尔扈特人留在了俄国境内,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依然坚持信仰藏传佛教。


铭苏先生


土尔扈特的西迁和东归,是欧亚大陆游牧史诗最后的挽歌,充满了壮烈、哀伤和绝望。它是近代前夜世界千年变局的折射,是四千年游牧民族最惨淡的黄昏。

一,世界千年变局中的漠西蒙古

1582年,明朝万历时期,俄罗斯大贵族斯特罗加诺夫家族雇佣的哥萨克远征队开始进入西伯利亚拓殖。当其时,俄罗斯已经从西欧传入新一轮技术浪潮,主要是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殖民体系,其次是以燧发枪、棱堡为代表的军事技术。因此对传统游牧民有着极大的优势。

另外,俄罗斯那时候推翻蒙古人,在西欧「绝对主义」政治影响下,建立了近代式的威权国家。这种统治体系与中世纪封建已经大为不同,它强调国家绝对控制一切。有一些证据表明,卫拉特蒙古在明末清初那个阶段也可能受到这个潮流影响。

他们首先联合起来建立「卫拉特联盟」,以防备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染指,同时警惕东北亚出现的建州女真,同时也逐渐探索建立更集中的威权国家。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长时间的部族内乱和贵族争霸。四部之中,以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最强,杜尔伯特、土尔扈特次之。两强之中,又以准噶尔部最为激进,试图建立一个俄国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喇嘛教为国教)

土尔扈特自知不敌,遂无意久留惹祸,于是向南俄的伏尔加河下游草原迁徙而去。当其时,约为1628年,首领是和鄂尔勒克汗,人众约为19万。

二,土尔扈特在南俄

17世纪初期的俄罗斯刚刚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近代化工商殖民体系的扩张尚未全面启动。因此土尔扈特赢得了一个空档期,对俄罗斯采取攻势,一直打到阿斯特拉罕城才实现均衡。此后经过四代汗王的经略,土尔扈特人在南俄也都维持着表面的强大,即俄罗斯史料里的卡尔梅克汗国。

在这个阶段里,土尔扈特维持传统,而俄罗斯日渐升级进化。名王阿玉奇之后,土尔扈特即转入绝对劣势。1771年。早已妥协的土尔扈特最终不堪接受叶卡捷琳娜二世皇帝的吞并计划(纳入俄罗斯国家体系),于是年轻的渥巴锡汗带领部族逃亡,决意回归蒙古祖地。

沙俄怎会放弃那么多的劳动力流失?于是出兵追赶。土尔扈特一路遭到了多轮劫杀和沿途部族的乘火打劫,其中哥萨克骑兵、哈萨克人都曾给予土尔扈特以重创。据统计,约有一半人在沿途死亡或失散,全程约6个月时间,到达西域时人口计为17万。

他们之所以被截杀,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亚形势已经不同于当初。当西去时,卫拉特四部还相当强大,准噶尔掌权后甚至建成了短暂而强悍的「准噶尔汗国」,曾将哈萨克诸部纳入统治。东归时,准噶尔已亡,卫拉特已经衰落。清朝与俄罗斯早已达成双边均势条约,不方便出兵护卫,以至调起大国冲突。于是哈萨克诸部及沿途各种势力见机复仇或乘火打劫,导致土尔扈特伤亡惨重。


历史咖啡


土尔扈特部西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卫拉特人内部的纷争,这在托忒文史籍《和鄂尔勒克史》与《卡尔梅克诸汗简史》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例如:

离开世代居住的故乡,来到俄罗斯,是因为准噶尔四卫拉特(züün γari dörbü oirad)之间不和。土尔扈特台吉和鄂尔勒克(qō örlöq)认为,与其互相残杀,不如远离故土,在他乡异域征战、生活,以图生存。

和鄂尔勒克,也就是土尔扈特汗国的第一代汗王书库尔岱青的父亲,正是他带领部众迁徙到俄罗斯。根据《卡尔梅克诸汗简史》透露的信息,在藏历的土马年(1618年)时,土尔扈特人朝里海方向派遣队伍,探寻新的生存空间,并于土龙年(1628年)阖部及和硕特、杜尔伯特共5万人,放弃原准噶尔的游牧开始迁徙。在前行的路上,土尔扈特人先后政府诺盖、哈岱、克卜恰克、吉格森等鞑靼部落,最终于铁马年(1630年)抵达伏尔加河,这里的草原肥美,十分适合放牧。

