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周總理讚揚哪位開國將軍也是一面“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

核心提示:最後,深受感動的周總理同意了授予徐立清中將軍銜,感慨地說:“主席說許光達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我說你徐立清也是一面鏡子,是難得的一位好同志嘛”。

周總理讚揚哪位開國將軍也是一面“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

徐立清將軍

1910年4月5日,徐立清出生於河南商城吳店區申家灣(今屬安徽金寨縣)一個貧農家庭。1929年8月,他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1軍(軍長許繼慎,副軍長徐向前)第32師經理處書記、紅4軍(軍長鄺繼勳,後為徐向前)11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紅4軍32團政治處主任、紅4軍12師政治部主任、紅4軍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後方總醫院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總衛生部政委。

抗日戰爭中,他歷任八路軍129師騎兵團政治處主任、129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和東進縱隊代政委。

1946年6月,解放戰爭爆發後,徐立清一度任過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主任。1947年7月31日,西北野戰軍成立,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11日,為加強陝甘寧邊區的軍事力量,中央軍委下令成立了以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新編第4旅為主的第6縱隊,隸屬西北野戰軍建制,羅元發任司令員,徐立清任政委。

1949年2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和部隊番號的命令,第6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軍,隸屬一野,羅元發任軍長,徐立清任政委。同年6月中旬,第6軍編入第2兵團,徐立清任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建國前後,徐立清擔任過一野第1兵團政委(王震任司令員),率部進軍新疆。進入新疆後,他兼任了新疆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副書記(王震任書記)。1949年12月,徐立清和王震一道,介紹和平起義的原國民黨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0年9月,為統一全軍幹部管理,中央軍委成立了總幹部管理部(1954年10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

當時,毛主席對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點將:“成立總幹部部,要徐立清來搞”。

總幹部部成立後,由羅榮桓兼任部長。羅榮桓認為:“徐立清同志對毛主席的幹部政策思考領會得深刻,他在幹部工作中提出過不少好的建議、做法”。“徐立清同志心胸開闊,待人厚道,善於團結人,聯繫群眾”。因此,在副部長分工時,羅榮桓要徐立清主管任免、組織工作。

1951年起,在羅榮桓部長的直接領導下,徐立清參加領導制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幹部任免暫行辦法》、《各級幹部管理部門工作職責》以及關於幹部任免、培訓、選拔、評級、保健、轉業、復員、離休、退休等工作指示、規定、辦法和措施,使軍官服役制度、軍銜制度、勳獎制度和薪金制度得以在全軍順利地實施,從而較好地奠定了軍隊組織建設制度化的基礎。

1952年,全軍幹部定級,徐立清主持這項工作。早在建國前,徐立清已擔任大兵團政委,按規定應是正兵團級。當時,有關部門上報中央軍委的報告上寫的是“徐立清正兵團級”,他看到後將“正兵團級”改為“副兵團級”,並專門向總幹部部寫了報告,這是徐立清的“第一讓”——“讓級”。

總幹部部羅榮桓部長、賴傳珠副部長都認為徐立清應定正兵團級,但深為徐立清這種高尚風格所感動。羅榮桓部長在大會小會上多次表揚徐立清,稱徐立清是一位“以身作則的楷模,同志學習的榜樣”。

後來,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專門找到徐立清,明確提出:堅決不同意他定副兵團級。因此,在定級的審批報告上,彭德懷又將徐立清的“副兵團級”改為“正兵團級”。

1955年1月,中央軍委發佈《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對軍銜評定工作給予了政策性的規定。能否搞好這次評銜工作,事關軍隊的穩定和發展。在羅榮桓的直接領導下,徐立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主持這項工作,始終牢記毛主席提出的“照顧方方面面、不搞山頭主義、一碗水端平”的要求,在總幹部部對全軍師以上幹部,特別是對1000多名高級幹部授予將官軍銜的工作中,他自上而下,普遍排隊,縱橫比較,反覆衡量,逐個審查,統一研究,經常工作到深夜。有時,秘書在沙發上睡著了,一覺醒來天已放亮,他還在伏案工作。

至於徐立清本人,按照軍委規定的條件,他是完全符合授予上將軍銜的。當他看到授予上將軍銜人員名單中有他的名字時,他“以權謀私”,將自己的名字悄悄“下調”到中將行列。

名單到了羅榮桓部長手裡後,他親自找徐立清談話,既有關切又有批評:“這是中央軍委定的,正兵團職的一般都授上將,你的名字怎麼能隨便劃了呢?你徐立清是有貢獻的,是夠資格的嘛”。於是,羅榮桓又把徐立清的名字加到了上將名單中。

