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太極拳高深境界,“體若童柔”,為你深度解讀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低手下心,不出功夫。淺吟低唱,或見真情。千古風流人物,被人津津樂道。以身殉道之人,令人感慨萬千。求不到,就積澱。打不出來,就拐個彎兒。練拳不能與師父離心離德,一個真心的教,一個誠心的學,才會起效果。能力挽狂瀾的人,哪個不是歷盡滄桑。世間難過是回首,不堪回首月明中,誰人背後是滄海。苦中且做樂。獨上西樓,挽清酒一杯。晚風穿堂,醉邀三尺龍泉。善變是人心,彌遠是江湖。有真傳,就會失傳。上古連山歸藏,為何只見周易。人不能算計,越算計越沒。練拳不能敷衍,最終一無所獲。謀定而後動,料敵於先機。佈局是邏輯思維,奇招是跳躍思維。你引以為傲的,也許人家早知道了,別鬥智,多言情。劉邦問韓信,我能帶多少兵?信說,十萬。邦問,你多少?信說,多多益善。邦笑道,我不如你。信曰,大王之能,不在千軍萬馬,唯能識人。正所謂,大風起兮雲飛揚,安猛士兮守四方。

太極拳高深境界,“體若童柔”,為你深度解讀

體若童柔,武術諺語。意為,練武之人,柔功高深,將身體練得如孩童般至柔,多用來形容內功高深者。練拳最忌諱什麼?就是僵。一起手,就僵,還不如不練。有生命的東西,都柔軟。小草,可頂開岩石,溪水,可積流成瀑。天下至柔,馳騁天下至堅。只有虛空,才無堅不摧。練拳要柔和,能體會空間為何物。體感需要培養,柔和,可提升感知度。體若童柔,太極拳柔化高深表現。周身軟如棉,又能陡然,運勁如鋼。好似空衣掛寶樹。抻也好,拔也罷,最終都要求個柔勁。打不開間架,是不放鬆。練鋼不容易,練柔更不容易。動的輕柔,變化就多,著眼於輕,輕來自於柔。能輕能沉的,叫功夫。體若童柔,為何練拳要柔,就如同好鋼都韌,一個道理,火候問題。僵力,厲害不厲害,也厲害,強度也非常大,但有個致命之處,就是不持久,退的太快,四十之後再練僵力,難免有損身體。有人練一輩子拳,錯了,練得直吐血,但還練,退的太快,捨不得呀。僵力變化少,周身被綁束,難以發揮。

太極拳高深境界,“體若童柔”,為你深度解讀

體若童柔。凡是柔的,活的,有餘地的,都能持久。上來三斧子,拿不下如何?不是所有人都比你弱,也有實力相當的。別一味求剛猛,要拿柔練鋼,就得法了。打拳為何老強調動態,僵化的東西,怎會有動態。筆活,字就能躍然紙上。勁柔,拳就能法密如龍。如何練體若童柔?往僵的反面練,就是松。松,是太極拳魂。沒有松,出不來沉。開始練反而感覺,勁越來越小,這是退本力階段,久而久之,會生出棉沉之勁,這是長出了柔勁。所以說,掤勁不是撐胳膊的勁。松得好,心就得靜。神經一緊張,動態就拔根,該抻長的擺了短,該放下的沒放下。圓出柔,方出剛。武功,莫不是剛柔相濟。彆著急打拳,先看能不能靜下來,心浮氣躁,就別練了。孩童天真,心無雜念,一派天然。成人反倒糾結,心如雜草,萬念噴湧,受慾火煎熬。人怎麼老的,雜質堆積,周身不通透。體若童柔,先要寡思少欲。打拳,別什麼都想兼顧,先顧及主要法則,比如心靜用意,之後放長,腰脊帶頭,重心轉換,勁路調配,節節貫串等。這個世界,由諸多條件促成。有物質條件,也有人文環境。打拳也是,差一點,就差很多。少一味藥,就沒見效。菜做的多好吃,就是鍋燒乾了。世間那件事,不是因緣具足,才成的。又有那件事,不是條件欠缺,而擱淺的。武學原創文章,頭條號太極浮屠。正所謂,身軀似童柔 活血潤周身。又道是,塔本無縫,真如不動。說此經處,湧出虛空。

太極拳高深境界,“體若童柔”,為你深度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