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日軍順風順水時為啥沒一口氣打下印度?要打恐真“一億玉碎”了!

二戰時期,日軍橫掃東亞和東南亞,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被日本侵略過。但讓人感到好奇的是,日軍在順利攻佔緬甸後,卻沒有趁機打下印度,與德軍會師中東?

隊友不給力拖累了日軍西進計劃

二戰期間,日本與德國結成軸心同盟,妄圖以東經70度為界重新瓜分世界。按照事先約定,日軍應進攻印度,幫助德國摘下“英帝國皇冠上的這顆鑽石”。

日軍順風順水時為啥沒一口氣打下印度?要打恐真“一億玉碎”了!

圖: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範圍

然而,隨著戰爭的逐步推進,德國開始漸漸感到不支。1943年5月,美英盟軍攻佔突尼斯,“沙漠之狐”隆美爾終究還是敗給了蒙哥馬利,德軍北非戰役宣告失敗,德國妄圖控制蘇伊士運河,進而威脅英國對印度統治的戰略企圖成為泡影。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先後佔領了菲律賓、馬來亞、緬甸和新加坡等地,其西進獨霸印度的野心不是沒有。但由於戰線拉得過長(日本陸軍深陷中國戰場無法抽身,海軍正與美國在太平洋展開激戰),兵力已是捉襟見肘,於是在失去德軍策應的情況下,不得不止步於緬甸。

日軍順風順水時為啥沒一口氣打下印度?要打恐真“一億玉碎”了!

日軍順風順水時為啥沒一口氣打下印度?要打恐真“一億玉碎”了!

圖:攻佔東南亞後的日軍

由於兩國都沒有實現預期目標(德國要擊敗英國,奪取中東和地中海的控制權;日本要順利佔領中國,在太平洋能穩住美國),中東會師的計劃不得不擱淺。

印度缺資源,冒險對印作戰得不償失

在攻佔緬甸後,日軍之所以停下侵略的步伐,一方面是因為戰線拉得過長,另一方面是日軍覺得印度就像個雞肋,冒險對印作戰可能得不償失。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印度雖然國土面積大,卻是個貧油國。日軍攻佔東南亞,是為了奪取印尼的油田、泰國的大米、馬來亞的橡膠,還有奎寧和有色金屬等資源。攻佔印度無法獲得上述資源,壯大日本的國力和軍力。

與此同時,英美兩國在印度駐有重兵(有英軍、英印軍和美國航空兵等上百萬人),日軍要想打敗對手,並控制印度廣大地區,必須投入大量的兵力兵器(有人粗略算了下,至少需要投入20-30個師團,並配套上百艘護航軍艦)。這與日軍的戰略目標(鞏固在中國的統治,在太平洋頂住美軍反攻)背道而馳,冒險對印作戰對日本來說划不來。

日軍順風順水時為啥沒一口氣打下印度?要打恐真“一億玉碎”了!

圖:英國在印度駐守的英印軍

最後冒險一試,遭遇“開戰以來最悲慘的一次失敗”

隨著第一次緬甸戰役勝利,日軍與退往印度的英軍在緬甸形成對峙。1944年初,為清除英軍反攻緬甸基地,同時切斷盟軍對中國的運輸線,日軍下達了英帕爾(英帕爾是印度與緬甸交界地區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有譯為因帕爾)作戰計劃,由號稱“小東條”的牟田口廉也指揮緬甸第15軍進攻印度。

日軍順風順水時為啥沒一口氣打下印度?要打恐真“一億玉碎”了!

圖:英帕爾戰役圖

日軍順風順水時為啥沒一口氣打下印度?要打恐真“一億玉碎”了!

圖:牟田口廉也

1944年3月,日軍在匆忙進行戰爭準備後,隨即派出約10萬人的兵力,只帶著15天口糧和每人100發子彈,越過邊界地區的欽敦江,向英帕爾發動攻擊。

結果因為忽視後勤保障,又遇上當時瘧疾肆虐,和英印軍打了半年後倉皇撤退,一戰損失了5.3萬人,盟軍也由此一扭頹勢,在印緬戰場轉入總攻階段。英帕爾會戰因其損失慘重,被日軍稱為“開戰以來最悲慘的一次失敗”。

最後小編也腦洞大開一下,如果日軍在1941年就進攻印度,那麼勢必要從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抽調重兵,那麼這兩個主戰場的反攻可能1942年就開始了,日本戰敗投降恐怕也堅持不到1945年了,而且由於當時還沒有原子彈聯軍必然登陸本土打,恐怕真的就要“玉碎一億”了。到時候中國的14年抗戰,可能就會縮短到12年甚至11年。您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