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去臺灣旅遊,和臺灣人交往千萬別聊哪些話題?

寒風




我有長年和臺灣人交往的經驗。我認為任何話題都可以聊!不過有前提,前提就是要看你交往的是什麼人,而話題必須是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如果你很瞭解對方,很熟悉對方,你大可以自選話題,找一些你認為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如果你面對的是陌生人,那你就讓他們先開口,由他們選話題。他們的話題使你感興趣,你就可以繼續跟他們聊,否則,你大可以岔開話題,談其他的。其實,他們同樣也是這樣對待你的,對你所選擇的話題是否感興趣來決定要不要就此話題繼續和你談下去。一般臺灣人分外省人(隨老蔣過去臺灣的)和本省人(早前過去的生活了超過百年的)。外省人的老一輩都講普通話(國語),年輕一代很多卻是雙聲道,國語和臺灣話(閩南語或客家話)都講。而本省人都是講臺灣話或客家話。外省人一般顧忌少些,什麼話題都可以跟你說,本省人就顧忌多些,大多會有意識的避開一些涉及有關兩岸的政治話題。

其實歸根到底,到臺灣旅遊就如我們到內地其他地方旅遊一樣,與人交往互動時,只要要秉持相互尊重和理解,謙虛待人,尊重地方習俗,求同存異,善意為懷的態度,話題就會多起來,交往就容易得多。

我同時與外省人和本省人的交往過程中,就是秉持上述態度。以致獲得了他們雙方的善待。舉一個例子:跟一群本省人吃飯時,我沒到達之前,他們之間都以他們的母語閩南語交談,一旦我加入他們,他們所有人都馬上改用生硬的普通話相互間交談,目的是讓我能夠加入他們的討論和交談。大家無所不談,儘管不時相互間也有意見不合,甚至有爭論。


顏二哥有言23


我不知道這個問題從何而來。無論是在大陸和臺灣人交往,還是在臺灣和臺灣人聊天,就跟在你自己的城市和省份,與不認識的人聊天一樣,沒有什麼區別。比如在大陸,無論你是乘飛機還是坐火車,無論你在購物還是逛景點,遇到了陌生人,你會有什麼顧慮和禁忌呢?但沒有禁忌並不意味著你們就一定能聊到一起,無論是與大陸人還是臺灣人,我想情況都是一樣的。很多年前,那時我剛剛大學畢業,臺灣人赴大陸探親才開放不久,我在遊三峽的船上遇到一個來自臺灣的老將軍,我們聊得很好,聊了一路,讓我知道了他那一輩的臺灣人的許多政治觀點和對兩岸關係的態度,他說他也從我身上知道了大陸年輕人的許多想法。他還說,青春的本質都是一樣的,臺灣很多年輕人,也是這樣的態度,當時給我的印象特別深。雖然是邂逅,分別時也沒有留電話或通訊地址,但共同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旅途。

再後來我多次往返臺灣旅遊、開會,也在日本、韓國、甚至德國美國和來自臺灣的代表參加同一個會議。雖然對會議結論,臺灣事務、甚至東亞關係,在閒聊時都各有觀點,但這有什麼關係呢,這不是禁忌,不是不能聊的話題。臺灣沒有宗教問題,而臺灣人並不介意和你聊聊藍營和綠營,聊聊政府,聊聊各個領導人時代的臺灣。其間不乏真知灼見,也有大家都不想聊下去的時候。但無論如何,很多時候,正是這些不同,彌補了我們認識上的不足,豐富了我們的知識,讓我們知道,另一些與你不同的人,是這樣想的。

其實,說到聊天,我覺得和臺灣人和大陸人,和你的上司下級鄰居熟人朋友家人,一樣一樣的,都需要尊重別人,容納差異,善於傾聽,適當互動。如果非要說到千萬別聊哪些話題,那就是別人不喜歡的話題。因為只有雙方都喜歡的話題,才能聊得起勁才能聊得深入。雙方或者有一方不喜歡的話題,哪怕是和你的父母,也會無話可聊。


世界真的很大


前年春節前去了趟臺灣,是環島七日遊。臺灣地方小,沒有大山大水,好比一個日月潭,名氣那麼大,走近一看,就是一個小型水庫的規模,擱大陸的江南,簡直隨處皆是,不足為奇。所以如果為尋奇,臺灣確實少“奇”,但在臺灣旅行,那種似家鄉又不是家鄉的熟悉感、親切感,卻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去臺灣旅遊,有著特殊的樂趣。好比落地導遊是臺灣人,而且是國民黨員,他隨身帶著黨證,有一次拿出來給大夥看,我們就覺得特別新奇,簡直宛若一景。

