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六運會」武術小科普:太極拳比賽

「汝州市六運會」武術小科普:太極拳比賽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導引術、中醫等的完美結合,它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作為一種飽含東方包容理念的運動形式,其習練者針對意、氣、形、神的鍛鍊,非常符合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對人類個體身心健康以及人類群體的和諧共處,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汝州市六運會」武術小科普:太極拳比賽

陳氏太極

陳式太極拳由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名奏庭,1600-1680所創。

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癢生,文武雙全,曾隻身闖玉帶山,勁阻登封武舉李際遇叛亂,為清廷在山東平定盜匪立過戰功,在河南、山東負有盛名卻不被清廷 重用。陳王庭報國無門,收心隱退,在耕作之餘,依據自己祖傳之一百單八式長拳,博採眾家精華,結合易學上有關的陰陽五行之理,並參考傳統中醫學創建陳式太極拳。

「汝州市六運會」武術小科普:太極拳比賽

楊式太極

楊式太極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楊露禪(名福魁,1799~1872)所創。

楊露禪,陳家溝太極拳名家陳長興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七代傳人。楊露禪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貴族,他們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太極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如跳躍、跌叉、震腳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縮小動作,使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後被推崇為“楊式太極拳”。需在此注意的是,楊氏太極拳分為養生架子與技擊架子,因此在習練時應當注意。

「汝州市六運會」武術小科普:太極拳比賽

吳氏太極

吳式太極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創。

全佑,楊式太極拳名家楊班侯弟子,習練太極拳以柔化著稱,架子斜中寓正、松靜自然、大小適中。推手時,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他根據自己的練拳感悟,在楊式小架太極拳的基礎上有所修訂。全佑之子鑑泉(1870~1942年),又名愛紳,從漢姓吳,自幼秉家學。民國元年(1912年),吳鑑泉在北京體育研究社教授太極拳,他對家傳的太極拳加以充實和修改,去掉重複和跳躍動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個松靜自然、架式緊湊、緩慢連綿、不縱不跳、長於柔化、獨具風格的新型拳術,人稱“吳式太極拳”。

「汝州市六運會」武術小科普:太極拳比賽

此外,還有武式太極、孫氏太極、和式太極等。

太極的理論思想

1.把拳術與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相結合

2.把拳術與中醫學中的導引、吐納等理論相結合,將氣功運用於拳術之中

3.把拳術與中醫學中的經絡學說相結合

4.綜合百家拳術之長,獨樹一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