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原因,首先是由于俄罗斯人对伏尔加河流域的渗透和控制。譬如,1768年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就以这样的口吻对土尔扈特领袖渥巴锡汗下谕:

burqani qairi bida qoyoduγār yekaterina imperātirica qamuγ orosiyin törö šaǰini barigzi bolōd. olon ulusi ezelēzi.
“在佛的爱护下,朕,第二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掌管全俄罗斯之政教及众人之主。”

这段话中的burqan(佛)、törö šaǰin(政教)等词语,都是土尔扈特人谙熟的佛教政治术语。叶卡捷琳娜二世要求渥巴锡出兵两万,参与第五次俄土战争,协助俄罗斯攻击奥斯曼帝国。这种连年的征兵使土尔扈特人难以忍受。


其次,在准噶尔汗国覆灭后,土尔扈特台吉舍楞逃到伏尔加河流域,告诉渥巴锡伊犁等地已为无主之地,可前去占领。抱着对准噶尔故土的觊觎,渥巴锡坚定了回归的决心。这在托忒文史籍《卡尔梅克诸汗简史》中也有记载:

ubaši qān lamanar kigēd noyod lona dolōn qonoγ zöbčilaγād. manzu qāni albatu ülü bolonas kemebisü. züün γar nutugi kitad ēče dain yār bulāqu ēce busu arγa ügein tula. manzu ezeni albatu bulaγār irebei bida gemēn medüülegsen.
“渥巴锡汗与喇嘛、诺颜们商议七昼夜,若不为满洲汗的属民,只有与中国战斗才能夺取准噶尔的故地,别无他法,遂禀报要当满洲汗的属民而来。”

土尔扈特人之所以放弃原有占领准噶尔故土的计划,这是由于他们在东归过程中伤亡惨重,后面既有俄罗斯的追兵,前面还有哈萨克、布鲁特的抢掠。例如,渥巴锡率部绕巴尔喀什湖南岸前往吹、塔拉斯等地的途中,就遭到哈萨克大玉兹艾拉里、布鲁特等部众袭击。


HuiNanHistory


土尔扈特西去的原因

17世纪初以来,土尔扈特部与杜尔伯特部达赖台什和准噶尔部楚琥尔乌巴什同牧于额尔齐斯河中、上游一带。1620年至1626年卫拉特诸部与东蒙古阿勒坦汗两次战争的失利以及接踵爆发的1625年卫拉特诸部间大动乱,不仅使卫拉特各部实力受到削弱,也促使和鄂尔勒克率领土尔扈特部众以及部分杜尔伯特与和硕特牧民5万帐,西迁伏尔加河下游。此举据托忒文史料《四卫拉特史》记载始于1628年左右。

和鄂尔勒克率部西迁不是一次突发事件,早在1618年,他便派出忠实可靠的人到里海沿岸和伏尔加河下游一带,作过实地调查。伏尔加河下游这片一望无际大草原,本是诺盖人迁徙后遗留下来的弃地,当时俄国势力远未能控制这一地区。和鄂尔勒克率领的西迁队伍渡过乌拉尔河后,约在1630年到达了水草丰美、气候温和的伏尔加河下游各支流沿岸。和鄂尔勒克建牙帐于阿冈赫巴河畔,“置鄂托克,设宰桑”,“放牧牲畜,逐水草围猎之利”,开始了初创土尔扈特汗国的艰辛历程。

什么是土尔扈特大西迁的真正原因呢?历来众说纷纭。对此,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满文档案记载,1771年10月(乾隆三十六年九月)渥巴锡在承德曾向清政府官员讲述了其先世西迁原因,他说;“我阿玉奇汗之曾祖和鄂尔勒克,原栖牧于伊犁以远额什尔努拉等处。在巴图珲台吉之时,我四卫拉特内部,不甚和睦,且因我所居之牧地不能容之。对此,和鄂尔勒克遂携其子弟书库尔岱青、诺雅特等前往俄罗斯之额济勒(即伏尔加河)地方栖牧。”渥巴锡这段自述说出了西迁的经济原因,也指明了西迁的政治原因。