(沿途經過的城市,除了臺北,其他地方好像都像這幅圖所呈現的,沿街都是低樓層,較為破舊。據說是因為臺灣的土地屬於私人所有,不是隨便寫個“拆”字就能拆的,徵收搬遷及開發成本很高,阻礙了“現代化”/皇帝不稱朕)

在組團出行前,大陸導遊特別叮囑,有些事是不能做的,“特別注意事項”的頭一條,就是對某“功”要格外警惕;而某“獨”,卻並無大礙,因為大陸觀光客都是大一統的堅定支持者,那意志之強,整個一個“水潑不進”,根本沒法進毒。倒是邪教無孔不入。導遊說,臺灣的主要景點,都會有一些人在做宣傳,主要面向大陸客,他讓大家千萬別與他們接觸,不要談話,不要詢問,更不要接受他們發放的資料。

導遊講了一個真實的案例,說是某國企組織員工赴臺旅遊,回來在機場過關時,在一個團員的包裡發現厚厚一沓邪教的宣傳資料。此人急忙辯解,說不信邪,這些“紙”是用來包東西的。但辯解無用,當時這個團整團被送到學習班學習去了。不知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可能現在沒那麼嚴了,但出去了,凡事小心一點,沒害處。

導遊給我們講這個“深刻教訓”,就是讓大家知道“利害”,千萬別有僥倖心理,遇到不好的事一定要保持距離——這是為了全團的安全!

後來幾天,印證了導遊的話,在許多景點的大門口和要路上,以及臺北等城市的街頭,都有那些人在鼓譟。因為有那個故事在心頭,我們經過時,略略瞟一眼,卻無一人好奇的上前攀談。(皇帝不稱朕/胡丹答題)


皇帝不稱朕


很多臺灣雖然和我們同一民族,同文同語言,沒有語言溝通的障礙,本來不應該有什麼誤會。

不過你如果去臺灣旅遊,和當地人交流還是有一些東西要注意。畢竟兩岸分治了一百多年,很多風俗習慣甚至法律和大陸已經有些不同。

一,不要過於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更不要指望通過你的宣傳能夠促進兩岸統一。而這種做法只會讓臺灣人生厭,雖然可能表面沒有說。

二,不能有種族主義、性別歧視、歧視同性戀等方面的言論。這種話在大陸可能沒事,但是在臺灣可能就已經違法了。比如叫一聲黑鬼、女人沒用這樣,本來是無心之言但是在臺灣可能就是上綱上線。

三,避免性騷擾。臺灣對於性騷擾的認定很寬泛,語言、行為、甚至你對別人外貌的評價,甚至冒昧地拍一下異性、在社交APP上發個曖昧符號表情可能都算是性騷擾

四,不要對臺灣的城市面貌,政治活動過多評論,比如說臺灣的城市真破等。

五,注意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自由。臺灣很多來自東南亞的穆斯林,本地人也多有信仰,這必須應該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不要妄加評論。

其實也沒有太多注意的,人和人能夠保持尊重、平等溝通,尊重別人的風俗習慣就可以了。


武大東湖


去年九月底十月初,奔著小時候語文課本里《日月潭》對日月潭美景的描述,以及後來對臺灣的瞭解,就去臺灣旅遊了一圈。因為現在網絡很發達,對臺灣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很多東西還是必須親自去感受,去體會才更接近真實。
我花了一週多的時間,環島一週。臺北、臺中、南投日月潭、高雄、屏東墾丁、花蓮等都去了,基本上對臺灣有一個大體的瞭解。




(臺北市夜景)

要說臺灣的風景,我覺得也只能算是一般。主要是比較文藝範。自然景色的話,還真比不上大陸。畢竟只是一個島嶼,也就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雖然有山有海,但是與大陸的美景是不能比較的。日月潭、太魯閣這樣的地方,大陸多的去了。而海岸線,東部雖美,但我感覺我去過的廈門、深圳海邊也有那麼美。不過,我覺得臺灣的人,素質還是挺高的。可能是旅遊業發達,他們的服務態度值得稱讚。對人的誠懇與熱情,服務之周到,大陸可能還需學習進步。


