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间威力弹和全威力弹怎么区分?

ycoolone


对于各种子弹,我们除了经常能听到穿甲弹、燃烧弹、曳光弹等名字以外,往往还会听到

小口径步枪弹、中间威力步枪弹和全威力步枪弹这样的称呼,上面那些子弹的名字还好理解,但对于什么是小口径、中间威力、全威力等一些划分就不太清楚了,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种类型的子弹。

1.全威力步枪弹

▲7.62nato系列子弹

全威力步弹也叫标准威力步枪弹,这种子弹的口径一般在7mm以上弹壳长度50mm以上,比如德国的7.92x57mm毛瑟步枪弹、7.62x51mm NATO北约标准弹和苏联的7.62x54mmR莫辛纳甘步枪弹等,前面的数字代表子弹口径,后面数字指弹壳长度。全威力步枪弹的特点就是弹头出膛动能高,射程远,即使是在1000米以外弹头仍然具有很可观的杀伤力,缺点就是后坐力过大,精度容易受到影响,还有因为子弹的尺寸太大,士兵的带弹量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在自动武器上面,这些缺点更是被放大,所以后面就出现了中间威力步枪弹。

2.中间威力步枪弹

▲中间威力步枪弹

中间威力步枪弹是指威力处于手枪弹与全威力步枪弹之间的一种子弹,它的口径一般跟全威力步枪弹差不多,不过弹壳的容量比全威力步枪弹小,意味着发射药的装药量也比全威力步枪弹少,所以中间威力步枪弹的弹头动能、以及射程是小于全威力步枪弹的,但是却不会出现威力不足的情况,因为中间威力步枪弹的研制是基于士兵的交战距离一般都在400米以内这个条件的,在这种距离内全威力步枪弹威力过剩,而中间威力弹却刚好能解决了这个问题。典型的子弹代表有前苏联的7.62×39mm子弹(AK47步枪标准子弹)、德国的7.62×39mmKurz枪弹。

3.小口径步枪弹

▲5.8x42mm小口径步枪弹

个人觉得小口径步枪也应该算是中间威力步枪弹,因为这种子弹的威力也是大于手枪弹而小于全威力步枪弹的。小口径步枪弹一般指口径是小于6mm的步枪子弹,比如我国的5.8x42mm步枪弹、毛子的5.45x39mm步枪弹以及5.56x45 NATO北约标准弹。目前来看使用小口径步枪弹的好处更明显,这种子弹基本上具备中间威力步枪弹的所有优点,而且因为口径小的原因,子弹尺寸相对来说更小,可以进一步提高士兵的带弹量,再有就是小口径子弹容易失稳,停止作用相对于中口径的步枪弹更加明显,具有更大的杀伤力。有效射程内的弹道也比中间威力步枪弹平直,因为小口径步枪弹的弹头轻、初速高。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主流步枪基本上使用中间威力步枪弹和小口径步枪弹的,全威力步枪弹一般在机枪、战斗步枪中使用。


哨兵ZH


中间威力弹出来之前的步枪弹全是全威力弹,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德棍的7.92x57,毛子的7.62x54R,腐国的7.7x56R等等。可以看出基本都是7mm以上,弹筒的长度基本都在50mm以上。打个800米有效射程问题不大。

然后忽然有一天,尤其是自动武器出来之后他们发现这种弹药后坐力太大了,不好控制,尤其是自动武器作战距离压根不需要那么远,打个300米内就够了。于是就出现了减少装药的步枪弹,这就是中间威力步枪弹,但这会子弹口径还是和全威力一样的。

比如法国在一战后期为Mle 1918 利贝罗勒全自动卡宾枪研发了8x35mm短弹,美国人后来也为M1卡宾研发了.30卡宾弹(7.62×33),下图上面是.30卡宾,下面是.30-06全威力步枪弹

