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朝滅亡以後,汪精衛為什麼還要給溥儀行大禮?

御姐愛清史


清朝滅亡後,在一段時間內,普通民眾見到溥儀,也會習慣性行禮或者行大禮。

電視劇《玉碎》曾反映過這樣一個史實。1931年,清朝已經滅亡20年了,溥儀此時居住在天津。天津恆雅齋的玉石老闆意外遇到溥儀時,仍行叩拜大禮並高呼草民叩見吾皇萬歲。

這其實是個無傷大雅的禮節問題。不能說該老闆奴顏婢膝。向皇室(即使是退位皇帝或國外君主)行禮,應是尊重他人的禮節行為。中國人歷來重視三綱五常。其中君為臣綱是第一位的,即使是過期君主,普通人表示尊重是可以理解的,無需扣大帽子。

最近一次類似事件是,泰國皇室公主會見李連杰時,李連杰單腿跪拜公主,曾引起網絡大量罵聲。本人則覺得這是反應過度。禮節問題,無需苛責。

回到本題,汪精衛向曾經的最高統治者行禮本無可厚非。但因為當時的溥儀正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在這個歷史特定條件下,汪精衛的行為就變得醜陋起來,被人唾罵也是咎由自取。


先啟歷史


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和偽南京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都是日本在華培植的傀儡。

按理說他們應該齊心協力,為主子(日本)效命,為主子(日本)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奮鬥。

其實並非如此,溥儀投靠日本,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的,首先日本為了在東北站住腳,它必須要扶持代理人(傀儡),而落魄的溥儀恰好是最佳人選。


日本為了讓溥儀做偽滿洲國的皇帝,也是威逼利誘,用盡了手段,對溥儀開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所以溥儀在東北並不會完全按照日本的指示行事,這也是為何戰後,溥儀未被送上斷頭臺的因素之一。

但汪精衛投靠日本,則完全就是在賣國,完全是為了個人利益。所以溥儀打心底裡是鄙視汪精衛的,為何如此呢?因為汪精衛太虛偽了,其一生都在投機,就是一個十足的政治投機分子,在三十年前刺殺溥儀父親載灃,為其賺足了政治資本,使其一躍成為當時的政壇明星。

日本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開始,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日本想一舉實現蛇吞象的美夢,然而現實給了其一記響亮的耳光,一個淞滬會戰就讓日本打了三個月,但這也是我們無數抗日英雄用鮮血和生命贏來的。


由於日本在華的戰線拉的太長,本就一個撮爾小國,無論如何一下子也吞不下如此龐大的領土,於是又開始尋找大漢奸來為其效力了。

作為當時中國政壇的大佬汪精衛,不顧國人的反對,執意要投入日本的懷抱,甘願做日本的一條狗,其竟然把這種無恥行徑,美其名曰曲線救國,真的是無恥至極。

當汪精衛向世人宣佈其投降日本後,時任國民黨總裁的蔣介石,嚴令軍統頭子戴笠,要不惜一切代價,除掉汪精衛這個頭號賣國賊。

1942年,正好是偽滿洲國成立十週年,也是日本侵略者日子越來越難過的開始,日本為了營造大日本帝國正在蒸蒸日上的氛圍,要求偽南京國民政府總理汪精衛,到東北參加偽滿洲國的十週年慶典。

作為日本侵略者的有狗,汪精衛當然不敢違逆主人,但其在與偽滿洲國皇帝的見面禮儀上產生了分歧,因為溥儀要求汪精衛對其三跪九叩,汪精衛當然打死也不幹,因為大家同是日本的有狗,為何向你跪拜。


最後還是由他們共同的主子,日本當局出面協調才解決了這一禮儀問題,真的搞不懂,這些大漢奸把祖宗都給拋棄了,竟然還要臉面。

當汪精衛一行到了東北,與溥儀會面的時候,還是被溥儀給戲弄了,被逼著向溥儀行了三鞠躬之禮,氣的汪精衛眼淚都出來了,請問汪某人,你如此在乎臉面,為何還要賣國求榮?

