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不懂股票投资逻辑,就别卖房炒股了

不懂股票投资逻辑,就别卖房炒股了

前几天,在雪球上看到有网友提问:“现居某二线城市,自有住房一套,家有俩娃,工薪阶层,收入稳定,赶上这两年二线城市房价大涨,身家翻番,但也没钱再买二套房。考虑到未来房住不炒,房产继续升值空间有限,可否先卖房套现?趁当前股价低迷,精选几只优质蓝筹股,锁定账户持有几年,股票里赚到钱就换两套房。”

在资产配置和投资风险教育越来越普及化的今天,对于这样拿家庭唯一住房变现炒股的想法,网友们的回复绝大多数都很理性,纷纷劝诫其“股市有风险、入市要谨慎,不要在股市里赌上全部身家”。

今天,我们就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和大家聊聊股票投资。

通用的居民大类资产配置模型中,涵盖了最底层的低风险储蓄存款、保障保险、自住房产,到中间层的类固定收益理财,再到上层的股票、基金等风险类资产。“什么性质的钱就应该配置到什么类型的资产”,是家庭和个人理财的核心思想,虽不能让人一夜暴富,却可以帮助我们免于许多潜在的财富风险。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民财富年年创新高,可用于投资理财的闲钱也越来越多,然而家庭风险类资产的重要类别——股票,却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绕不过去的“痛点”。一方面,是沪深两市大盘的表现,实在跟不上GDP连年创新高的节奏;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买件衣服都会“货比三家”的居民们,一旦进了股市往往两眼一抹黑,听到点消息就敢All in,结果自然也就难以直视。被套多了,很多人也因此“谈股色变”,采取直接回避策略。

不懂股票投资逻辑,就别卖房炒股了

然而,股票作为居民大类资产配置中的核心资产之一,即便不直接投资股票,你我买的基金中也有间接配置,随意买买买肯定不对,简单的回避也并不能解决问题。弄清楚股票配置的基本逻辑,方才有助于你我做出更成熟科学的理财投资决策。

目前,中国沪深两市的股票超过3500只,总市值超过50万亿元,位于全球规模大、交易活跃的股票市场前列。从几千只股票里随机选择一个或几个“买入即赚钱”的股票无异于大海捞针。因此,要理解股票的资产配置问题,首先要明白:股票是什么?

股票,书面定义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简单说,股票的背后是一家要融资的公司。买股票,本质上是买入公司,借钱给公司成为其股东,与公司共进退。公司赚钱了,给股东分红;公司亏损了,股东们一起分担损失。总结下,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关键还是看公司的盈利能力。

我们在股票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两部分:

1. 因买卖价格变化带来的投资收益,“低买高卖”是我们做证券投资盈利的核心原则;

2. 上市公司因经营盈利派发的股息、红利。

然而,相较于妄图通过市场博弈赚取价差,我们更应该树立基于公司基本面研究、赚取公司自身增长盈利赚钱的投资理念。

不懂股票投资逻辑,就别卖房炒股了

其次,如何选择股票?

经济发展有周期,行业、企业也有自身的生命周期,企业的盈利水平也都时时变化,如何比其他人更早地知晓“哪些企业能赚钱、能赚多少钱”成为证券投资研究的竞争热点。

总的来说,选股策略主要分为两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是从宏观经济分析、信贷政策变化看整体经济水平的热度,选择景气度高、有发展优势的行业,再选择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沿着“宏观-中观-微观”的逻辑框架,考虑风险收益构建股票投资组合,是研究实力较强的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主要沿用的选股方法。

自下而上则是直接切入具有成长性、竞争优势的具体上市公司,基于调研公司的商业模式、成长空间和估值水平等做出投资决策,是个人投资者主要沿用的选股方式。两者各有利弊,关键在于适合自身的性格偏好,并能不断完善、形成自身的投资策略风格。

茫茫股海,数千家上市公司,涉及到具体的选股方法,每一位活下来的优秀投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选股方法论。以历史上最伟大的股票投资人之一:彼得林奇为例,将公司分为六种类型:

  1. 缓慢增长型:一般处于成熟期,规模大、历史久、股息高、增长慢,诸如电力、公路等公用事业型;

2. 稳定增长型:一般市值较大、经营比较稳定,以消费品牌为主,盈利与否关键在于买入时机和价格是否合理;

3. 快速增长型:一般规模小、成长快,以渗透率、集中度较低行业和快速增长型行业为主,比如TMT企业。投资关键在于判断其增长期何时结束,以及对应不同的增速所花费的价格是否合理;

4. 周期型:主要指公司经营发展跟随宏观经济水平呈现扩张、收缩周期性变化的行业,典型的如煤炭、钢铁、航空、化工等,投资关键在于时机的选择。存货增减和价格变化是重要的观察指标;

5. 隐蔽资产型:是指你先于市场大众发现公司具有远高于市场所认为的资产价值,通常包括:被低估的特许经营权、房地产等。投资关键在于对公司业务和资产价值的深刻理解;

6. 困境反转型:主要指濒临危机、又浴火重生的公司,多见于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后。

不懂股票投资逻辑,就别卖房炒股了

接下来,是如何交易股票?对于选择好的股票,我们的交易行为一般只有三类:买入、持有、卖出。

多少价格买入?买入多少仓位?一次性买入还是分批建仓?持有多长时间?何时卖出?卖出方式如何?等等诸如此类,背后对应的是一套适合自身的交易系统。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倾向于选择什么样的交易风格。股市如人生,你性格急,往往会快进快出;你沉稳冷静,往往更擅长埋伏等待、伺机而动。股价的起起伏伏,也正反映了股票背后不同人性的波动斗争。

交易,看似最简单的买卖动作,却是股票投资交易里最难掌握的技能。人性里恐惧、贪婪的弱点,注定股票交易本是一项反人性的活。而没有情感起伏的人工智能AI,无疑比人更擅长这门技艺。

而就股票资产配置本身而言,我们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可以持续提高并能转化为实践的部分,主要是前两点:

  1. 认清买股票的本质是投资背后的公司;研究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关键。

  2. 选择你能理解的行业、公司,以尽量合适的价格选择买入。价格便宜与否,是相对概念,要与同行业横向比较,与公司可预见未来的盈利能力纵向比较。

投资是投资于未来,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产业发展、公司经营变化。而在你熟悉的领域,无疑要比其他人更容易看明白、看透彻。至于投资组合的构建,普通投资者在可投资金有限的前提下,相对集中的投资更有助于管理和目标实现,2-4个公司为宜。

我们需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能力圈范围,熟悉领域内,你就有先于他人的优势。诸如汽车工程师自然比一名医生更了解汽车产业链;而医生往往要比汽车工程师更熟悉医药领域。而每个行业也有不同的认知门槛,诸如消费类行业天生面向大众,里面的商业逻辑也易于普罗大众理解。

总言之,选择你熟悉的、能真正理解的产业里赚钱的好公司,以尽量便宜的价格买入,构建一个相对集中的投资组合,在企业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以及没有更好投资机会出现前,坚定地持有一段时间,是适合于我们大多数人的股票资产配置逻辑。

不懂股票投资逻辑,就别卖房炒股了

北京牛投邦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