上图渥巴锡塑像,位于新疆和静县

艰难的东归之路

和鄂尔勒克率部来到伏尔加河下游后,按照俄国史书记载,“从来不曾有过一丝一毫臣属于俄国的想法”,在土尔扈特人看来,这片无主的大草原,他们有权在草原上放牧,在河流中航行,而这正与俄国的政策对立。俄国为了巩固已经征服的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两个汗国的既得利益,并进而向伏尔加河、顿河流域扩张势力,处心积虑的想控制这一新建的游牧民族国家。到叶卡特琳娜二世执政期间,俄国政府已经主宰了土尔扈特蒙古诸部,作为汗王的渥巴锡对汗权对旁落有切肤之痛。

在俄国的民族压迫政策统治下,土尔扈特蒙古及其首领渥巴锡最后决定动武装起义,彻底摆脱俄国控制,重返故土。

1771年1月17日,由宰桑桑杰策凌率领一支精锐士兵突袭了俄国政府派驻渥巴锡牙帐的杜丁大尉兵营,公开起义。起义之初,渥巴锡采取了乘敌不备,先发制人的军事策略。1月21日,东归部队已进入了哈萨克草原,由于大雪冰封,行动困难,遂决定休整到3月底,准备4月初重新启程。但此时形势发生逆转,奥伦堡省长接到俄国追击土尔扈特的命令后,立即采取了行动,但因行动慢半拍,未有实效。

上图巴伦台黄庙,位于新疆和静县,是土尔扈特部的“总庙”,有“小布达拉宫”的美誉。

1月27日,俄国女皇向全体哈萨克人发布谕令,要求堵截土尔扈特人。奥伦堡省长莱英斯多尔普又致函哈萨克小帐首领努尔阿里汗,要他拦截土尔扈特人,并允诺所得战利品全部归其所有。在1770年春天,渥巴锡为储备东归口粮,曾经抢掠了哈萨克人的牲畜,努尔阿里汗为此请求俄国干预,未获结果。当得知土尔扈特部进入自己领地后,在俄国的挑唆下,努尔阿里汗成为东归土尔扈特人的危险敌人。当俄国军队因为粮草不足而回撤后,努尔阿里汗被攫取财富和复仇心理迷了心窍,不甘心就此罢休,因而继续尾随已十分疲惫的土尔扈特东返队伍,并不断发动小股袭击。

上图巴音布鲁克草原,土尔扈特部东归后被安置于此。

在中途休整过程中,土尔扈特人又陷入了努尔阿里汗和阿布赉苏丹5万联军的重围。渥巴锡利用谈判间歇的宝贵时机,成功突出重围,绕巴尔喀什湖西南之戈壁,抵达伊犁河流域。1771年7月8日,前锋部队在伊犁河流域与前来相迎的清军相遇。7月17日,清军总管伊昌阿、硕通在伊犁河畔会见了刚抵达的渥巴锡以及土尔扈特部的主力和家属。至此,历时8个月的东归征程,以土尔扈特人的胜利抵达而结束。


陵西散人


土尔扈特是新疆蒙古人 即活捉明英宗的瓦刺部一部 和我们熟悉的内蒙、外蒙的蒙古人是有区别的

土尔扈特是卫特拉蒙古四部(杜尔伯特部、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之一。天下南北、青海、西藏都是卫特拉蒙古在明清时期的地盘。

卫特拉蒙古,意思是林中百姓。和成吉思汗所部的蒙古(草原百姓)是不同系统。在明朝来说就是瓦刺和鞑靼的区别。

土尔扈特姓氏不详,原本主要游牧在雅尔的额什尔努拉(今新疆塔城地区西北及俄国境内的乌尔扎)。

见下图:


土尔扈特为什么西迁

土尔扈特部西迁的原因是,和土尔扈特部交恶的准噶尔部日益强大,土尔扈特部因此不得不在1628年西迁到伏尔加河到乌拉尔河下游居住。

1640年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创建了准噶尔汗国,击败沙俄和哈萨克汗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大清才入关。