關於問題,不能和臺灣人聊哪些話題,我覺得倒是沒有那麼多忌諱。大陸人怎麼樣,臺灣人就是怎麼樣。有的人說不能聊政治話題,其實這也看人。跟多臺灣人只關心糧食,並不關心盾牌。我遇到的一個臺灣小妹妹,大學還沒畢業,在花蓮旅遊。聽說我沒買去臺北的火車票,怕搶不到票,特別熱情幫我買了票,當然是我付錢。生怕我不會取,還帶我便利店(7—11)取票。一路上我正好問到這個話題,然後她說什麼都可以說。我說你們這邊不是很忌諱聊政治話題嗎?她說也不是每個人都這樣,至少對於它來說無所謂。除了一些比較憤青的人,你聊了這個話題,只不過人家不搭理你罷了,還能把你吃了不成。

當然,作為一個現代文明人,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也不可能直接去聊一些私事,我們大陸人不也不喜歡和別人聊自己的私事嗎?
雖然說,臺灣人素質比較高,但並不代表他們的生活習慣,文化氛圍與忌諱和大陸人不一樣啊。臺灣人和大陸人都是中國人,他們絕大部分都是漢族,所以跟大陸人其實是一樣的思想。大陸不能聊的話題,臺灣也不能聊。大陸能聊的,臺灣一樣可以聊。

至於臺灣的高山族,他們有什麼忌諱,我就不知道了。畢竟臺灣的少數民族同樣很少,並且也漢化了許多。


遠方君遊中國


臺灣是我國的領土,假如我們去臺灣旅遊,可以看看寶島的風光,嚐嚐寶島的小吃,和臺灣人聊聊,當然是大家感興趣的話題。涉及到個人隱私的我們不聊這是尊重別人,但我不讚稱不能聊統一的話題。臺灣人是中國人,終久會回到自己的祖國,我們這也不敢聊,那也不敢聊到什麼時候。臺灣當局敢愚弄臺灣民眾,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揭開這個騙局。

現在在臺灣島內,統派連五星紅旗都能打出來,公然號召全國統一。假如我們唯唯諾諾在與臺灣民眾聊天中也不敢亮明要求統一的觀點,會被對方小看的。臺灣人表面上不說,實際多數人綠色恐布還是有看法的。誰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宗來自哪裡,只是環境氛圍不好,不願說罷了。形式比人強,現在大陸這麼強大,臺灣人的觀念己開始變化,今後會越變越趨向於統一,加點油,加點柴是時候了。

談到臺灣南部綠營部分,綠營也不全是李登輝,陳水扁那樣的臺獨分子。綠營的基層群眾多是普通人。他們參加綠營多是對國民黨在臺灣的統治不滿,真正的臺獨分子是極少數的。這些人在歷史上和大陸沒有仇恨,沒有歷史包袱,有一天,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就會應者雲集,站在統一的大旗下。

當然我們去臺灣旅遊不是去辯論的,也不是去找不愉快的,如有機會,我們應該說出自己的主張,和統一的理由,臺灣是祖國的孩子,愛它,但不要寵壞它。假如場合不對,氣氛不合,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祖國的統一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並不會因為某些人的不高興,不願意就會推遲或阻止,我們首先要有信心,而且這種信心也要讓臺灣人民感覺到。


天太2


我看很多人說不與臺灣人聊臺獨或統一,聊他們的民主,我是專門來聊聊他們的民主以及他們錯失的大陸發展機遇!