總而言之,汪精衛向溥儀行大禮,絕非自願,純屬無奈之舉,但說明一點,同為漢奸的溥儀,是不屑與汪精衛這條走狗為伍的。

自古以來漢奸賣國賊都不會有好下場的,雖然汪精衛在抗戰勝利之前就病逝了,但其屍骨依然被挫骨揚灰,其追隨者全部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清史宴


當時汪、溥二人雖然同為日本人腳底下的忠實走狗,可是即便如此,他們卻仍然想著爭出一個高低。

想想也是,雖然一樣是狗,可是狗和狗的待遇也可能會有所不同,所以爭一爭也正常。

實際上,汪精衛在1941年的時候便已經有了訪問偽滿洲國的打算,並且也已經讓他的外交部長徐良告知了偽滿洲國。

溥儀雖為偽滿洲國的皇帝,可卻做不了主,所以汪精衛究竟能不能訪滿,說到底還得看日本人的態度。

對於汪精衛的想法,日本人什麼態度呢?日本人這邊當然同意,但是汪精衛當時恰好以“走狗”的姿態去訪問過日本,所以主持偽滿工作的日本人在準備接待汪精衛訪問偽滿的時候,也將日本接待汪精衛的那一套給搬了過來,如此一來,豈不意味著汪低溥儀一等?

所以,汪精衛不樂意了,讓徐良好好和日本人、溥儀溝通溝通。

徐良去找了溥儀,和溥儀說了汪的想法,溥儀沉吟過後,決定讓自己的“皇室御用掛”吉岡安直從中協調,這才解決了汪的顧慮。

可是,當汪精衛準備好了去偽滿的時候,陳公博和周佛海這才知道汪要去偽滿的事,於是他們立刻跳出來反對。

汪精衛這個人性格軟弱,本便沒什麼主見,被陳、週二人數落了一番之後,便支支吾吾地將此事推到了徐良的頭上,說是徐良一手操辦的。

陳、周之所以反對汪精衛去偽滿,並不是真的反對汪精衛去偽滿,只是因為汪事前沒有和他們商量,所以惱怒而已。

所以,汪精衛此次訪滿計劃只好作罷。

1942年3月1日,是偽滿成立10週年,汪精衛先是“商業互吹”了一通,然後再一次啟動訪滿計劃。

這一次,汪精衛學聰明瞭,為了不會受到陳公博、周佛海等人的阻撓,他和他們好好商量了一番,然後才決定訪問偽滿的行程。

汪精衛為什麼會這麼迫切地想要去訪問偽滿,想要去見一見溥儀呢?汪認為溥儀和自己處境一樣,也只有溥儀最能理解他的心情,說白了他去見溥儀就是為了給自己找安慰和繼續錯下去的理由。

當年溥儀去偽滿當執政、當皇帝的時候,汪精衛還氣呼呼地諷刺“溥儀諸人,始終為他人操縱之傀儡,並無獨立人格。無論其名稱為執政、為皇帝,其方式為民主、為帝制,不過扮演之角色有所更易,而於傀儡之本質,則依然無所變化,實無所用其驚異”。

可是,沒想到一轉眼,汪精衛自己也成了他口中痛罵的“傀儡”,嘶,輕點,臉疼著呢!

汪精衛有沒有過掙扎?肯定有過,但是,他走錯了一步便再也沒有辦法回頭了。

所以,為了讓自己能夠變得更加的心安理得,汪精衛只能去見一見溥儀,和溥儀互相鼓勵鼓勵,互相打打氣。

溥儀當時的心情或許也和汪精衛差不多,他雖然一直想復國,可是他也知道自己只不過是日本人手中的一個傀儡而已,所以見一見“搭檔”汪精衛自然也理所當然。

只不過,讓汪精衛沒想到的是,他雖然見到了溥儀,可是溥儀對待他的態度卻讓他很不舒服。

對於日本,不論日本政府派了什麼稍微重要一點的人物到偽滿洲國,溥儀都得親自去機場迎接。

沒辦法,誰讓日本人是他主子呢?