可以说,准噶尔汗国和大清基本是同时建国。

土尔扈特领袖和鄂尔勒克在1628年西迁。除此之外,和鄂尔勒克的叔叔保兰阿噶勒琥、莽海并没有西迁,而是跟随和硕特首领固始汗迁移到青海,有一小部分留在原地并非迁移。

西迁后土尔扈特依靠沙俄和准噶尔汗国争夺卫特拉汗位

西迁后的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和之间的土地生活,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当时沙俄正从西方攻打伏尔加河、高加索等地信奉伊斯兰的突厥-蒙古各个汗国。因为土尔扈特部从东方攻打,配合了沙俄从西方攻打,因此得到沙俄的优待,成为了沙俄的属国。

土尔扈特汗国全盛时的疆域如下图:

1673年,土尔扈特汗国领袖阿玉奇和沙俄结盟,宣誓效忠俄罗斯。随后出军帮助俄罗斯攻打奥斯曼帝国;

1683年,在奥斯曼帝国的劝说下,阿玉奇停止援助俄罗斯攻打奥斯曼,宣布保持中立。

1697年,土尔扈特汗国和俄罗斯结盟,从1700年开始派遣骑兵参与俄罗斯和瑞典的战争。

1698年,阿玉奇被桑结嘉措册封为卫特拉部的汗,而准噶尔部仅仅是浑台吉(副汗)。当年阿玉奇派遣大型使团前往西藏见桑结嘉措。但阿玉奇的儿子桑札布背叛,率领自己的1.5万帐人投奔准噶尔汗国的策妄阿喇布坦,但被策妄阿喇布坦夺取1.5万帐人、驱逐桑札布回土尔扈特汗国。剩余的阿玉奇使团在到达西藏后回归时,被策妄阿喇布坦截击,只能投奔大清,被分配到额济纳河一带,成为额济纳土尔扈特。

1709年,阿玉奇派遣使者绕道西伯利亚,试图和清朝结盟,夹击准噶尔汗国。

1712年,康熙派遣图理琛经过沙俄土地,到达伏尔加河和阿玉奇会面。

1731年,雍正派遣使者,再次希望和土尔扈特夹击准噶尔汗国,但被沙俄代表土尔扈特拒绝。

土尔扈特部为什么要东归:

1、1755年,乾隆灭准噶尔汗国,不愿归附大清的原归附准噶尔汗国的土尔扈特部台吉舍棱逃亡到土尔扈特汗国,建议当时的土尔扈特部向东从大清手中夺取清军还没有站稳跟脚的准噶尔汗国土地;

2、土尔扈特部长期、大量参与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瑞典等国的对外扩张,导致几万战士为与自己无关的战争而丧失,土尔扈特人不满;

3、俄罗斯开始插手土尔扈特汗国的内部事务,并鼓励哥萨克东迁,占据土尔扈特部牧场,引发土尔扈特汗国的不满;

4、俄罗斯要求土尔扈特部放弃藏传佛教,而去信仰东正教;

简单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决定东归,并非因为爱国,而是因为一不满俄罗斯而离开、二意图从大清手里重夺昔日故土。

渥巴锡之所以归顺大清,是迫于无奈:

俄罗斯派遣的哥萨克骑兵,让土尔扈特人丧失9000人;回到故土时,大清伊犁将军伊勒图命令哈萨克人不准土尔扈特人经过,迫使渥巴锡只能率领土尔扈特人北上戈壁,最后因为没有水草、牲畜倒闭、瘟疫等,在穷迫交困的情况下,归顺大清。

土尔扈特部东归时人口为17万,归顺时只有7万人,俄罗斯的追击只让土尔扈特人丧失了9000多人。因为伊犁将军伊勒图的严防死守,让失去水草的土尔扈特部丧生了10万人。

西有俄罗斯哥萨克骑兵的追击,东有大清的严防死守,中有渥巴锡在没有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无力发动对清作战,导致了土尔扈特部只能在实力大损之下被迫降清。

至于乾隆所树立的两块石碑:《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不过是大清和土尔扈特部双方最好的下台阶和面子。


综述

土尔扈特部,在准噶尔部崛起时,不敢和准噶尔部抗争而西迁到伏尔加河等当时的无人之地,而建立汗国。

在俄罗斯政府伏尔加河和高加索之后,俄罗斯大量征集土尔扈特部为自己作战时,不满的土尔扈特部又不敢抗战,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忙东迁,最终跌跌撞撞的从意图占据变成了东归。

