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祕訣,教您叩開太極拳神祕的大門,窺探其奧祕

太極拳修煉的思考

十六字秘訣,教您叩開太極拳神秘的大門,窺探其奧秘

“中華大秘,藏於太極”。太極拳源於太極文化,集中國武術之大成。太極拳正是以樸實的身體哲理、顯著的健身效果和深邃的技擊技巧為世人所青睞。在“健康中國”的視域下,黨和國家幾次三番頒發文件:“弘揚傳統文化,發展太極拳運動”“太極拳進校園”“太極拳進機關”。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太極拳運動的推廣正逢其時。

在準備學練太極拳之前,必須有一些準備。既要有心理上的思想準備,也包括生理上的身體準備。只有在思想上、身體上有確切清晰的認識,才能有練好太極拳的可能。

首先,要做到“志堅”,要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與氣概。太極拳的練習是一個修行體悟的漫長旅途,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在練習太極拳之初就要在心理上有長時間的準備。因為太極拳的修煉,不僅要練體,更講究修心。既要苦練,又要智慧。它以“用反”的思維來處理日常生活,“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這些都是與我們平常生活相異而難於理解的概念,不是一時一式就可以參透的。太極拳練習看上去柔和緩慢,平淡無奇。其實,太極拳外形走弧線,內勁運纏絲,既要能節節放開,又能節節貫穿;既要“無過不及”,又要“不頂不丟”,所以,保證充足的練習時間是太極拳修煉的基本保證。

十六字秘訣,教您叩開太極拳神秘的大門,窺探其奧秘

其次,要“身恆”。拳諺有云:恆以出功。“預,則立”,習練太極拳者當立志,無志事不成。志者乃心之所向,只有在志向的指引下,習練者身體力行,踐履太極大道,形成一種“志於道”的身心倫理,即心專身恆。這要求太極拳習練者不僅僅止於以習得某些外在肢體動作知識為根本目的,而要求在身心踐履的過程中專心向學、恆以赴之、千錘百煉、百般磨礪,將“求道”的行為不僅轉化為培養道德意志的途徑,也形成一種自覺的道德實踐,於舉手投足間展現出太極拳習練者獨具的道德精神與氣象。

第三,“心專”。心專身恆,以“專”為前提,以“恆”為過程。“專心”才能“致志”,“有恆”才能“出功”。專,首先體現為專心致志,遵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先專心致志從某派太極拳開始,明瞭該派拳藝的風格特點,精髓要義;掌握該派拳式技術動作要領;熟悉勁路的運行和勁力的剛柔虛實的轉換。《拳論》有云:“斯技旁門甚多,惟理一慣”,現在,很多的太極拳練習者喜歡在練習的初級階段鬍子眉毛一把抓,陳、楊,吳、武、孫、趙堡、武當等等各門太極拳都練,最後只是學習一些不同的動作組合,天天在“上小學”,既沒有充分利用太極拳的健身功效,更不可能體會太極拳真正的精髓。其次,“專”,也必須彰顯堅定的習武志向。楊露禪十八年三下陳家溝問師求藝,百折不撓而終成一代宗師,開闢太極拳一片天地的習武軼事,正是習武者專心向武的典範。第三,“專”進一步體現為習練太極拳者對於技術動作的深入探究。比如,吳式太極拳祖師爺吳鑑全一個摟膝拗步,一個倒攆猴每天堅持幾個時辰的體悟研練10年之久,方練出一片神行的大氣概。在太極拳的習練時,對於某一動作的專心研練,並非簡單地無限次重複,而是要用心琢磨,在熟極而流的基礎上練出形外之形、法外之法、體味意外之意,一氣貫通、西山懸馨、應物自然,這才是“專”的深意。

“學貴有恆。”把太極拳作為一種文化,一種技藝來修煉和傳承需有終生求索之思想,一定要強調“恆”,否則,人生百年,際遇萬千,終無所成。只有那些“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非常之人才能以道制欲,長期忍受這樣艱苦磨礪,心無旁騖地修心練體。太極拳修煉“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最忌“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因為“長功不易,退功如潮”,功夫的增長本就需要持之以恆的鍛鍊。

