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蒋采蘋:在艺术中我只愿意表现真、善、美

蒋采蘋:在艺术中我只愿意表现真、善、美

01.

我有幸追随蒋采蘋先生学了两年中国工笔重彩画。

蒋采蘋先生在绘画方面造诣广泛:山水、人物、花鸟全有涉猎,皆成专家,人物色粉画也堪称一绝。但蒋先生却很谦虚,记得2016年在李可染画院结业展时,蒋先生认真的看每一位学生的画,就有些画面技法还问学生“你这是怎么画出来的,表现很充分。”还拿着手机给每一位学生作品拍照。

85岁的老太太,阅尽千山万水,如此这般,只能让我们后辈汗颜。

蒋先生说:“我也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

其实,她岂止是跟得上,她总是领先时代的。蒋先生的穿着总会是每年的新款,再搭配上一两件当年最新的奢侈品做搭配。每次她的出现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蒋先生走路带风,喜欢穿大氅,喜欢戴西式帽子,再加上为了保护好画画的眼睛,总戴着一副墨镜。85岁的蒋先生笑起来的样子像极了18岁的小姑娘。

我搬家出国前,去蒋先生家和她说了我的事情,蒋先生说:“既然未来的人生在哪里都是不确定的,那出国去尝试下也没有什么不可啊?”她鼓励我去挑战下未来。

蒋先生始终有着着童心。一个人只有在精神上足够成熟,才能够正视和承受人生的苦难,心灵才能依然单纯,对世界仍然怀着儿童般的兴致。

02.

蒋采蘋:在艺术中我只愿意表现真、善、美

蒋先生前半生有一半时间上学,一半时间赶上运动。等到世界风平浪静时,她已经42岁。

蒋先生出生于1934年,家里三代画画。蒋先生的母亲毕业于开封艺术师范学校,先生潘世勋以前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著名西藏题材画家。女儿潘缨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专职画家,儿子在北京林业大学教书。

蒋采蘋先生五、六岁就喜欢画画,1953年19岁时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但之后的路途并不平坦。

1964年美院“社教”,1965年“四清”,1966年至1976年文革结束时,已经12年没上课也没画画。1978年才回到中央美院重新授课。

蒋先生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既然后半生赶上了好时光,就绝不能辜负它。”

蒋先生开始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画画和教学中。

不画画的时侯,弹钢琴、看书、写作。蒋先生说“如果没上中央美院的话,自己会当个作家吧。“

蒋先生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没有努力追求过,并不在于最终有没有取得很大的成绩,努力本身对于生命是可贵的“。

03.

蒋采蘋:在艺术中我只愿意表现真、善、美

1979年,蒋先生有幸遇到潘絜兹先生,从潘先生组建了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中国工笔画会开始,蒋先生一直追随潘絜兹先生直至去世,现在全国的工笔画家从1979年的100人发展到现在的上万人,和画会与蒋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蒋采蘋先生是个画家,更是个教育家。

她在美院工作时教书育人,从美院退休后也没休息,和文化部、央美等很多国家艺术团体合作办工笔重彩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得唐宋以后逐渐失传的重彩画重放光芒。

蒋采蘋先生是中国工笔重彩的发掘和传承者,工笔重彩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影响和蒋先生是分不开的。

蒋先生退休后主持创办了16届重彩班,500名学员毕业。而这500名学员中又有很多人开始教学办班,其中不乏名人,如网络上比较火的“罗阿姨教画画”的罗寒蕾等等。

外界说蒋先生:“中国美协一半会员都是她的学生或者学生教出来的。”

蒋先生说起学生也很欣慰,为她们取得成绩而高兴,并且积极为学生们引荐工作。

去蒋先生家里拜访她,她一定先问家里夫妻双方的工作情况,她认为画画还是要有家人的理解和一定经济基础做支持,因为画画是个慢工细活。

每次看到蒋先生,就觉得她瘦小的身材里隐含着巨大的力量。那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就像蒋先生怀念潘絜兹的一段话所说:“一颗流星从夜空中划过,人们会有数秒钟的惊喜。但是有的星却永远闪烁在黑丝绒般的天空中,高高在上照耀着我们,因为它是一颗恒星”。

04.

蒋采蘋:在艺术中我只愿意表现真、善、美

蒋采蘋先生说:“因为前半生看过太多的‘假、恶、丑’,所以我只愿意在艺术中表现‘真、善、美’”。

蒋先生的画里有诗词意境之美“留得残荷听雨声”。

有“花鸟画新境界之美”。

她善于发现不同的美,比如“苍老也是一种美”。

蒋先生喜欢画少数民族,她说:“我喜欢他们特有的文化特征,而且这些古老的文化传统今天正渐渐消失”。

为了实现将传统壁画技法与颜料用于现代绘画,蒋先生很早就和家里的兄长、长侄研究生产了“蒋采蘋牌高温结晶矿物颜色”。

她认为“绘画作品也是人类环境的一部分,无论作画者和观赏者都需要一种更好的环境。所以古代画家所用的取自大自然的石色必将受到重新重视。”

有些人是天生带有使命感的。蒋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05.

蒋采蘋:在艺术中我只愿意表现真、善、美

成为蒋先生的学生的第一天,蒋先生会给大家一个书单“回去买书,画画的人要多看书。”

有人在旁边小声说“我看了很多书的”。

蒋先生听见:“你们看得那些小说,不算。要看文、史、哲的书。”

蒋先生书单里作者有余英时、钱穆、梁启超等等,最近的作家是余秋雨。

蒋先生说:“读书可以使人虚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从其中找到解决各种各样人生的方法。我心烦时就读书,读完书心情立刻好了。”

蒋先生的教学系统是和她当年美院读书时那些老先生们的教诲离不开的。

蒋采蘋先生在美院五年期间,在蒋兆和、李可染、叶浅予、刘凌沧、陆鸿年这些老先生们身上学习到很多绘画的、人生的知识,同样的,蒋采蘋先生又把她所知道的一切无私的传授给她的学生们。

她说“画家对自己的绘画事业需要有一种”春蚕“精神,像”春蚕“一样,吃得是青春的蚕叶,吐出的是极有价值的美妙蚕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