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棗木擀杖柴火灶,河北石家莊趙縣3元能吃飽的家常烙餅火了半座城

原在石家莊《燕趙晚報》當記者的一位老鄉,去了深圳發展。回鄉探親時寫下一段在趙縣城吃烙餅的經歷:“直徑七十來公分的鑄鐵餅鐺,多年來很不多見。它不用電,不燒氣,下面的爐膛裡塞著幾根劈柴,噼裡啪啦燒得正旺。男人埋頭忙活兒,和、揉、擀、烙等工序一人獨攬。女人則盛湯、上餅,負責伺候食客。食客禁不住誇讚幾句:“看你這餅烙得好煊騰,這面是怎麼活的?”男人看不出有絲毫的膩煩,均一一作答,卻從不耽誤手中的活計。


棗木擀杖柴火灶,河北石家莊趙縣3元能吃飽的家常烙餅火了半座城

正好,一張金燦燦的大餅出鍋了,男人麻利地疊起來,放秤上一秤,二斤二兩。“少要你一塊錢,十塊錢整吧!”在買餅婦女的連聲道謝里,只見男人手起刀落,轉眼間,一張大餅被切成無數塊整齊劃一的扇形。兩斤多烙餅,只賣十塊錢,好便宜!男人則說,現在一斤白麵賣一塊六,一斤餅賣五塊,有賺頭,該知足了。 餅香,陣陣飄來,勾引得我不停地嚥著口水。我還沒有吃午飯呢。叫上一份餅,再來上一碗丸子湯,片刻,便把胃打發得舒舒服服。”這頓飯他花了3元錢。

棗木擀杖柴火灶,河北石家莊趙縣3元能吃飽的家常烙餅火了半座城

作為家常麵食的烙餅,家家戶戶會做,而且花樣也不少,有發麵餅、燙麵餅、蔥花餅、餡餅等等。巧婦烙出的餅面軟層多,吃到嘴裡鹹香可口,抗飢解餓。前些年,城隍廟二眼子的油酥餅,油大起層,香軟可口,與旁邊的羊雜湯搭配著賣,來這裡吃早餐的多是上班一族,尤其是在冬天,天上飄著雪花,吃塊熱呼呼的餅就一碗用新鮮羊肚、羊頭、羊下水佐以傳統香料熬製的羊雜湯,頭冒細汗,渾身發暖。

棗木擀杖柴火灶,河北石家莊趙縣3元能吃飽的家常烙餅火了半座城

沿城隍廟北行穿過馬道街,會看到一個十字路口,這裡也有個賣烙餅的飯攤,烙餅的是個叫醜兒的胖老頭,他家的餅使豬油烙,入口特別香,嘴饞的人更喜歡吃。過去,農家烙餅都用豬油,有人說這種餅能吃出舊時的味道。胖老頭面前是一口直徑近一米的鐵餅鐺,笑眯眯的胖老頭手握一根光滑的木棍將滋滋冒油的大餅七挑八翻,金燦燦的大餅就出鍋了,接著手起刀落,二斤多的大餅旋即被切成數塊扇形,送到食客面前。餅攤兒與賣大碗雜麵、餛飩、丸子湯的是搭檔,食客多為衣著不太講究的民工,他們就圖個經濟實惠。

棗木擀杖柴火灶,河北石家莊趙縣3元能吃飽的家常烙餅火了半座城

再說馮記大餅店,買他的餅卻需要排隊,現在已經在縣城開了連鎖店。馮記在十幾年前是個早點鋪,老闆馮京波結合當地人口感,吸收保留了滄州烙餅起層多,層次分明的優點,將硬麵餅改造為軟麵餅。面和好之後,打成條刷油,層層摺疊,再擀餅成型,擀餅過程也決定起層多少。

棗木擀杖柴火灶,河北石家莊趙縣3元能吃飽的家常烙餅火了半座城

過去烙餅都是用鑄鐵餅鐺燒劈柴,馮京波用的是直徑50釐米的電餅鐺,用他的話講是既環保又高效。餅坯放入電餅鐺後,要不斷刷油,烙熟的餅呈球狀,經冷卻後復原。出鍋的大餅色澤金黃、外焦裡嫩、層次分明、口感酥軟,即使放涼後也不發硬.

棗木擀杖柴火灶,河北石家莊趙縣3元能吃飽的家常烙餅火了半座城

他家的發麵餅有一指來厚,撒上芝麻,兩面烙得金黃,咬一口外焦裡暄,夾裹著芝麻的香氣,口感十分地道。他說:“現在每天能賣出去百十來斤大餅,買餅的人主要是招待親戚朋友,也有下了班的職工。把餅買回家,最好趁熱卷些燻豬頭肉、鹹驢肉來吃,然後隨便做個湯就是一頓飯,省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