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溫中祛寒,通陽復脈之法,讓一例心悸患者走出頭暈、腹瀉的陰霾

寫在前面的話:

患者是一個年輕的妹子,女,24歲,身高162釐米,體重才75斤,從事的是自媒體工作,經常熬夜通宵寫稿,有長達4年的熬夜史。2月末月經結束後,出現了頭暈症狀,頭暈2+周,無噁心嘔吐症狀,無腹瀉症狀,未作任何治療,上症未見緩解,遂語月7日就診於當地醫院,12導聯心電圖提示:頻繁室性早搏;心肌酶譜(-);甲狀腺功能五項(-);腹部B超(-);心臟B超未見異常,甲狀腺B超未見異常;24小時動態心電圖提示:室性早搏6791個,每小時284個。有1+年糜爛性胃炎病史。具體用藥不詳,患者上症未緩解,於2018年3月13日就診於我處。

患者面有鬱鬱寡歡之色,脈象緩而時止,止無定數,脈結而無力;舌淡嫩有齒痕而少苔,舌苔如下:

溫中祛寒,通陽復脈之法,讓一例心悸患者走出頭暈、腹瀉的陰霾

遂診斷患者為陰陽兩虛證,建議用通陽復脈,滋陰養血之法,患者家屬猶豫再三,改去某中醫院中醫處就診,處方如下:

山銀花15克 板藍根15克 苦參10克 五味子5克

黃芪25克 麥冬15克 丹參20克 雞內金15克

酸棗仁20克 百合15克 茯神15克 甘草5克

太子參30克 羌活10克 牡蠣20克 龍齒20克

浮小麥60克 鬱金10克 靈芝15克 黃精25克

此方中有大量苦、寒清熱之品,甘、寒質潤之品亦多,一派陰霾之象,患者服用後,頭暈無力較前加重,且出現心下灼燒感,腹脹,腹瀉,手顫,臥床則稍安,起則眩暈,其母親遂複診於我處。

溫中祛寒,通陽復脈之法,讓一例心悸患者走出頭暈、腹瀉的陰霾

甘草

處方如下:

炙甘草21克 梔子5克柴胡15克 龍骨30克

陳皮12克 牡蠣20克 大棗30克 百合12克

麥門冬20克 桂枝16克 地黃60克 醋延胡索12克

茯苓12克 山藥12克 丹參12克 焦白朮12克

人參10克 鬱金12克

中藥1付,加姜四片,2000毫升熬到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患者服藥後,胃部灼燒感消失,腹瀉較強好轉,腹瀉較前稍好轉,仍有便稀,腹脹。

遂去清熱涼血之梔子、鬱金,清心安神之百合,因為此散藥其性偏涼,既然患者心下灼燒感已消,不可留其寒涼傷胃。處方如下:

炙甘草21克 醋柴胡15克 生龍骨30克 陳皮12克

牡蠣20克 大棗30克 麥冬20克 桂枝16克 生地60克

醋延胡索12克 茯苓12克 山藥20克 丹參12克 白朮15克

人參10克 木香6克 乾薑6克

中藥1付,加姜五片,2000毫升,熬到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溫中祛寒,通陽復脈之法,讓一例心悸患者走出頭暈、腹瀉的陰霾

此方乃炙甘草湯打底。《傷寒論》第117條雲:“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金匱.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

炙甘草湯方,炙甘草四兩,生薑三兩,人參二兩,生地黃一斤,桂枝三兩,阿膠二兩,麥冬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棗三十枚。

炙甘草湯乃桂枝湯的變方,此方中無藥勢沉降之白芍,所以藥力趨於向上。大劑量炙甘草,大棗,可以滋補胃津,守護胃氣;人參補胃氣;生薑可鼓舞胃氣;大劑量麥冬,地黃生津,以補血中津液;桂枝溫通經脈,且有引藥上行之功。此方陰陽相諧,有善補陰者,於陽中求陰,善補陽者於陰中求陽之意。

不過炙甘草湯原方中的火麻仁有潤腸通便之效,阿膠則滋膩礙脾,而此患者伴有腹瀉,遂去之。患者情緒低落,猶豫,遂以醋柴胡以疏肝解鬱,升舉陽氣。延胡索,丹參,一溫一涼,共奏活血之功。龍骨,牡蠣鎮驚,安神。陳皮,木香理氣健脾。再加山藥,茯苓,白朮健脾脾胃,乾薑溫中散寒。

患者服藥後,脈象漸平,精神漸好,腹瀉減少,叮囑患者續用此方。考慮到炙甘草湯藥勢主要向上,溫補脾陽之力不足,患者動輒眩暈,脾陽不固,故叮囑患者配合服用附子理中丸,以守脾陽。

如此十餘天,患者眩暈漸漸好轉,逐漸能夠正常活動,3月末月經期間,又有一次反覆,眩暈加減,治以溫中健脾的苓桂術甘湯後,好轉。4月初查24小時動態心電圖,室性早搏6791個降到4748次,囑患者服用中成藥穩心顆粒以善後。

患者體力恢復後,又囑咐其查一個幽門螺旋桿菌呼氣試驗,檢查結果是陽性,遂建議其做幽門螺旋桿菌根除術,以便其糜爛性胃炎能夠痊癒,邪氣去而正氣自生。

5月初回訪,患者已漸漸迴歸正常生活,希望她不要再熬夜,成功的自媒體人寥寥無幾,身體的健康比閱讀“十萬加”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