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陆奇离开百度以后,会不会加入阿里巴巴?

唐子盐


陆奇从百度离职后,他的下一步去向成为备受外界关注的话题。

近日,有传言称,阿里巴巴集团将邀请陆奇担任全球总裁,但传言很快被阿里方面否认。

阿里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今日对此消息回应称,确实是传言,没有这回事。并恳请大家尊重每个当事人对此的公开表述,不要再对此展开太多的想象和新的传言。

作为推动百度过去一年多以来复兴的关键人物,陆奇的离职对百度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表现为百度股价近日的大幅波动,长期来看,其离职对百度的AI战略、信息流业务,乃至百度内部文化都会有影响。

关于陆奇离职的原因,众说纷纭,虽然陆奇自己表示是因为个人和家庭的原因,无法继续全职在北京工作,与百度其他高管并没有任何关系。但外界仍然相信,过去一年多来,他在百度的工作遇到了阻碍,尤其是他大举裁撤了很多对公司盈利贡献较小的部门,必定会伤及其他人员的利益。

可以断定,如果不是遇到了难解的问题,陆奇这位被李彦宏寄予厚望的“大将”,不会在百度复兴的关键时期选择离开。

至于陆奇今后的新归宿,他本人和百度都没有透露任何信息。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从百度出走的许多高管和技术人才,离开百度后都选择了个人创业,陆奇会不会也走同样的道路呢?拭目以待吧。


全天候科技


其实题主提这个问题,应该是报以不解的态度吧。毕竟陆奇有技术有人脉,这么好的条件不进入更好的公司真是屈才了。可是题主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厉害的人为什么选择不去微软、谷歌、雅虎,或者是中国的阿里巴巴,华为?

那么首先我要说的是,每一家公司的生态都不一样吧,就像不是每一个有谋略有思想的人都能坐上皇位。比如项羽和刘邦,一个才华横溢,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个什么都不会,但是却懂得驭人之术,最终的结果不言而明,霸王乌江自刎,而刘邦则成就了千古霸业。陆奇厉害归厉害,他是不是适合哪一所公司的生存环境还是难说。

陆奇更像一个改革者

陆奇作为前任百都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加入百度以来,股价提振,内部架构梳理清晰,基本上摆脱了百度前几年的不利形象。而之前,他已为微软的全球执行副总裁,他领导着Office、Office 365、Skype、必应、Yammer等诸多业务的研发,为微软的搜索、生产力、通讯等全线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可后来也是因为个人原因离职了。

从他的人生履历我们不难看出,陆奇的晋升绝大部分靠的是他的过硬的科学技术、超强的运营思维还有管理手段。


阿里巴巴的全球战略不需要陆奇

也许百阿里是需要一个践行者。阿里的战略方向是非常明确的,阿里巴巴跨境贸易加速出海,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全球游都获进展。阿里一直明确着一个信念,全球化的步伐有多快,取决于人才队伍和团队建设有多强。而我们要知道,陆奇能力的确过硬。但是他能够带好下面的团队吗?

一个领导者需要拥有的要素绝不仅仅只是技术才能这一项,不然岂不是是个程序猿就能另起炉灶,开家互联网公司?想明白了这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陆奇是绝对不会进入阿里巴巴了。


无线端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俗话说得好“人择明君而臣,鸟择良木而栖”。陆奇的离开对于百度而言已成定局,而所有的理由在常人看来都是借口。

如果是因为家庭原因暂离北京,那按照陆奇的能力来说李彦宏怎么说都会留住陆奇的。如果陆奇不是真心的要离开百度,那李彦宏可以给他停职留薪即可。以陆奇对于百度的重要性而言,此次走的那么决绝说明陆奇是真的想离开百度。

而此次陆奇的离开也引发了人们对他下一站去哪里的关注。而坊间流传最广的就是阿里。

首先对于阿里来说,达摩院的建立树立了对AI布局的决心。就目前而言,阿里的达摩院已经收入了很多专家、学者,但也需要一个管理人才。而对于阿里来说陆奇就是最佳人选,毕竟陆奇在整个AI界口碑都是极好的,且成绩也都被大家看在了眼里。

所以,阿里肯定会尽力的争取陆奇。而对于陆奇而言,阿里也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有足够的舞台供他施展技能。但最终陆奇会如何选择,还是要看他的个人意愿。


正商参阅


先上答案再分析:可能性比较小。

5月18日百度宣布陆奇卸任百度COO。百度股价应声暴跌9.54%,好不容易进入上升期,即将重回BAT的百度,再次目送腾讯和阿里。为什么一个COO的离职竟影响了外界对整个公司的评判?陆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从百度离职?想法是什么?他的下一站是何方?