渥巴锡想要学习其先祖和鄂尔勒克通过迁移而强大,失败原因有二:一、和鄂尔勒克迁移所到的伏尔加河当时为无人之地。

简单说,土尔扈特部的历史就是没有抗战的抗战史。电影《东归英雄》只说了土尔扈特人回归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却没有提及。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土尔扈特部是厄鲁特蒙古(即漠西蒙古)四部之一,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区。

蒙古部落最为著名的一个特点就是各自为战,各大部落互相攻讦,而在漠西蒙古内部,四部也不对付,为了抢占地盘打来打去。

西去:战略转移

明末清初那段时间,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跟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不合,然后就带人往西跑了。

为什么和鄂尔勒克跑的这么爽快?很简单,因为这时候四部准噶尔部最强,几十年后跟康熙死掐的也是他们,土尔扈特部根本不是对手,为了保存实力,赶紧战略转移吧。

土尔扈特部一路向西,跟哈萨克汗国掐,跟诺盖人打,两年后来到了当时还基本是无主之地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建立起自己的汗国。

这片地区也不是和平之神的属地,而是战争之神的地盘。土尔扈特部周围,还有一些当年蒙古西征时留下来建立的蒙古汗国,但是时过境迁,这些汗国早已伊斯兰化和突厥化,跟信奉佛教的土尔扈特部对立。不久,信奉基督教的沙俄也扩张到此地。

三种宗教,象征着三种势力,显然,土尔扈特部实力最弱,于是他们跟沙俄结盟,接受沙俄的册封,一起揍那些伊斯兰蒙古汗国。同时,土尔扈特部也跟老家保持着联系,接受六世达赖喇嘛的册封,坚守自己的佛教传统。

沙俄并不满足于土尔扈特部当他们的盟友,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强大的沙俄一步步跟土尔扈特部拉近关系,土尔扈特部派兵参与沙俄与瑞典的战争,沙皇接见土尔扈特部的首领。但沙俄的目的始终没有变,吞并土尔扈特部,让他们改信基督教,同化成沙俄的一部分。

东归:避免亡族

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到了18世纪60年代,他们又决心返回故土,因为沙俄越来越过分了,插手土尔扈特部的贵族政体和信仰,再待下去,他们就都是上帝的子民了,而且他们听说老家那边最近很好,准噶尔部被扫平了,回去说不定还能当当老大。

18世纪,沙俄竭力控制出海口,跟土耳其死掐了很长时间。俄国经常征用土尔扈特的青壮年,作为俄国军队跟土耳其打,导致土尔扈特的人员伤亡非常大。如果再这么打下去的话,土尔扈特就没有了。

1767年,在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领导层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决定东归故土。

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圣彼得堡。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当然不能让这些炮灰就这么走了,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采取措施,把还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

在接下来的半年内,土尔扈特部先后与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交战,跨越万里,最终抵达新疆伊犁河畔。


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再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

在这个过程中,清政府充当了一个站着等的角色,清朝廷在乾隆三十六年三月(1771年4月)通过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札布的奏报得知土尔扈特举部东返。

在一番争论后,清政府决定,不出兵迎接,但当土尔扈特人回来以后,要好好安置。毕竟,清朝需要万里回归的残部,而不是远涉万里的虎狼之师。


平沙趣说历史


明朝中期,蒙古裂为东西两部,东蒙古林中百姓部为鞑靼,西蒙古草原百姓是瓦剌。鞑靼为北元后裔是为正统,但瓦剌强大啊!瓦剌看不起鞑靼的弱,俺答汗还接受明朝的册封,而瓦剌直接玩土木堡之变。土尔扈特部也就是瓦剌的一部分,土尔扈特部中文意思就是护卫,相传其祖为成吉思汗的贴身侍卫,必须的大内高手。

土尔扈特部怎么西去的?