可是對於汪精衛的到訪,溥儀卻擺足了皇帝的架子,只是隨便派了個人去迎接汪精衛,他自己則舒舒服服地躺在偽滿皇宮裡等著汪精衛的覲見。

汪精衛見此情形,心裡頓時不爽了,咱可是“友邦”,你這麼對待“友邦”的最高領導人合適嗎?

汪精衛並不知道,溥儀可沒將他當成什麼“友邦”,他還惦記著滿清當年的盛景呢!如今汪精衛的地盤當年也是滿清的,所以溥儀仍然端著他的皇帝架子,將汪精衛視為自己的奴才呢!皇帝怎麼能去接一個奴才?不能。

此外,汪精衛還不遺餘力地想要推翻滿清,還試圖謀害溥儀的生父載灃,溥儀心中對汪精衛也有怨氣。

更何況,溥儀和汪精衛同為日本之走狗,自然也想在日本人面前爭一爭、鬥一鬥,說白了就是兩個走狗在爭寵。

汪精衛更想不到的是,當他一路不爽地來到偽滿皇宮的時候,溥儀已經挖好了另外一個坑在等著他。

這個坑是什麼呢?

汪精衛見到了溥儀,他是偽國民政府主席,溥儀是偽滿皇帝,雙方地位平等,想著和溥儀握握手。

可是,溥儀卻仍然坐在他的皇帝寶座上沒有起身,正當汪精衛再一次為受到溥儀的不公平對待而生悶氣的時候,溥儀的侍從又突然喊了聲:“鞠躬!”

這時候,汪精衛的軟弱和沒主見再一次暴露了出來,只見他頓時一個激靈,一時沒反應過來,竟然真的對著溥儀鞠起了躬。

溥儀見汪精衛鞠了躬,這才走過來和汪握了握手,汪精衛為此則尷尬不已,因為這事他後來可沒少受人嘲諷。

溥儀則因為和汪精衛比出了高低,所以在汪精衛訪滿期間興奮不已,一時間竟忘了他和汪精衛不論誰高誰低,也始終是日本人的走狗和傀儡。


寧糊塗


收到頭條小秘的這個提問,腦袋裡第一時間蹦出這麼兩句:亡國之君不如狗,投降漢奸狗不如。
汪精衛朝拜溥儀,是日本主子別有用心導演的一出醜劇。一個是偽滿洲國的皇帝,一個是偽國民政府的首腦,其實都是日本人的走狗。1943年,日本人操縱“南北合作”,要求汪精衛到東北去見溥儀,目的無非是大張聲勢,抱在一起喊幾嗓子“東亞共榮”而已。

1942年,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中、美、英、蘇結成反戰同盟,亞洲局勢發生重大變化,日本深受戰線之長的拖累,開始從優勢轉為劣勢。在中國,日本這條“蛇”吞不下中國這尊“大象”,經不住持久戰的消耗,更需要給兩條“走狗”加油鼓勁,以振奮鬥志。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正趕上偽滿洲國成立10週年,迫於日本人的軟硬兼施,汪清衛不得不率領偽國民政府的一干人等,前往長春祝賀滿洲國成立10週年。而且,在偽滿洲國舉行的歡迎宴會上,汪精衛還發表了冠冕堂皇的賀詞,聲稱:此番前來,秉承“休慼相關,安危相共之至情”,祝願“兩國”同心協力,共同支持日本,完成在大東亞的“大業”。