陆奇在科技圈是一个传奇的职业经理。

1996年在IBM的Almaden研究实验室,工作两年,一个偶然的谈话中被雅虎一位主管发掘,1998年入职雅虎,在随后的9年时间理,由于异于常人的努力和创新精神,陆奇从一名工程师,一小跑成长为雅虎执行副总裁(很励志的故事,可以网上搜一下)。在此期间,陆奇带领团队开发出了雅虎第一个搜索引擎,让雅虎在低谷中有了与Google一战的能力。

2008年加盟微软,成为陆奇传奇走向辉煌的开始。2008年微软ie浏览器被Google收拾的躺在地上已经站不起来了,搜索业务更是从来都没有站起来过。陆奇加盟微软后重新打造搜索引擎(bing),微软的搜索市场份额报表才开始逐渐上扬,成为google的对手,谷歌搜索业务负责人评价说:陆奇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好的竞争对手。媒体更是评价陆奇是微软搜索的救世主。同时他还领导了包括Microsoft Office、Office365等多个项目。在此期间,陆奇也萌生了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基于Bing搜索的大数据基础,开发的微软“小冰”,甚至抢走了当时苹果Siri的风头。这也为之后加入百度的AI埋下了伏笔。微软前CEO非常不舍得让陆奇走,评价陆奇“集资深专业技术知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广泛的商业知识于一身,在业界是非常罕见的奇才“,陆奇与比尔·盖茨并列被认为是影响微软的五人之一。

2016年9月从微软离职,2017年加盟百度,加盟百度前百度已因缺乏创新,产品思路不明确等原因逐渐衰落,甚至已经难望AT项背。陆奇上任之后做了一系列的改革,确立的百度all in AI的战略方向,推出无人驾驶平台阿波罗,物联网系统DuerOS等项目。让百度市值一年内翻了一倍马上要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百度居功至伟的人突然宣布“由于个人及家庭原因“离职。

分析原因有以下2点:

1. 陆奇给百度规划的远景很好,但改革影响到了老人的既得利益,无法顺利推进,同时陆奇没有财务和人事实权(这两项权利,李彦宏交予了妻子马东敏)。理想不能实现是陆奇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2.李彦宏也没有刻意去留:陆奇给的远景很好,但按照陆奇的思路需要进行长期的投入。在此期间做大范围的人事变动,同时又动了搜索这课摇钱树。在李彦宏看来,风险性比较大,虽然外界一致看好,但操作上一个不小心,百度品牌就有成为历史的可能。作为百度CEO有两个选择:一是全力支持陆奇,破釜沉舟,锐意改革,内外部都会叫好,但要得罪一大批老人,同时承担企业断链的风险;二是李彦宏自己就是一等一的人工智能专家,同意陆奇离职,稳定百度军心,从长计议,逐渐走上人工智能正规,以时间换取风险,逐步把百度推向顶峰。显然李彦宏再三权衡后选择了后者。

陆奇离职后有哪些去处

1.自己创业。陆奇自己就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创办一个企业对陆奇来说并非难事,自己一手掌握公司所有资源,再也不用受企业各种复杂关系的掣肘。但进入人工智能有太高的门槛,起码的你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搜索引擎,占据客观的市场,作为人工智能数据的来源(这也是陆奇离职微软,加入百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光是在中国开发一个市场级的搜索引擎,就已经看不到希望了,更别说其他的资源投入。

2.加入阿里、腾讯:这两家企业都十分重视AI,而且有着不输百度的人工智能资源。去阿里、腾讯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阿里、腾讯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超级互联网企业,到阿里、腾讯后很可能会面临像在百度一样的困境。而且阿里、腾讯体量要超过百度太多,顶级人才也多如牛毛,陆奇加入后,话语权很可能还不如在百度多,而且正因为人才多,阿里、腾讯不缺一个陆奇。

3.其他倾向人工智能发展的企业:比如滴滴、讯飞等。估计离职的这些天,陆奇的电话被这些企业打爆。优点很明显,我缺乏人才,你来我给你想要的所有我能给的资源,你不用应对像大企业那样的复杂关系 ;缺点也很明显,小企业资源少,产品起点低,后期干过BAT的可能性很小。但就陆奇自身来看,陆奇自己就有很多资源,而且最擅长的就是开发新的产品,如果有自信,这些不算缺点。

综上

站在陆奇的角度,抉择顺序:3>2>1。

有帮助、觉得有趣、喜欢的朋友点个赞,有其他见解的朋友欢迎讨论。


科弓1号


如果马云先生在阿里集团之外重新成立一家独立的小型阿里(员工只有现在阿里的5%,科研机构人员占现有阿里科研人员的12% 。再给陆奇两年的实习时间,资金2年中共拨付60亿美元。并把所有高管的第一副手等调到陆奇身边,并把蔡崇信借调到陆奇身边服务2年至5年。看看这样安排,陆奇先生应该是有可能立马上任履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