好汉不提当年勇,到阿玉奇汗的爷爷和鄂勒克汗时,瓦剌中的准噶尔部崛起。崛起后就是南征北战,各种征讨。说起来都是一个祖宗,但亲兄弟还明算账呢?关键是准噶尔台吉(王),弱冠早逝,尚无子嗣。于是准噶尔内部乱,还向外部扩张,总之就是一锅粥。部人口的增多,草原的减少,把土尔扈特部逼的空间越来越小。

和鄂勒克汗,那个愁啊。突然,他忽然开朗,一路向西走出去。这绝非福垊信口齿黄,在何秋涛的《朔方备乘》、张穆的《蒙古游牧记》都有记载的。最让和鄂勒克汗郁闷的是连俄国也趁火打劫,他们不断南下。让瓦剌各部告别佛祖皈依耶稣,归化为俄国人。他们自然一百个不愿意,想当年你们都是俺们的奴才,俺们能做奴才的奴才啊?

瓦剌各部只好都向西发展,这哈萨克汗国可不愿意了,在拉锯战中哈萨克汗国逐渐处于下风。1618年和鄂勒克汗向西循地,终于找到一块诺盖人放弃的肥美草地。诺盖汗国为什么放弃此地,因为他们内讧加上自然灾难,就游牧到了亚速夫和西瓦草原。这事在自特拉金写的《准噶尔汗国史》有载。

1628年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勒克汗携本部及和硕特、杜尔伯特、辉特等25万民众,向北再向西进入西伯利亚,途径哈萨克草原,跨过乌拉尔河。沿途打败了诺盖人、哈布奇克人、吉普卡克人、吉捷桑人,向西进军。他们看这群陌生的不速之客只是过客,尤其是诺盖人看到他们只是占领了他们曾经丢弃的地方,也就和睦相处了。

东归为什么又受到那么多阻拦?

1630年,土尔扈特部地道伏尔加河中下游的草原,建立起了土尔扈特汗国。在这里建立牙帐,安居乐业。不过几十年,那恶国人又来了。这次他们是在劫难逃了,受尽恶国的压迫和奴役。最让他们不能容忍就是俄国人把他们当作炮灰。

以蒙治蒙可以接受,问题是他们以蒙打蒙。一次次的抓壮丁,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残。他们也曾配合巴什基尔人抗击俄国的暴政,后来不断起义。当然毕竟弱小,也被抓过壮丁,败多赢少,不得不低头。到了渥巴锡汗时,实在忍无可忍了,他们又听说清朝灭掉了他们的仇敌准噶尔。

故而又想向来到这样,去捡漏,回去建立汗国,做清朝的藩属。在东归中,他们磨难重重。首先是恶国人围追堵截。其次是哈萨克人,趁机报仇。再次还有哥萨克人趁火打劫,最后就连清朝也对他们提防甚至仇视。根本不像我们想象那样清朝十分欢迎。

如果清朝真的欢迎,一定会出兵帮助他们回娘家,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俞正夔直言:“三十六年,土尔扈特乌巴锡闻绰罗斯、和硕特、辉特皆亡,可以窃据伊犁游牧也,即弃俄罗斯,率众南来。六月,至卡伦,知伊犁规模已定,不敢逞,乃藉众来归”,“来归之由,实由舍楞唆抢伊犁,继至而知其不可逞也,舍归顺更无他法。”乾隆手谕:“尔等(土尔扈特部)若靠近边界,允许入界之,抚慰安置;若未至我边界,半途被俄罗斯追辑,发生冲突,则可不理”乾隆手谕:“尔等若有疑惧之情,或有他变,即照朕之旨意,随机应变。勿得手软,以致迟疑大事。”

乾隆对渥巴锡非常警惕,刚一回国,就让牧民变农民,在确定渥巴锡真心来投,方才赏赐草地,允其放牧,并加以虚封笼络。乾隆是不会有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因为这是梁启超发明的词汇哈。未迁徙的土尔扈特部的牧民的后裔,1935年成立了俄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他们依然是信奉佛教。


福垊


土尔扈特部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在明末清初之际,他们如同卫拉特蒙古其他部落一样,游牧于今天的新疆、青海一带。而且,与所有的蒙古部落一样,他们信仰的宗教是来自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在土尔扈特部尚未西迁之前,他们就已经几乎全民信教,部落的首领也往往需要得到藏传佛教领袖的册封。

