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真傳系列一:楊露禪在陳家溝究竟得了什麼真東西?

解碼真傳系列一:楊露禪在陳家溝究竟得了什麼真東西?

有很多太極拳師善於演示樁功,那一套的本質就是扎個步子跟人頂。他讓人推自己時,是必須按照他的規矩跟要領去做的。就好比讓人用手掌按著自己的胸口,然後說怎麼推不動的。其實道理很簡單,他就是前身微微俯衝一點,用身子壓在人家腕子上,讓人家的力氣在各個關節都打了折扣,本來就使不上力氣。跟這種讓人使上力氣卻沒有辦法的功力完全不是一回事。

或者不接對方的力氣走所謂的轉化,然後玩不過了就突然來個擒拿手法讓人摔倒。真的沒有意思,玩擒拿就在實戰中擒拿好了,幹嘛還騙人抓著自己。

就真傳武術講,站著推不動,不過是一站的基本要求,確實算不得什麼。當然往往很多人站都站不穩當。別想錯了,五趾再摳地也摳不進去的,麻袋死沉是因為松到底了,跟醉漢難扶一個道理。這種勁,就是松到底又撐開來。看太極拳打得沉穩厚重、旗鼓帆張那種,不論是快是慢,就是在練這種筋骨之力。這種筋骨之力打人時也是直接的,能直接把拳勁透進去,不必拐彎抹角地纏絲玩擒拿了。

這也是楊露蟬在陳家溝得來的真東西。也依次形成了楊氏太極的新風格。只可惜後來一些聰明人又整理出了很多理論,慢慢的把拳變成浮雲一般的美好了。

樁功在實戰中的作用,是起到寸距離發力時的長勁支撐作用,可以在對抗中佔住主控地位。然而實戰求活不求死,只要有了這個根基就成了,不應該去額外較力。以此為根基,便是發揮拳法的透勁了,既然透勁都有了,完全可以去主動地起伏對手,讓對手有本事愛化化去。都做到不丟不頂了,能吞能化不要緊,往前一步撐死他。

後來隨著演變,大多的老師都不講究實戰了,在試手或模擬實戰中,也多是以點到為止跟這類“功力較量”為印證武學的方式了。這就形成了兩類錯誤的意識:

一個是認為自己先打著對方了,就代表著自己水平高了,往往忽略了實戰中的抗擊打能力,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被一點擊倒了。實戰及比賽中,打了人家幾十拳,結果被人一拳擊倒的情況經常有。增加了力量時,節奏也必然改變,很多幻想都就破滅了。

再一類就是二人站個樁步互相較勁,一旦頂在一起,就固定在原地通過各個方向的轉化來化解來力。這種貌似很容易把一些老師的“功力”對比出來,但實際也是過猶不及。因為實戰當機立斷,一瞬間的遲疑、滯留都有可能葬送了自己。除非二人真的纏在一起都不願意挪窩,否著實戰中沒有這種定在原地推推搡搡的局面。

只可惜,這一類的練習者多沒有這個概念,幻想能把自己練成一個球,可以做到接力瞬間的轉化借力,結果真把自己練成了人靶皮球。這種根基在武術實戰中,確實是有必要練成的,而且練成也不是難事,但是以定步樁功接原地轉化的打法,無疑是作繭自縛,跟實戰對抗差距甚遠。

樁功最根本的是上下中正、丹田歸位。所謂中正,就是上下一線,頭頂百會穴與海底會陰穴一線貫穿,兩腳湧泉穴與雙肩肩井穴泉井相通,如此渾身不背拙勁,沒有仰俯傾斜。丹田歸位,就是微微裹胯,使得脊柱抻直,自頭頸通肩背,跟腿腳連通一體。如果再能做到松肩降胛,垂肘活腕,手上也就跟肩背與腰胯膝足貫通了,如此周身一體,勁力通達。

這是文言一點的說法,通俗了講,就是站直溜了,先把自己站成一根棍,把脊柱那些個彎給拔直一些,假設頭上有壓力的話,讓這個壓力直撐到底,不要因為歪曲摺疊打額外承擔分量,那樣的話就需要調動肌肉調整了,也就違背了放鬆狀態。因為主幹撐起來了,餘外枝節就省出勁來幹別的了。這個狀態,就好似一柄收起來的傘。

當運動的時候,也不是簡單的調動局部肌肉,而是以筋骨的正卡位為先,使得骨節撐張起來,而不是簡單的抬起來。靜態的樁功,就是體驗這個,並且在歸位的情況下鍛鍊筋骨的過程,等熟悉了這種“筋骨運動”的狀態,做任何動作的時候,都就有了內勁的支撐了。這個狀態,又很像是撐起來的傘。

當然人比傘複雜得多,我們要練的,就是在任何運動時,都做到這種放鬆撐拔的狀態。如果還是抬著胳膊或者怎麼樣的模仿外形,反而會越練越僵,就把自己戰成跟頭棍了。

這只是第一步所謂骨節歸位的階段,只有做到了這個,才好進行下階段的松沉體驗。不然松也是松個錯的。松成了一灘爛泥就失去了筋骨了。(待續)

——鐵萼奇蘭國技武術論文精要

解碼真傳系列一:楊露禪在陳家溝究竟得了什麼真東西?

已出版國術實體小說三部曲:第一部《六合拳宗》;第二部《帝國鏢路》;第三部《真武百年》(即將出版)

鐵萼奇蘭(孫龍慶),自幼習武,項城張府武師傳人,得心意、形意、太極、八卦諸拳真義,祖上為鏢行世家,幼時耳濡目染,過往武林和拳師記憶深入骨髓。成年後遂追隨祖輩蹤跡遊歷,精誠求真,拳藝有成。有諸內而行諸外,乃援筆著作,以國術武技、商幫武行、民間武備體系為本,述拳真實深刻,鞭辟入裡;寫人風骨凜然,如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