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易县龙山的洞穴有多神奇?

探访易水龙山

《陋室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河北易县有这么一座山,虽然它海拔只有二百多米,但它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它的古名叫龙山(又名龙迹山)现名团山,坐落在易县南石楼村村西。看上去它是很普通的一座小山,却因山上有“燕之龙兑”而名扬四海。“龙兑”由于久负盛名逐渐替代成了这一带的地域名称。

2018年3月的一天,我们一行数人从县城出发到达南石楼后,首先来到龙山(团山)脚下,正当犹疑准备问路之时,遇到了一位正要到西沟地里看墒情的村民老张。真凑巧,对龙山的故事他还略知一二,他告诉我们说,村里正准备开发这里呢。按照他的指引,我们顺着西沟又驱车一华里,跨过一座小桥后停车。

沿着大肚子岭我们盘旋而上,初春的阳光伴着嗖嗖凉风,脚下踩着刚返青的小草,双手拨开漫山荆棘和酸枣树刺,小心翼翼地向前攀爬,天虽然有点冷,但身上还是渐渐出了汗,感觉身上冷热交加。山越爬越高,路越来越难走,先是登上大肚岭肩膀,最后跨过最陡峭的几步,终于到达山顶。

山顶地势较平坦,呈偏东西走向,中间较高,两头较低。地面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站在高处向下面瞭望,四周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南边的易水河从山脚下缓缓流过。

经仔细寻查,在稍偏东中间找到像大口井一样大小的地坑,坑沿四周及洞壁全被野草杂树簇拥着,这就是所谓的龙山地穴。究竟它存有什么奥秘,目前我们根本无法搞清楚。村民告诉我们,在八十年代初期,曾有人组织钻地穴探查,由于当时条件和设备都很简陋,进到穴中三四个小时后无法再向前就停了下来,后来又有参与探穴之人得了怪病,一时给本来带有神秘色彩的龙山地穴增添了恐惧,此事从此搁浅再无人提及。

司马迁作《史记》时,把发生在龙兑这一地域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记载下来,才使得易水龙山“燕之龙兑”这一名胜历经千载流传至今。《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载:孝成王十九年(前247年),赵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正义括地志云:“北新城故城在易州遂城县西南二十里。按:遂城县西南二十五里有龙山,邢子励赵记云‘龙山有四麓,各有一穴,大如车轮,春风出东,秋风出西,夏风出南,冬风出北,不相夺伦’。按盖谓龙兑也。”这就是燕之龙兑之来历。《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载;项羽即以死,汉王为帝,其秋(指高帝五年,即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反,(郦)高以将军从击荼,战龙兑(脱),先登陷阵,破荼军易下。以后历朝有关史料如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明陈仁锡《潜确类书》、《明一统志》、《方舆纪要》,以及民国县志稿等对此事都曾有记载。

在山四周半山腰处果然各有一洞(穴),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看到了北面和西面的两个洞。村民老张说,以后有条件开发的话,修一条围绕山四周的盘山小道,就能看到遍布在四个方向的洞。

南石楼西北一华里处,北石楼西南,有一小山包,山上怪石嶙峋,比比皆是,布满整个山包(只是现在由于挖怪石能创收,此景破坏严重),其形状如人的骷髅,又似龙的体型,这是人们传说中远古时期有人和龙经过留下的痕迹,这里是否就是龙迹山?

易县龙山的洞穴有多神奇?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龙山文化远不止于此,那里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和“易水”“易经”有关美丽、神奇的民间故事及传说。据传,龙山一带常有异人活动,似龙飞跃,火龙奔驰,雨后还有足迹。异人曰:日为阳月为阴,吾乃日月合一,名易也。伏羲氏首领太昊闻知龙山有异人,便来龙山与异人学艺,始创先天八卦图。故这里的河被先民改成易水,伏羲八卦演变为“易经”。

我们一边走一边和老张攀谈,热情好客的老张向我们介绍了南石楼的情况。南石楼村依山傍水,风水宜人,是个古老的村落。他带领我们观看了村中的古井,井旁的古槐和数千年的古石臼,还有村边山脚下的古桑,这些物证无一不向世人讲述着这古老村庄的前世今生。

最后我们登上了村边制高点---飞龙岗,南北走向的一条长长山岗,其下方恰好有一深水池塘,这情景酷似飞龙下山喝水,谓只龙吸水;向西北方向的卧虎岗望去,抛尾西南,头向东北的一只老虎斜卧于龙山脚下。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村中全貌一览无余,村民老张有感而发,对今后美好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他告诉我们,村里的人们正准备配合美丽乡村建设,把南石楼村打造开发成有山有水有古迹的旅游风景区,大伙信心可足啦。

2018年5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