绿色为明末清初卫拉特和漠北蒙古诸部

但是,游牧于新疆、青海一带的土尔扈特部生活不平静,当地的蒙古部落很多,牧场资源匮乏,同时,由于蒙古诸部的战争,尤其是卫拉特蒙古与漠北蒙古的战争始终未能停息,土尔扈特部一直很难有稳定的发展。尤其在卫拉特蒙古与喀尔喀蒙古的战争中,卫拉特蒙古诸部获得惨败,作为主力的土尔扈特部损失尤其严重。

因此,土尔扈特部当时的首领和额尔勒克起了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西迁的想法。当然,土尔扈特部也并非盲目西迁,在决定西迁之前,和额尔勒克就已经派人前往伏尔加河流域进行探索,而探索回来的报告情况令人十分振奋。

位于欧洲的伏尔加河流域土地肥沃、河流众多、草场丰美,温度适宜,十分适于游牧民族的居住。更妙的是,原居住于此的诺盖人已经迁走,此地完全是无主之地,根本不需要战争就能获取。因此,在遭受重创,牧场也面临严重不足的时刻,土尔扈特部最终决定西迁。

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西迁

历经两年的时间,经过艰苦的跋涉,公元1630年,土尔扈特部大部终于抵达了伏尔加河流域。随后土尔扈特部又开始了艰难的立国历程,历经三任大汗,到和额尔勒克的孙子朋楚克汗在位时,土尔扈特部终于由一个部落联盟成长为一个强盛一时的土尔扈特汗国,并在阿玉奇汗在位时达到极盛。

既然伏尔加河流域土地广阔、草场丰美,是土尔扈特部生存乃至发展的理想之地,为什么在渥巴锡担任大汗之时,他们又率部东归呢?

这就牵扯到在东欧逐步崛起的沙皇俄国了。沙俄自建国那一刻起,就显露出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巨大野心。因此,在土尔扈特部来到伏尔加河流域没多久,沙俄的侵略兵锋就已经抵达伏尔加河流域。在艰难的立国过程中,土尔扈特部对外的最大敌人,一直是野心勃勃的沙俄。

沙俄

虽然土尔扈特部的多位大汗一直与沙俄做着坚决的斗争,但是,同时具备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优势的沙俄,实力远远超过了单一游牧的土尔扈特汗国。尤其当沙俄军队大量普及火枪、火炮等火器之后,土尔扈特部面临严重的威胁,甚至不得不多次臣服沙皇。

而众所周知,沙皇俄国的贪婪和野心是举世闻名的。随着沙俄实力的增强,他们对于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部的侵略愈发变本加厉,尤其当沙俄进入彼得一世时代时,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沙俄实力急剧增强,沙俄对于土尔扈特汗国的逼迫愈发严重,土尔扈特部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而且,由于土尔扈特部内部纷争,土尔扈特部实力也远不如从前,不再具备和沙俄争锋的实力。

最终,1761年,到了渥巴锡继任土尔扈特部汗位之时,面对沙俄愈发贪婪的胃口,渥巴锡大汗毅然决定,武力反抗沙俄的侵略,率部东归中国。在经过周密的准备后,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大部开始了艰苦的东归之旅。

土尔扈特部东归

在先后击败、摆脱追击的沙俄军队和哈萨克部的围追堵截之后,历经千辛万苦,途经万里之遥,渥巴锡终于带领土尔扈特部东归中国,并被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朝乾隆皇帝接纳。土尔扈特部被安置在了今天的新疆一带,土尔扈特部的西迁和东归至此完成。


鸢飞九天2018


土尔扈特部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内部矛盾向西逐水草,迁移到伏尔加河流域定居,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带领下回归大清国。

土尔扈特部原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这四部包括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

1628年以前,土尔扈特部和其他三个卫特拉部落,主要游牧于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17世纪初,卫拉特蒙古几个部落发生了内战,为了争夺草场出现了矛盾。外加俄国的殖民扩张,最终爆发了1625年的卫拉特诸部大动乱。

在明崇祯二年(1629),由于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和准噶尔部的首领图尔浑台吉交恶,和鄂尔勒克率部迁徙到了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南北两岸草原。

之后土尔扈特不看忍受俄国欺凌,最终选择回到大清国怀抱。关于东归原因,首先当然是俄国对该部压榨似的利用,俄国官方势力干扰土尔扈特政权中心的运作,这是首领渥巴锡不能容仍的。

