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选丁入伍时,个个“瘦丁”们昂首挺胸精神百倍生怕选不上,为何?

选丁入伍时,个个“瘦丁”们昂首挺胸精神百倍生怕选不上,为何?

你关注我了没?没有的话,我下一次推文再问

上一期{成都故事},我们讲了,成都抓壮丁也是一个赚钱和发财的活,只要上面(常备中队)开了条子(正常情况下是一手交壮丁一手交条子),就可以凭条子到乡里换钱,随到随换,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当时,国民兵团常备一中队驻中兴场附近的东寺,二中队驻西寺,三中队驻老百姓家。一中队队长叫陈怀仁,上尉军衔,四川屏山县人。中队长下面有三个分队长,一个特务长,一个姓陈的师爷,还有几个直接管理壮丁的班长。国民兵团自卫中队还派了一个班的兵力专职担任警戒。

陈师爷掌管中队的公章,中队长的私章。送壮丁来了,主要由陈师爷接收,然后由班长些检搜身和体检,完毕后由陈师爷开具收条。壮丁身上搜出的钱,由陈师爷保管,只给本人留少许零钱——这是为了防止壮丁逃跑。当然也有壮丁逃过这一关的,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他们先把钱放在“锅魁”——本地一种烧饼的夹层里,或卷在旱烟袋管中,体检搜身时,把锅魁或旱烟袋公然撂在陈师爷的写字台上。据说,当时这招很凑效。

东寺庙宇宽大,在正殿两侧十八罗汉脚下,垫上谷草,用土坯砌沿,就成了连肩铺,壮丁晚上就睡在上面。壮丁入队后就失去了自由,晚上点名就寝后不准随便起来,大小便也须经批准方可。曾经一天晚上,一个壮丁大呼小叫喊肚子痛,其声凄楚惨烈。可管理人员却怒吼叫骂:“嚎啥子丧!不准闹,忍到起!”此后,呼叫、哀求之声渐渐微弱,最后没有了气息……天亮一看,这个壮丁已经死硬了。

热天,铺草里跳蚤成团,一到下午就听得见急促而细微的嚓嚓声(对,跳蚤跳来跳去的声音)。有人端盆热水放到铺上,跳蚤误认为是人,纷纷跳进盆里,不一会儿水面上就浮了一层跳蚤的尸体……尽管如此,入伍之前,壮丁们还是得睡在上面喂跳蚤。壮丁的伙食,每人每天半斤大米的定量,菜里几乎没有油荤。特务长还要从中克扣,壮丁们饿得难受,无奈之下,有点钱的往往会托那些做采购的士兵代买些红薯、地瓜来充饥,当然,少不了要多给点好处才行,而没钱的就只能干熬着。

特务长居然发现这也是条赚钱的门路,干脆在寺内开了个贩卖部,出售香肠、牛肉、烧饼之类,售价特高,获利颇丰。分队长眼红,主张利益均沾,后来就轮流主办,一起“鸡脚杆上剐油”——搜刮壮丁们的钱财。

壮丁生活悲惨,许多壮丁都变成了瘦丁、饿丁、病丁,热切盼望早日离开。所以,当上面的人来选丁入伍时,一个个“瘦丁”们,居然昂首挺胸,显得精神百倍,生怕选不上,其实是巴不得快快离开这个鬼地方。

前面说过,陈师爷写了盖有印章的收条,拿着就可以到“壮丁收购处”取钱。陈师爷印章在握,自然可以写些空头收条去取钱,因此他大发其财。他的顶头上司陈怀仁当然也从这条门路敛财成了富翁。钱的作用很大,后来听说东寺后面一个名门闺秀竟放弃了学业当上队长太太。

曾经在一本残书上读过这样一段诗:

…………

二十世纪有谁不低头拜黄金,

有了钱可赎回你逝去的青春。

不信且看那街头来往的少妇,

一个个挽着年老的富翁同行。

…………

这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还是把话说回来:

好景不长,没多久就东窗事发了,陈怀仁犯案进了监狱,这位大家闺秀的队长太太自然落了个独守空房,泪湿枕巾。究其原因却是这样的:各乡拿着常备一中队的收条去兵役科结算人帐,收条人数与实际人数相差太大,弊端百出,也就露了馅。再加上陈怀仁之前没有上下“打点”,出事后当然无人救助,于是被判了个“贪赃枉法、破坏兵役”的罪,关进了大牢。

这是个纪实性的成都往事,当然没有电影电视《抓壮丁》那么好看,但却真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