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太極拳中的“定勢”

定勢在太極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它不僅貫穿於習練拳架套路的始終,而且還貫穿於推手以及散手等全部過程。

太極拳中的“定勢”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

定勢在太極拳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按照物理學原理,任何物體只要重心穩定,物體則安全,相反則易傾斜歪倒;行拳之人若自身重心不穩,即便是習練拳架套路也是搖搖晃晃,極易失去重心而架勢不穩;

二是人體不失重心,就能夠“支撐八面”,如與人交手,也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條件和首要前提。

三是氣沉丹田的中定,是我們通過習拳來進行養氣、練氣的基礎,因此它也是一門養生之道的功夫。掌握了該門養生功夫,遠比只比划拳式鍛鍊身體的人獲益更多。

太極拳中的“定勢”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

習拳者要在行拳過程中熟練的掌握、運用定勢,就必須要在以下五個方面多下功夫。

一、力求心態沉靜

不論在行拳前還是在行拳過程中,行拳者首先要求自己心態沉靜、心情放鬆、意念集中、情緒穩定,努力達到一種無物無我、與外界渾然一體的境界。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地用心感受身體各個關節部位的變化,不斷地體會太極拳中的各個動作要領,不斷地領悟意、氣、勁在各個拳勢中的具體體現。另外,時間和地點對於練拳者也很重要。應選擇氧氣充足、環境優美、人員不多的地點;根據自己的生活作息習慣,設置身體最宜、心情最佳的時間段;自己單獨練拳。這樣習練下來,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力求全身鬆開

全身鬆開是習練太極拳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氣沉丹田的首要條件。身體不松則經絡不通,經絡不通則氣血阻滯,氣血不行就無法氣沉丹田,而所謂中定就是氣沉丹田的功夫。所謂放鬆,不僅是表現在松腰收胯、沉肩墜肘、含胸拔背等方面,更體現為在習拳的運動過程中將骨骼關節全部鬆開,並隨著拳勢的不斷變化,有意使自己的骨骼韌帶放開、拉長、伸展,似有一種非常沉重的感覺,這才是“放鬆”的完整含義。

三、力求呼吸自然

在習拳過程中要求呼吸自然,是氣沉丹田的一項基本要求。呼吸時不僅要求深、勻、慢、長的節奏,還應該隨著拳勢的變化有意調整自己呼或者吸的起止點。一般來說,在一個拳勢動作結束時呼氣也自然終結,隨著下一個動作的開始自然轉入吸氣;起落動作起是吸落是呼;開合動作開是吸合是呼;蓄髮動作蓄是吸發是呼。呼吸配合行拳只有在習拳多年並且呼吸與行拳速度一致的情況下才可進行。初學拳者一般要求動作宜慢不宜快。

四、力求拳架規範

身體姿勢平整、拳架規範則全身筋骨經絡均能鬆開,其結果是身體軀幹自然下沉,因此拳架規範是氣沉丹田的根本要求。心得其靜、形得其正,方能內外都可放得下。要拳架規範,就必須嚴格按照名師或者書本教材的要求一絲不苟認真習拳,不得有一點馬虎。傳統太極拳的拳架套路,是幾代太極前輩們的知識與經驗的結晶,它既符合人體生理結構的原理,有助於人們養生健體的需求;還非常適合技擊實戰的需要。

五、力求時時中定

在行拳練功吋,要求每招每式、每一動作都要遵循中定原則。在與人交手(或者練習)時,在任何時間、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失去中定。要在動態中保持中定,首先要做到“形體動,心乃靜”,時刻保持氣沉丹田之狀態;其次要做到“腰腿動,身乃正”,時刻保持重心穩定之狀態;第三要做到“無過不及”。在不發勁或不動以及在發勁時,不論前進或者後退,重心都不可過之或者不及,以免發生偏倚以給對手造成可趁之機。

太極拳中的“定勢”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能做到不喜、不怒、不哀、不樂,淡然面對一切,遇事冷靜並善於思考,以中正之心妥善處理問題則更為不易。而掌握中定之原則,不僅對我們強身健體有益,而且對我們的人格、人品、人性的修養亦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