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從大帝國變成英法囊中物,這個國家如何靠一個小官重新獨立?

文|逆北

1920年初的一天清晨,在今天土耳其共和國南部的安納托利亞高原上,一時人喊馬嘶,炮聲隆隆。在這裡,兩支軍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廝殺。戰爭中,一個人騎著匹戰馬,帶著幾個隨從快速地穿梭在戰線之間,他注視著戰局的走向,並對身後的人命令著什麼。

很明顯,這是一方軍隊中的高級指揮官。那麼這個人是誰呢?這場戰爭又是誰跟誰在打?要想知道這些答案,我們還要從一戰的結束說起。

奧斯曼帝國參與一戰及其失敗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盤踞在西亞與北非地區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參與到了以德奧為首的軍事同盟中。為了打擊這個新加入戰團的國家,並緩和俄軍在東線的壓力,英國人派出了大量遠征軍,突襲奧斯曼帝國所控制的達達尼爾海峽。

從大帝國變成英法囊中物,這個國家如何靠一個小官重新獨立?

事實也如我們所知,這場戰爭以英軍一敗塗地而告終,而這場戰爭的最大支持者——英國的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也因此引咎辭職。

可是,此戰之後的戰爭走向,很快證明了奧斯曼帝國此勝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1917年,美國等多個國家參加了英法的協約國集團,並以摧枯拉朽之勢大敗德奧軍隊。在協約國軍隊的壓力下,德奧的皇帝紛紛宣佈投降,而奧斯曼帝國,顯然也未能逃脫英法的戰後清算。

從大帝國變成英法囊中物,這個國家如何靠一個小官重新獨立?

新仇舊恨一起算?

在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在穆罕穆德二世的統治下,曾派出了20多萬軍隊西征,並攻破了拜占庭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在之後將近200年時間裡,奧斯曼帝國多次興兵西征,給歐洲人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

在一戰中,達達尼爾海峽的慘敗等更讓協約國集團咬牙切齒。新仇舊恨一併算,英法等決定,抓住這個機會肢解奧斯曼帝國。

從大帝國變成英法囊中物,這個國家如何靠一個小官重新獨立?

(奧斯曼帝國極盛疆域圖,圖片來自網絡)

從1918年十月,奧斯曼帝國政府與協約國集團簽訂《磨德洛斯停戰協定》算起,在之後四年的時間裡,英法意等不僅將奧斯曼帝國原先在阿拉伯半島與地中海諸島嶼等地區的所有權益收入囊中,還派兵進駐伊斯坦布爾等主要城市。

1920年8月,協約國集團草擬的《色佛爾條約》,更讓奧斯曼帝國政府僅剩得安納托利亞南部一小塊貧瘠的山地地帶。這樣來看,英法等已是主導了中東的一切了。

時勢造英雄

不過,俗話說的好,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就在這個時候,奧斯曼政府派到安納托利亞的一個不起眼的督查官,在當地掀起了一場疾風驟雨式的民族獨立運動。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土耳其共和國的國父——凱末爾·阿塔圖爾克。

從大帝國變成英法囊中物,這個國家如何靠一個小官重新獨立?

凱末爾,何許人也?

凱末爾出身在愛琴海沿岸的一個商人家庭,雖然長在從商的家庭,可凱末爾對父母的活計並不感興趣。十三歲的時候,他就被送進了當地的預備軍事學校學習,後來,憑著優異的成績,凱末爾又進入了伊斯坦布爾的陸軍大學進行學習。

當時的奧斯曼帝國正在進行一場有限度的內部改革,在改革中,軍校的教材與操練課程等不僅讓凱末爾耳目一新,而且軍校中私下流傳的一些介紹西方自由思想的書籍,也使他大感新奇。凱末爾的思想在發生著裂變,對於一個青年人來說,這似乎也寓示著什麼。

畢業後不久,凱末爾便被派往帝國在北非等地區的軍隊中指揮作戰。在利比亞,凱末爾聯合當地貝都因人組成了游擊隊,頻頻打擊登陸的意大利軍隊,讓意大利人吃盡了苦頭。雖然利比亞最終還是被帝國政府“轉讓”給了意大利,但凱末爾卻獲得了寶貴的實戰經驗,並深刻的體察到了帝國軍事機器的老化問題。

從大帝國變成英法囊中物,這個國家如何靠一個小官重新獨立?