包括后来比较有名的德国人用在stg-44上的7.92x33短弹,毛子用在SKS和AK上的7.62x39短弹

所以说中间威力步枪弹的概念就是介于全威力步枪弹和手枪弹之间的,能解决300米以内战斗,同时后坐力又不那么大的弹药。

至于说小口径步枪弹应该是一个独立分支,中间威力步枪弹的优点他全有

左边毛子的7.62x39,右边毛子的5.45x39

小口径相对中间威力弹,射程差不多,但是初速更高,对肉体杀伤力和停止力更大。有效射程内的弹道更加平直(中间威力因为弹头重,弹道比较弯)。

而且更轻巧,让吃瓜补兵能扛更多的弹。所以现代突击步枪都是小口径(AK47毛子自己也不装备,但是基于7.62x39军剩弹的巨大库存....第三世界国家慢慢去消化吧)


疯狗的轻武


对于这两种枪弹其实可以这样认为,中间型威力弹是为了解决全威力步枪弹连发后座力过大的问题而诞生的。

步枪子弹开始使用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后,各国使用的都是全威力步枪弹,这种子弹普遍体积比较大,威力也大,弹头飞行到2000米以上还有杀伤力,同时后座力很大,不过当时各国使用的都是手动单发步枪,后座力的问题还好说,反正是一枪一枪的打。

随着战场对于火力要求的提高,自动武器开始出现,早期自动武器只有重机枪,移动非常不方便,后来出现的轻机枪也还要2个人,而且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武器后座力非常大,很不好控制,对于这种情况,冲锋枪出现了,由于使用手枪弹,所以武器的后座力可以控制,而且火力很猛。

冲锋枪的火力是猛,但是由于使用手枪弹,所以200米以外,子弹就不知道飞到哪去了。在机枪和冲锋枪之间400米左右的距离上,火力出现了一段空白区。

针对这种情况,德国人首先推出了7.92短弹,说白了就是口径不变,减少了子弹中的发射药,降低了弹头的最大飞行距离,这样子降低武器的后座力。付出的代价就是子弹的最大杀伤距离从2000米降低到1500米。

其实在不使用光学瞄具的情况下,肉眼在400米以外看人,人已经是很小了,使用机械瞄具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使用光学瞄具,使用普通口径的武器到了800米也看着很小了。所以降低最大杀伤距离的做法是可取的。为了和传统的全威力步枪弹相区别,这种子弹被命名为中间型威力弹。

德国人首先推出,正在战场上和德国人血拼的苏联人自然不会无动于衷,说是山寨或者参考设计,苏联很快也搞出来自己的中间型威力弹,就是M43,也就是AK47和AKM使用的弹药。

对于中间型威力弹来说,明显体积比全威力步枪弹要小了不少,同时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枪都很重,一般都在5千克左右,而中间型威力弹,已经可以把枪重降到3.5千克左右,早期AK47还有4.3千克,但是到了AKM就已经是到了3.2千克了。

而小口径步枪弹,可以算是中间型威力弹,不过小口径弹在减少发射药的同时还减少了弹头的截面积,同时提高了初速,在400米距离内,杀伤的效果反而是比全威力弹要大,但是到了远距离由于弹头的速度下降很快,所以远距离的威力不如全威力步枪弹,没有改变口径的中间型威力弹的情况要好一点。


红色手电筒


全威力弹药和中间威力弹药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尺寸来划分的。

全威力弹药,主要是二战以及此前的各种制式步枪采用的弹药,比如美国的7.62X63毫米弹(.30-06),苏联7.62X54毫米弹,7.62X51毫米弹药,英国7.7毫米枪弹,日本6.5X50毫米弹等,主要特征就是装药大,因此初速高威力大,动能基本和如今的狙击步枪处于同一级别,因此被击中后往往会产生极为致命的杀伤效果。

而中间威力弹药,主要特征就是尺寸更小。比如二战中德军使用的7.92X33Kruz弹,就比7.92X57毛瑟弹短的多,显得非常短粗。而著名的AK系列使用的7.62X39毫米弹,也比较短粗,显得非常圆润。这些弹药都比较适合作为突击步枪等武器的弹药,自动射击时后坐力可控,而且威力远比冲锋枪大。

后来的小口径枪弹其实可以归为中间威力弹,比如美国的5.56X45毫米弹,苏联5.45X45毫米弹,中国5.8X42毫米弹,尺寸上都比较接近中间威力弹。其具备了中间威力弹的所有优点,也有很多自身独特的优点。首先就是同等重量下,能够携带更多的小口径枪弹,其次就是射击时后坐力更小,很多经过大致训练的人都能快速学会使用小口径步枪进行自动射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