美式民主是需要始終有足夠的財富來分配給社會!以滿足各陣營的利益!一旦他國內發展停滯國內矛盾就會爆發,各相關利益群體或者說各即得利益體就會相互內耗!所以美國才會經常發動貨幣戰爭或直接戰爭,一是為美國攫取利益,二是轉移國內矛盾,三是推動國內軍工業發展!軍工業發展了又能為美國發動更多的利益戰爭!如此循環造就了現在的美國!至於日本,首先他是君主立憲制,跟美國是有差別的,然後他有自己的經濟改革,最後是他願意給美國踏踏實實做狗,所以早期美國的大部分落後生產技術和設備轉到日韓,造就他們以前初期的發展,後來這些轉到臺灣再轉到大陸!尤其轉到大陸的三十年,日韓從中國賺取了十分驚人的財富,這是日韓再一次提升的原因!日本在得到初期發展後本國工業得到極大提升,就像現在的中國依靠三十年的發展現在也提升了很多一樣,所以日韓的成功都不是因為什麼民主體制成功獲得的,而是因為抓住了兩波發展機遇而成了發達國家!而反面教材就是臺灣了,臺灣吸收了第一波得發展浪潮,結果放棄了第二波中國的發展,轉而搞政治意識形態,讓整個臺灣一直內耗,以至於我們現在都有點瞧不起他了,他本可以和日韓一樣成為發達地區的!最後一點,日韓受中華文化影響,民眾骨子裡都是比較自強團結(也可以理解為國家民族觀念比較重)的,所以民主的內耗不是很明顯,韓國這兩年有內耗的趨勢,但棒子一直還是很團結的,從三星的成功可以看出,所以以後會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沿海地帶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經完成了以前日韓臺式的第一波發展,因為我們巨大的市場甚至比他們發展的更好!現在我們將淘汰的設備和技術正往中西部,南亞,中亞,非洲遷移,做得事就是以前日韓臺在中國東部沿海做的事情!而這個過程是我們又一波發展的開始,但在我們開始這個過程的時候,美日印跳出反對,以前的TPP,現在的印太政策等,為得就是阻止我們的新一輪發展!但我們又不得不往前衝,因為沿海要進入新一波的工業提升就是AI,如果不在AI普及以前完成轉移,這些東西都會被淘汰!我們就失去了一波賺錢的機會!實際上印度市場才是我們轉移的最佳目標,市場大,人多相對落後,可以接受我們遷移的技術和設備。可惜印度被美國引導幫著美國圍堵中國,讓我們白白損失一大機遇!

最後奉勸臺灣民眾!民主和專制都是為政治服務的!所以灣灣不要覺得民主有多了不起,真正保護群眾利益的是司法!一個國家的法律是否公平公正,司法是否獨立,司法是否可以可以監管政府權力才能保證自身的利益。從最近臺灣民進黨不停的踐踏法律來看,你們的民主就是笑話,全是利益內耗!中國的法律水平或許還沒到美國的程度,地方政府的權力大於法律的現象還普遍存在!但比較十年二十年前我們一直在進步!我相信中共也可以慢慢讓依法治國的夢想實現,我們一樣可以過上更加合理更加優秀的社會!但在這之前都需要我們愛國人士和法律專業人士不停的努力,而你們有機會參與到這麼龐大的事業,甚至是創造一個未來帝國的時代!希望你們珍惜


職場娛樂


在留學時代,在學校裡認識有幾個聊得來的臺灣同學。由於並無語言方面的門檻,因此我們幾個經常在一起聊聊社會新聞和生活瑣事。除了各自明顯的口音差異之外,大家並無其他區別了。長此下來,大家的校園生活並無什麼波瀾。

只不過,當老師在討論一些涉及到政治、文化、經濟方面的話題之後,臺灣同學似乎會有些變化。經濟、文化的話題還好,大家傳承的都是差不多的內容,大同小異的認識還是有的,不值得奇怪。但是聊到政治,班上有些“方向正確”的同學就明顯激動起來。相反臺灣同學們就顯得比較安靜一些。還有聊到就業方面的現實問題,他們的回答也有些模稜兩可,曖昧。

有這種情況,我不否認有可能是個人性格因素。即使是同一個城市、同一種文化、同一個環境裡成長的人,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差異,這是很正常的。由於歷史原因、政治因素所造成的情況,我們這些個人無法改變,只能是在交往過程中去儘量避免觸及。所謂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明知道前面那個開關觸發了就會有一連串的坑等著的時候,我們就更應該慎之又慎,大家都是成年人,有理智,懂思考。不要以為隔著一個屏幕,就能躲在後面沒人認識地大放厥詞,扮演者正義的鍵盤手。

當然了,如果不確定對方能夠接受的底線在哪裡,特別是兩岸一些敏感的熱詞、新聞,我們更應該去有意識地選擇迴避,又或者有禮貌地詢問對方是否在意繼續聊下去。這樣做的話除了避免尷尬的局面之外,還能顯示自己有修養,懂得尊重對方感受的想法。