從民間汲取復興的力量

一戰戰敗後,面臨亂局,凱末爾被派到了安納托利亞地方協助維持當地治安。在這裡,他又親眼目睹了法國和希臘佔領軍的蠻橫。當他將這些與自己之前的經歷結合在一起,他再也坐不住了,他決定,自己應該去為國家做些什麼。而做這些的動力,則要從民間汲取,而不是依靠自己所供職的政府。

在凱末爾的奔走下,他不僅將當地的土著武裝頭目、大商人與農民將領等聯繫到了一起,還在這些人原先所成立的“保護權利協會”的基礎上,建立起了“大國民議會”。

從大帝國變成英法囊中物,這個國家如何靠一個小官重新獨立?

(凱末爾在檢閱部隊)

這一議會的召開,不僅吸納了大批東部地區的地方實力派加入,還得到了不少政府軍將領的認同。既然已走到了這步田地,凱末爾也發表聲明,正式斷絕了自己同伊斯坦布爾政府的一切關係。當消息傳到伊斯坦布爾時,蘇丹等人被驚得目瞪口呆。

這種驚訝旋即轉化為了不屑與憤怒,而更讓他們感到惱火的是,1920年初的議會選舉中,支持凱末爾等人的議員,佔到了議會的多數。

從大帝國變成英法囊中物,這個國家如何靠一個小官重新獨立?

英國人的干預與凱末爾的反擊

在議會選舉這件事上,英國人比奧斯曼的蘇丹更著急,他們立即以出動軍隊相威脅。英國人的壓力不是沒有效果的,議會最終被迫解散,可是蘇丹政府也因此顏面盡失。

凱末爾得知這一情況後,十分關心之後時局的走向。他知道,耗子拉撬子,大頭在後頭,英國人肯定要派軍隊來突襲自己的總部。於是,他一面將主力向自己所在的安卡拉城一帶集結,一面又向當時的蘇俄政府發出了求援信號。

果然,一個多月後,英國人支持的希臘軍隊便浩浩蕩蕩的朝安卡拉城殺了過來。凱末爾等也領兵迎面而上,併成功的打敗了來犯的希臘軍隊。這便是我們開篇所提到的那一幕。

從大帝國變成英法囊中物,這個國家如何靠一個小官重新獨立?

協約國是不甘於失敗的,在一系列小規模接觸後,1921年夏,希臘軍隊又兵分數路圍攻安卡拉城,凱末爾再次面臨他的人生危機。

剛柔並舉——凱末爾再勝一局

可凱末爾抵住了。在這一年夏天,以他為首的國民議會不僅掌握了更多的武裝,還得到了蘇俄的槍炮與貸款增援。面對來敵,他巧妙的避開了敵軍的鋒芒,並假意敗退,將希臘軍隊引到了距離安卡拉城不過數里的地方。

雙方在距離城池不遠的戰線上展開了拉鋸戰,經過了四周的浴血奮戰後,凱末爾派出的生力軍成功迂迴到了希臘人的背後,並給予其重創,希臘軍隊兵敗如山倒,凱末爾也抓住機會殺將過去,希臘軍隊的大舉進攻被粉碎了。

面對眼前的勝利,凱末爾知道,自己主要的敵人是希臘軍隊。但法意等協約國成員、甚至英國此時仍在扮演著中立的角色(未直接出兵支持希臘),所以他們的態度對於戰局的走向至關重要,假如他們由中立轉向公開支援希臘,後果將不堪設想。

於是,凱末爾一面令部下乘勝西進,一面同法意等國展開了秘密外交談判。在談判中,凱末爾努力向這些國家承諾自己並不是要恢復帝國昔人的疆土(也恢復不了)。

從大帝國變成英法囊中物,這個國家如何靠一個小官重新獨立?

同時,在貿易特權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通行權等方面,凱末爾也作出了讓步。面對凱末爾的“剛柔並舉”,法意等承認了其政權之合法性。凱末爾的軍隊在奪取了安納托利亞以西的伊茲密爾城後,也暫時終止了己方的進軍計劃。至此,凱末爾領導的國民議會也終於擺脫了覆滅的厄運。

故事才剛剛開始

1923年7月,協約國集團同凱末爾等簽訂了《洛桑和約》,和約承認了土耳其的獨立地位,並承諾不再支持蘇丹的舊政權。凱末爾勝利了,土耳其也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了西方諸國的面前。可是,凱末爾又是如何繼續去鞏固這一成果的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從大帝國變成英法囊中物,這個國家如何靠一個小官重新獨立?

參考文獻:

(英)諾曼·斯通《土耳其簡史》 中信出版社2017年7月

斯蒂芬·茨威格著,舒昌善譯《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6月

黃維民《土耳其史話》 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年7月

(土)M·許克呂·哈尼奧盧著 時娜娜譯《凱末爾傳》 商務印書館2017年7月

(土)悉納·阿克辛著,吳奇俊,劉春燕譯《土耳其的崛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12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