顯而易見,出於“國際間”外交禮節,本著效命於日本的宗旨,汪精衛赴偽滿祝賀乃“正經國事”,所發表觀點也是代表偽國民政府的態度,沒有什麼尊卑可言。問題是作為個人,汪精衛在偽滿皇宮拜會溥儀,不能說不是人格上的一次受辱。進入皇宮時,汪精衛在下,溥儀在上,侍衛官突然高喊:“一鞠躬!”汪精衛身不由己,連向溥儀三鞠躬。這就是輿論流傳至今的“汪精衛朝拜溥儀”。

30年前,汪精衛刺殺溥儀父親攝政王載灃,30年後,汪精衛向溥儀三鞠躬,看似矛盾,實則都是汪精衛的本性使然。前後兩事體現了汪精衛人格中的兩面:一面是投機,刺殺攝政王,投降日本,都是政治上的投機。如果不是投機,汪精衛被清廷逮捕而沒殺頭,釋放以後,他就不會奉攝政王為寬宏大量的救命恩人;如果不是投機,在全民高舉抗戰大旗、慷慨赴死之際,汪精衛就不會投降日本。另一面是懦弱,汪清衛刺殺未成,被捕後放出來,不僅對清廷的寬大感恩戴德,還迫於形勢投靠了袁世凱,與袁的長子袁克定結為異姓兄弟,跪在袁世凱面前磕頭行大禮。有日本人操縱下,汪精衛去拜會溥儀,更是人性的懦弱所決定。

從偽滿歸來以後,汪精衛《在東京對日本國民廣播詞》中進一步討好日本主子說:“中國對於滿洲,從前與日本抱著不同的見解,如今閤中日滿三國都向著建設東亞新秩序的前途邁進,正所謂安則俱安,危則俱危,從前不同見解,一轉瞬間便為一致了。”並於第二年1月9日代表偽國民政府,向英國和美國宣戰。

政治上的投靠,註定了人格上的受辱,這就是汪精衛矛盾而又統一的屈辱而又可恥下場。


大話民國


清滅後。

汪精衛見溥儀,乃行大禮。

主要原因:

第一☝️溥儀在日寇威逼利用下。

出面當了偽滿洲國的執政。

成了第一個大漢奸。

汪精衛甘願投敵。

出面當了偽國民政府主席。

成了第二個大漢奸。

在日寇眼裡。

溥儀是首號奴才。

汪精衛是次號奴才。

汪精衛心知肚明。

當然要拜伏溥儀。

第二☝️汪精衛曾經刺殺攝政王。

但未獲成功,被捕入獄。

沒有被清庭砍頭。

實屬萬幸。

故,汪精衛才行大禮。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其實這個現象在民國初期,很正常,而且在之後許多年,甚至到了屈辱的偽滿洲國時代,一些清朝遺老遺少們,還是對皇帝有著特有的“眷戀”。實際上,瞭解清末民初那段歷史的人們,都應該清楚:

民國初期,大清王朝其實並沒有完全消亡,在紫禁城皇宮裡面,是一個小朝廷,皇宮的外面,才是民國。



這裡還要多說一句:中國、乃至世界歷代王朝更迭,特別是社會制度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時,都會發生非常嚴酷的流血事件。比如咱們都知道的法國大革命,那是成千上萬人的鮮血換來的革命成果。

而在中國,卻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這裡不得不提一位人物,那就是袁世凱,這裡暫且放下其個人的功過是非,單說,袁在民國成立時所發揮的作用,就足以被世人銘記於心。



由於袁世凱在革命者以及清朝政府兩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當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斡旋於兩方勢力之間,暫且不管其個人目的如何,最終,使得朝堂與革命者達成了協議——保留宣統在紫禁城的帝位,權利和特有的皇族待遇。皇宮之外,實行民國制度。

所以,這就有了題主的疑惑,在民國宣告成立之時,實際中國數百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還有著那麼一塊看似微不足道,實則舉足輕重的土地,在過著屬於自己的王朝生活。