十六字秘訣,教您叩開太極拳神秘的大門,窺探其奧秘

太極拳修煉,先從練“體”開始,身體的練習是太極拳技法的基礎。“身以載道”、“法附著行”,只有在拔骨的狀態下才能取到伸筋的效果,人體大筋的強壯、肌肉彈性的增強、筋膜的騰起、關節的活動幅度加大;各種身體放鬆訓練、協調性練習、靈敏性訓練都是太極拳練“體”的練習內容。《拳論》有云:“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腰腿上求之。”這是對體練習的具體要求。只要有練堅實的“體”,方能做到“大松大柔”“隨曲就伸,捨己從人”“剛柔相濟”一片神行。

而“量”的積累是“體”的修煉前提。“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太極拳修煉不以3-5年為期,而是一場“持續一生、永無終點”的人生修行。在藝無止境的求學之道上,太極拳習練者通過持續修行獲得不斷體悟,從而實現武術境界的不斷提升。比如,一代宗師陳發科每天除了其他練習內容外堅持練習30趟低拳架,三年一萬遍拳,才有後來的豁然貫通,這就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他也因此了悟,在武學之道上飛躍了一個大臺階。

十六字秘訣,教您叩開太極拳神秘的大門,窺探其奧秘

其次要“悟”,在“體”的基礎上潛心琢磨,用心體味。每一次練習都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悟”是太極拳修煉進階的“金鑰匙”。太極拳是哲學拳,智慧拳,特別講究“悟”。“量的累積”是悟的前提與基礎,悟是一種當下冥合的身心交融。太極拳這種修行之道,可被抽象為無數前後相連的不斷升高的臺階。習練者在一個臺階上苦苦打磨後,機緣巧合下便會有所悟,從而登上後一個臺階。如此拾階而上,武學境界便不斷提升。拳諺雲:練藝容易醒悟難。“日久悟天機”,太極拳習練者的瞬間開悟要在其身體和精神經歷長期磨鍊後,具備了足夠的“練的累積”,才能於某一機緣中、一定程度上實現豁然貫通,做到“言下頓悟”“悟以升階”。太極拳的“悟”,不是悟古歌訣,也不是悟老師的口訣,而是藉著歌訣、口訣,參悟產生歌訣、口訣的靈魂。悟,是拂去心中困惑,解放心靈,展現燦然活力、盎然生趣的過程。太極拳的修煉正是以“體悟互成”的方式,在“練以累積、悟以升階”的過程中,實現自我解脫和超越,不斷迴歸、逼近拳性和自我個性,最終明心見性,見拳之本性、己之本性。

“太極者,陰陽之母,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習練太極拳,首先要明辨陰陽的要義。“天地之變,陰陽之化”(《荀子·天論》)。陰與陽作為中國傳統哲學的最高範疇,是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性質的高度抽象。“一陰一陽之謂拳”太極拳把動作上時序的先後、節奏的快慢、幅度的大小;勁路上的剛柔、輕重、長短、明暗;形態上的吞吐、開合、進退、奇正;功能上的攻守、發化、粘走、收放;意念上的無有、動靜、虛實等等從哲學高度將所有對立範疇,均納入陰陽之道,並認為每一對對立範疇的兩方面均相互依存,互為對方存在的前提,所謂“陰陽相濟,互為其根”。此正如太極拳家陳鑫所指:“所謂動則生陽,靜則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是所謂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此即太極拳之本然。”明瞭陰陽互根之理對太極拳的修煉極其重要,正如《拳經拳法備要》所言:“若不明陰陽,則無變化之妙,而有呆鈍之嫌。先賢曰:‘敵未交手,便知勝敗,乃明陰陽之理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二合為一唯其如此,天地之道才能生生不息。

十六字秘訣,教您叩開太極拳神秘的大門,窺探其奧秘

綜上所述,“心,志”的安定、“體,悟”的參透、“陰,陽”的明辨才是修煉太極拳的入手法門。只有“心專志堅”“練以積累”“悟以升級”“妙用陰陽”方能叩開太極拳神秘的大門,窺探其中之奧秘。

作者簡介:劉天姿,湖南省醴陵人,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劉有緣,武漢體育學院博士,研究方向:武術。

文/劉天姿 劉有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