俄国还纵容其他族群掠夺土尔扈特部的族人和牲畜,霸占他们的牧场。并且俄国把土尔扈特作为俄罗斯帝国的藩属,不顾人民死活,大量征调土尔扈特军队参与俄国的对外战争。

在苏联科学院编的《苏联史纲》里统计,只是在1762-1769年,俄国就先后征兵了32次,人数超过125万人。

他们挑选土尔扈特人去打头阵,损失了数以万计的民众,

归来的人不过是之前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经济恶化是土尔扈特东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628年左右,土尔扈特蒙古在和鄂尔勒克带领下,穿越哈萨克大草原,来到伏尔加河下游的里海大草原游牧。

经过和鄂尔勒克、阿玉奇等四代苦心经营,逐步繁盛,无奈阿玉奇死后,汗国实力开始衰退。到渥巴锡时期,许多土尔扈特人失去了牧场,没有充足的饲料养活牲畜。

土尔扈特部西迁后,一直保持着和其他卫拉特蒙古的联系,从来也没间断过。1640年,首领和鄂尔勒克还出席了喀尔喀、卫拉特蒙古的封建领主大会,共同制定了《蒙古卫拉特法典》。

此外,对藏传佛教信仰是土尔扈特回归的精神力量。土尔扈特人崇信藏传佛教格鲁派,他们熬茶敬佛,平时的生活时刻离不开喇嘛教,即便移居到伏尔加河流域,还不时派人亲自到西藏熬茶布施。

乾隆在《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有言:

而俄罗斯又属别教,非黄教,故与合族台吉密谋携全部投中国兴黄教之地以息肩焉!

然而俄国人却强迫、利诱土尔扈特部改信东正教,强制实行洗礼,许多蒙古民众不堪重负皈依东正教。为了和俄国人对抗,土尔扈特部的历代汗王广修寺庙,邀请卫拉特其他各部和西藏高僧到土尔扈特来弘扬佛法。

加强和西藏达赖喇嘛之间联系的方式,使土尔扈特部最终没有背叛自己的信仰。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发动斗争,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蒙受巨大损失,冲破沙俄重重阻扰,最终回归。

土尔扈特部较大的头目,分别率领自己的民众,在渥巴锡的领导下,纷纷离开伏尔加河游牧地,前往伊犁地区,人数大概在十万左右。

这么庞大的队伍千里迢迢来到大清国,过程十分艰难。锡伯总管伊昌阿报道说:

其投来者内,皆为老弱孤独,妇女幼儿甚众,摇晃行走而来。……到达我等头人驻地后,频频叩首痛哭求乞。

土尔扈特部跨越千里草原,渡过了乌拉尔河,进入冰雪覆盖的哈萨克地区。沙俄派遣哥萨克骑兵进行追击,9000名土尔扈特勇士担任后卫,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与追兵殊死搏斗,全部壮烈牺牲。

渥巴锡率领大队人马继续向东,路上困难重重,既要战胜严寒,也要防止疫病,更重要的是缺乏粮食,饿死、冻死者不计其数。他们坚持下来,在历时8个月之后终于回归祖国。

这支东归队伍,不仅有土尔扈特部人,还有和硕特、辉特人众。然而在安置这部分人时,乾隆对他们却一直保持戒心:

若安插伊犁之哈沁、沙喇伯勒等地,则与西界较近,易于伊等逃窜。

此后,乾隆几番召见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对其嘉奖,恩赐封爵。还多次在万树园举行盛大的灯火宴会,乾隆的重赏、安抚政策,这对土尔扈特部和其他民族都是一种宽慰,容易增强他们对清政府的向心力。

一些参与叛乱而后又归降清朝的蒙古首领见到乾隆后,也不禁感叹:

蒙皇恩殊深,均出乎意料。无法报答于万一,殊为感激。

土尔扈特的回归不仅展现了渥巴锡等领袖的英勇,和民众的向心力,更是展现了乾隆的手腕和魄力,毕竟当时诸将领担心俄国日后索要,引起战争,不敢收留,是乾隆帝果断拍板,才有了中国历史上这动人的一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