而,以袁世凱為首的大軍閥,包括張作霖、吳佩孚、汪精衛等人,曾經都是清朝大臣,自然,礙於禮數,都會對溥儀行清朝禮數。當然,那時早已是君不君,臣不臣了。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關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溥儀與汪精衛,這兩個人,歸屬是多麼的相似,一個是汪偽國民政府首腦,一個是偽滿洲政權的皇帝,說白了,兩個人都是日本人的走狗。


溥儀,做皇帝的時候,不過是個三歲小孩,辛亥革命爆發,被趕下臺的時候,也不過五歲而已,這樣年紀的一個小屁孩,按理說應該是什麼都不懂的。懵懂無知中,溥儀安然無恙的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期,但在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以後,一切都變了。

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卻沒人為溥儀申冤,孫殿英挖了愛新覺羅家祖墳的時候,沒人提他打抱不平,溥儀漸漸的對這個新政府失去了信心,恰好這時候日本人對他拋出了橄欖枝,他也就興高采烈的前往了東北,在1932年的時候建立了一個偽滿洲政權。


汪精衛,早年也是一個有志之士,曾經參加過中國同盟會,與孫中山先生並肩作戰,但是在後來,汪精衛因為恐懼日本,害怕日本的強大戰力,選擇了投降,做一個賣國賊。

兩個人,一個是偽滿洲政權的皇帝,一個是汪偽國民政府的總理。

按理說,汪精衛應該是看不起溥儀的,雖說後來汪精衛選擇了叛變革命,但骨子裡,汪精衛還是一個反對封建帝制的人,之所以會在後來對溥儀行禮,只能說是他中計了。

1942年,偽滿政權也已經成立了十年,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事,日本人打算將這個慶典辦的漂亮,於是宣傳力度也特別大。

既然是日本人安排的慶典,汪精衛作為日本人的鐵桿粉絲肯定是要參加的,但汪精衛卻是不想在慶典上對溥儀行禮。

汪精衛想要與溥儀以兩國元首的禮儀會晤,而溥儀則不然,溥儀認為自己是一個皇帝,雖然不能命令日本人,但命令中國人卻是可以的,汪精衛行個跪拜禮,看起來也沒啥。 兩人之間的矛盾很快就引起了日本人的重視,畢竟是日本人提起的慶典,其中利益自然都是日本人的,為了調節矛盾,日本人打算讓雙方行西方的握手禮。

但實際上,汪精衛來到會場以後,卻是突然發現,溥儀離自己挺遠的,根本夠不著,而這時候又有人喊了一句,行鞠躬禮,汪精衛這才大夢初醒,知道自己這是中計了。不得已之下,汪精衛只好帶著身後的幾個人行了一個鞠躬禮,草草了事。

汪精衛其實也不是心甘情願對溥儀行鞠躬禮的,只是情況危機,汪精衛已經沒有選擇了罷了。


魏青衣


這次會面是發生在1942年,時年日本為慶祝“偽滿洲國建立十週年”,特別安排了時任“偽南京政府主席”汪精衛率團前往長春,進行外交訪問,以向外界展示三國友好合作,同心協力的良好形象。



當汪精衛一行抵達長春,準備以“兩國元首”的外交禮儀進行會面時,溥儀卻堅持認為自己是皇帝,必須以君臣朝拜之禮進行會面。雙方因此而爭執不下,之後日方從中斡旋,決定採用西禮。

可令汪精衛沒想到的是,溥儀先是為難汪精衛,令其兩度進出皇宮,將大臣覲見皇帝的禮儀表現的淋漓盡致,然後當汪一行人到達宮殿臺階之下時,溥儀高立臺階之上,階旁的侍衛官高呼“一鞠躬”,汪精衛猝不及防,不得已行了“三鞠躬”的大禮。這次會面令汪精衛大為不滿,但礙於自己和溥儀都是日本扶植的對象,要對外保持兩國友好的形象,也只好忍氣吞聲。