小眼睛的日常


感覺臺灣人都還好吧,一般的問題也都能聊,感覺也沒有說有什麼特別不能聊的問題。我覺得其實人都是一樣的,不管是哪裡的,對於陌生人和他們閒聊,只要雙方掌握一個度。注意說話的方式,其實應該問題都不大的。更何況你是去旅遊的,他們也都知道大陸游客多,注意下說話的方式,不要太促及他們個人的痛點或者在意點,其實問題都不大了。

相對來說,可能兩岸關係這個點會比較敏感。但是也不是說對於這個點,是什麼都不能說的,關鍵就是看你用什麼方式去問這個問題。有些臺灣人就會很有興趣跟你聊這個話題。也會有自己的觀點。我之前好幾次去臺灣,都會有臺灣人,很調侃的主動跟我說臺灣的選舉文化、還會說一些選舉的八卦,有些還會評論一下那些候選人。

我就記得當時有個臺灣的出租車司機,就跟我說,一般到了選舉的時候,那些候選人有些為了拉票都會送一點錢,但他們很多時候會把錢收著,然後真正到了選舉的時候,還是會該幹嘛就幹嘛。說的時候司機還一臉的賊笑,很有意思。

對於兩岸關係,我也有跟很多臺灣人聊過。我聊到了那部分臺灣人,其實他們也都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覺得這是政府的事情。只要老百姓生活過的好,其實他們也都不太在意。但目前來看,他們也是很反感蔡的。因為蔡的舉動,讓他們做旅遊生意的這部分人,生活水平下降了很多,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所以說真的,我覺得跟臺灣人聊天,其實真是沒有說什麼絕對不能說的話題。因人而異吧。不要用太激烈的言辭,大家和和氣氣的聊天,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千帆遠澋


當然我們去臺灣旅遊不是去辯論的,也不是去找不愉快的,如有機會,我們應該說出自己的主張,和統一的理由,臺灣是祖國的孩子,愛它,但不要寵壞它。假如場合不對,氣氛不合,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祖國的統一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並不會因為某些人的不高興,不願意就會推遲或阻止,我們首先要有信心,而且這種信心也要讓臺灣人民感覺到。

中國沿海地帶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經完成了以前日韓臺式的第一波發展,因為我們巨大的市場甚至比他們發展的更好!現在我們將淘汰的設備和技術正往中西部,南亞,中亞,非洲遷移,做得事就是以前日韓臺在中國東部沿海做的事情!而這個過程是我們又一波發展的開始,但在我們開始這個過程的時候,美日印跳出反對,以前的TPP,現在的印太政策等,為得就是阻止我們的新一輪發展!但我們又不得不往前衝,因為沿海要進入新一波的工業提升就是AI,如果不在AI普及以前完成轉移,這些東西都會被淘汰!我們就失去了一波賺錢的機會!實際上印度市場才是我們轉移的最佳目標,市場大,人多相對落後,可以接受我們遷移的技術和設備。可惜印度被美國引導幫著美國圍堵中國,讓我們白白損失一大機遇!

有這種情況,我不否認有可能是個人性格因素。即使是同一個城市、同一種文化、同一個環境裡成長的人,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差異,這是很正常的。由於歷史原因、政治因素所造成的情況,我們這些個人無法改變,只能是在交往過程中去儘量避免觸及。所謂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明知道前面那個開關觸發了就會有一連串的坑等著的時候,我們就更應該慎之又慎,大家都是成年人,有理智,懂思考。不要以為隔著一個屏幕,就能躲在後面沒人認識地大放厥詞,扮演者正義的鍵盤手。

現在在臺灣島內,統派連五星紅旗都能打出來,公然號召全國統一。假如我們唯唯諾諾在與臺灣民眾聊天中也不敢亮明要求統一的觀點,會被對方小看的。臺灣人表面上不說,實際多數人綠色恐怖還是有看法的。誰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宗來自哪裡,只是環境氛圍不好,不願說罷了。形勢逼人強,現在大陸這麼強大,臺灣人的觀念己開始變化,今後會越變越趨向於統一,加點油,加點柴是時候了。

只不過,當老師在討論一些涉及到政治、文化、經濟方面的話題之後,臺灣同學似乎會有些變化。經濟、文化的話題還好,大家傳承的都是差不多的內容,大同小異的認識還是有的,不值得奇怪。但是聊到政治,班上有些“方向正確”的同學就明顯激動起來。相反臺灣同學們就顯得比較安靜一些。還有聊到就業方面的現實問題,他們的回答也有些模稜兩可,曖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