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古窯鎮的手藝人丨張新中,匠心築夢!

他們是大國工匠

古窯鎮的手藝人丨張新中,匠心築夢!

山東省特級陶瓷藝術大師張新中

在山頭古窯鎮,也有這麼一群人,

他們數十年如一日

追求匠心的極致化

傳承和鑽研

專注和堅守

為的是把從祖輩們手中接下的老手藝傳下去,

讓更多的人感知和了解傳統制瓷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深邃印記!

“刻瓷”追夢人

古窯鎮的手藝人丨張新中,匠心築夢!

2017第九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上作品“古窯記憶”

陶瓷藝術大師張新中出生的地方是中國陶瓷文化重鎮,歷史積澱頗深。1984年從博山陶瓷廠陶瓷技校畢業後,被破格選入科研所從事陶瓷美術創作。科研所除了工業物理陶瓷科研人員外,均是在工藝美術方面出類拔萃的人才,有全國知名的“馮氏兄弟”等老資格的創作設計前輩。

他一邊攻讀中國書畫函授大學,一邊拜馮乃莊、馮乃江、紀榮福等名家為師,刻苦學習陶瓷創作和刻瓷技藝。經過張新中的不斷努力,刻瓷藝術中那妙不可言的工藝以及引人入勝的美感,使得張新中深深的愛上了“刻瓷”藝術。

陶瓷藝術大師張新中擅長陶瓷手繪、刻瓷(尤擅肖像刻瓷),兼工陶藝術設計。作品在全國、全省和國際陶瓷評比中榮獲金、銀、銅獎近百項。魯青瓷刻瓷作品《蹴鞠》榮獲第五屆中華民族藝術珍品節陶瓷類唯一“金獎”,在國內首創了“噴彩刻瓷”和“匣缽泥堆雕刻瓷”等新工藝,曾多次為國家領導人、外國總統及藝術界名人刻制肖像。作品被諸多博物院及國內外知名人士廣為收藏。近百次圓滿完成國家、省、市領導出訪刻瓷禮品任務,刻瓷作品《孔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收藏,刻瓷作品《泰山覽勝》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古窯鎮的手藝人丨張新中,匠心築夢!

傳略和作品載入《山東陶瓷藝術大師作品集》、《中國陶瓷畫刊》、《中國陶瓷藝術名人錄》、《世界華人藝術名人錄》、《中國陶瓷百年史》,眾多作品成為國家、省、市政府對外友好活動的禮品。

在2016年第十六屆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張新中被評為山東特級陶瓷藝術大師。陶瓷博覽會首次運用微信平臺與廣大市民進行互動,開展“2016市民喜愛的好陶琉評選,對50件大師的陶琉藝術大作進行公投,張新中大師以12000餘票獲得了“最佳人氣獎”和“最佳創新獎”。

首創“噴繪刻瓷”和匣缽泥堆雕刻瓷技法

1994年張新中的浮雕刻瓷作品《春韻》,這是他在刻瓷界名聲大噪的一件作品。在20寸的盤面上調動全部藝術手法進行創新,以表現春意盎然為主題,用浮雕、堆雕、噴繪、窯變、刻瓷等陶瓷藝術手法,在國內首屈一指。

“彩繪刻瓷”,是在盤子和瓷板的生坯上按照構思,將不同的彩釉按不同構思進行施釉,然後放入窯中經1200攝氏度的高溫燒成後,得到與構思相近卻不同的一個彩色瓷盤,然後再根據盤(板)上下不同釉色所變化出的不同畫面,進行再一次創作。或表現大漠、表現農林、表現山川、表現大海。作品《雙魚圖》,按照常理來說這個作品的載體“瓷盤”是一個次品盤,因為這個黑釉盤在燒製過程,白色部分是因為窯火過大窯溫過高造成消色,瓷盤的中間還佈滿了氣泡。在張新中大師眼中,“瑕疵”也可以利用的恰到好處。他仔細揣摩,充分利用了這一窯變特點,將那斑駁的氣泡變成了漂亮的魚鱗,以浩瀚江河中魚兒現貨的生面來表現“節能減排,留住青山綠水”的環保主題概念。


古窯鎮的手藝人丨張新中,匠心築夢!

古窯鎮的手藝人丨張新中,匠心築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