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溥儀為何一定要堅持君臣之禮, 我想一來他自詡皇帝身份,而且當年更是天下人的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汪精衛曾是廣州府秀才,這樣算來汪精衛就是他的臣子,行君臣之禮合乎禮制。二來汪精衛當年謀劃刺殺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於他而言,汪精衛是他的殺父仇人,此次會面以行大禮來趁機羞辱他,也算是一解當年的殺父之恨吧。

再看汪精衛,行此大禮後,滿腹委屈嚎啕大哭,想當年他跟從孫中山,信仰“三民主義”,以滿腔熱血投身革命之中,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後被捕入獄,在獄中不懼死亡,大義凜然的寫下了“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被人稱頌一時,不成想短短三十載,他便成了中國天字號第一大漢奸,這種身份的轉變當真令人唏噓,想來他自己也會有諸多感慨吧!但做了便是做了,叛國的罪名和恥辱永遠也洗脫不掉!


鹹魚閒聊


這是日本人的把戲。說好了按照西式禮節,相互握手,但是事情有變,等汪精衛到了假滿洲國皇宮時,卻是行臣子之禮,讓汪精衛當場吃了個悶虧,以致於當天汪精衛回去氣哭了,這是打臉啊!

早年,汪精衛刺殺過攝政王載灃,也就是宣統帝溥儀的生父,不過刺殺失敗,事後被判處終生監禁。監獄裡更是決心慷慨報國,並賦被當時人傳誦的“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後受肅親王善耆軟化。在武昌起義後,被袁世凱開釋出獄。此後,他懦弱自卑、優柔寡斷。

後來,汪精衛降日投敵,在日本扶持下,在南京建立傀儡政權,也就是汪偽國民政府。同時,東北還有一個偽滿洲國政權,溥儀是皇帝,也就是康德皇帝。

兩個傀儡政權一南一北!

戲劇性的是,1943年,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汪精衛與康德皇帝會面。



這次會面,其他的還好說,唯獨就禮儀,雙方爭執了很久。汪精衛堅持以兩國元首禮儀相見,而溥儀呢?堅持以舊制禮儀相見,好歹我也是“康德皇帝”,跟日本天皇都是平等存在,當然,這是表面上的。

最終,在日本斡旋下,雙方同意以西禮握手的形式相見,互相致意。

但是等汪精衛到偽滿皇宮時,現實情況與預期商定好了的情況不一致。溥儀站在高高的臺階上,俯看著汪精衛,在汪精衛走到臺階下時,突然一呼喝“一鞠躬”,讓汪精衛猝不及防,勉強行禮,在三鞠躬結束後,雙方這才握手。這讓汪精衛氣憤不已,甚至回去後痛哭!



當年,汪精衛刺殺載灃,名聲大振,一首“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引人拍案稱讚。而如今卻執臣子之禮,這是打臉啊!這等於否定了前半生的事業啊!


三叔小記


汪精衛和溥儀,算得上一對冤家。

早先,溥儀還是宣統小皇帝時,汪精衛作為革命青年,已在日本參加了同盟會,並且憑著一腔熱血成為了骨幹青年。

此後,孫文多次組織起義,因種種原因卻均告失敗。

一時革命者無不氣餒。梁啟超等有影響力的人,也紛紛批評同盟會就是暴力革命,說領導人躲在國外偷安,遙控指揮成員在國內衝鋒陷陣,流血犧牲。

(汪精衛舊照)

汪精衛當然不同意梁啟超等人這種陰陽怪氣的論調。為了穩定軍心,也為了證明給梁啟超等人看,他決定做一件驚天動地的事,那就是刺殺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

然而,汪精衛畢竟是個秀才,根本沒有當刺客的能力。不久後,因為事洩,被清政府抓捕入獄。

汪精衛深知難逃死罪,面對載灃的審問,索性做條硬漢。把所有事情都自己扛了不說,還在獄中寫下了一首慷慨悲壯的詩:“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不過,載灃並沒有殺汪精衛,只給他判了個無期徒刑。

第二年,辛亥革命徹底推翻了已如僵蛇之軀的清政府。汪精衛也隨之恢復了自由身。他不顧性命的壯舉,也成為革命成功後的先鋒榜樣人物,並躋身高位,成為國民政府主席及軍委主席。

至於溥儀,則隨著清朝滅亡,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最終宣佈退位,心有不甘地告別了皇帝的頭銜。

本來,汪精衛和溥儀,一個是亡國之君,一個是新政府主席,兩個人被時代夾裹著,可能連見面的機會都不會有。然而,隨著日本侵略中國,這兩個人卻不謀而合,投降了日本。

(溥儀稱帝蠟像)

當時,溥儀已經被馮玉祥趕出了紫禁城,處境非常狼狽。再加上慈禧墓被盜,國民政府又不給個說法,所以他心裡怨氣叢生。

正在這時,日本人暗中找到他,表示願意建立偽滿洲國,讓他再次登基稱帝。

溥儀天真地以為,日本人是真心實意地幫他復國。所以毫不猶豫地跟著日本人去了東北,做了康德皇帝。

他沒有想到,他其實只是個傀儡皇帝。所有事務,全由日本人說了算。

就這,溥儀也覺得好,至少有所依靠了。

汪精衛雖說是同盟會元老級人物,但由於他優柔寡斷的性格,在後來的時局變化中,一直受蔣中正的壓制。再加上他有恐日症,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始終認為中國落後,武器不及日本精良,打亦是輸。所以他不顧國民唾罵,投日降敵,賣國求榮。

1940年,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汪精衛在南京又成立了一個國民政府,並出任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長,做了日本人的走狗。

為了區別,汪精衛所在的這個國民政府,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汪偽國民政府”。

就這樣,一個人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一個人做了日本人的傀儡主席。

轉眼就到了1942年,算一算,偽滿洲國已在東北盤踞10個年頭了。日本為了擴大國際影響,於是舉行了隆重的十週年慶典。並指示溥儀宣讀《建國十週年詔書》,在詔書中,直接把日本稱為“父母之國”。

既然日本人如此看重這個慶典,身在南京的傀儡主席汪精衛當然要到賀。

汪精衛帶著一群政府要員,在日本人的安排下,直抵偽滿洲國。

(赴偽滿洲國的汪偽成員舊照)

汪精衛此行,可謂大出風頭,他利用超一流的演講口才,為日本人說盡了好話,這無疑得到了日本人的讚賞。

但是,和溥儀見面的事情上,卻出現了分歧。

汪精衛認為,他是民國政府主席,溥儀不是他的頂頭上司,所以他們見面應該是元首與元首的見面。但溥儀卻認為,汪精衛不過是為日本人服務的員工而已,所以他堅決要求汪精衛要行跪拜禮。

最後,還是日本人從中斡旋,溥儀才鬆口,不用跪拜,只用行禮即可。

汪精衛進了偽滿洲皇宮後,只見溥儀高高地坐在皇帝的位子上。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旁邊的侍衛突然大喝一聲:“鞠躬!”

汪精衛本能地向溥儀連鞠了三個躬,這才見溥儀站了起來,向他伸出了手。

此後,在慶典盛宴上,溥儀似乎看汪精衛百般不爽,所以屢拿話挖苦他,讓他非常難堪。然而,日本人對這二人的情況,看在眼裡,卻毫無干涉之意。汪精衛本就懦弱自卑,只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強顏歡笑故作大度。

不過據說,汪精衛回到下榻的住所後,在房中大哭不止。害得負責安保工作的特務們站在門口,進也不是,不進也不是,尷尬了好久。

(參考史料:《汪精衛集團投敵》《汪精衛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