之後,徐立清又給中央軍委和羅榮桓部長寫信,要求不要授予他上將軍銜,並列舉了種種理由:一是可以減少原紅四方面軍在上將中所佔比例,不突破毛主席最初的設想;二是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估價,克服名利思想;三是便於做一些爭軍銜同志的工作,保證授銜工作的正常進展。

為此,徐立清和夫人黨秀玉商量讓銜這件事,夫人很支持:“咱不要在待遇上、名利上和別人爭高低,你要中將我支持你”。

正在這時,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也給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寫了報告,希望由大將降為上將。毛主席看到後,讚揚說:“這是一面鏡子,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

徐立清認為自己有了學習的榜樣,他連夜給過去的搭檔許光達打電話,彼此交流了自己要求低授軍銜的看法,許對徐說:“這是我們個人的想法,跟別人沒關係,要堅持下去做出榜樣來。看那些爭著要高銜的人有啥話可說”。

深夜,徐立清躺在床上反來覆去地睡不著。於是,他披衣起床,伏案給中央軍委和羅榮桓部長寫信,信的大意是:此次授銜,我要求低授,這是因為我是主管授銜工作的副部長,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為大家做出個好樣子,要不然,我就不好去要求別人了。我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從小給地主家放牛,是黨把我培養成一個革命軍人,可我與黨和人民的要求相比,所做出的成績是微不足道的,授予我上將軍銜心裡很不安。論德、才、資、功,授予中將我就已經感到十分榮耀了,再三懇求軍委和總部領導能批准我的要求。

第二天,這封信就到了羅榮桓手裡,他拿著信和賴傳珠、宋任窮兩位副部長商量,大家一致認為:徐立清建國初期就任大兵團政委,又時任軍委總幹部部副部長,在群眾中威信高、影響大,應該授予他上將軍銜。之後,他們又把這個意見向中央軍委彭德懷副主席作了彙報。彭總同意總幹部部的意見,指示應授徐立清上將軍銜。

一天,彭德懷還特地把徐立清叫到辦公室,請他當面解釋不要上將軍銜的原因。徐立清談了情況後,懇請彭德懷支持,彭德懷說:“立清,你不要上將的事,我看還是商量一下再說,這個問題也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這是組織上的決定”。

後來,在中央軍委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彭德懷副主席提到這件事時說:“徐立清我瞭解他,人很好,沒有名利思想,而且言必信,行必果”。

毛主席連連點頭,接著說:“不簡單呢,金錢、地位和榮譽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和品格,古來如此”!

經過反覆思考,徐立清又先後給毛主席、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羅榮桓部長連續寫了幾封信,表明自己的決心,再次闡明自己要求低授的理由。

很快,事情反映至周恩來總理那裡。周總理親自找徐立清談話、做工作。談話中,徐立清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周總理沒有做通徐立清的工作,徐立清反而做通了總理的工作。最後,深受感動的周總理同意了授予徐立清中將軍銜,感慨地說:“主席說許光達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我說你徐立清也是一面鏡子,是難得的一位好同志嘛”。

在授銜儀式舉行的前一天,周總理又專門打電話邀徐立清到中南海面談。之後,周恩來特地把攝影記者叫來,在他的書房裡和徐立清合影留念。

1955年9月27日下午,授銜儀式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這次評銜,共評出了10位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後來又補授王建安、李聚奎兩位)、中將175人,主動讓銜的徐立清排在中將之首,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授銜儀式結束後,許光達大將專門找到徐立清,滿懷深情地說:“我要求降為上將的請求沒有批准,你成功啦,我祝賀你”。

當晚,在中南海懷仁堂外的草坪上舉行了盛大晚宴,周恩來在晚宴上發表了祝酒詞,身著將帥服的元帥、將軍們興高采烈,端著酒杯互致問候。

國家主席劉少奇突然叫了“徐立清”的名字,徐立清急忙來到劉主席跟前,劉少奇說:“你是一名應該授上將而沒授上將軍銜的中將”。

徐立清說:“您本該授元帥不是也沒要嘛,您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正在這時,彭德懷也來到徐立清面前說:“你那兩顆金豆的含量可不一般啊”。

徐立清主動要求低授軍銜一事,很快在全軍傳為佳話,這是他的“第二讓”——“讓銜”。

後來,在一次全軍的高級幹部會議上,毛澤東談到徐立清時,一連用了兩個好字:“徐立清是我黨我軍的‘好同志,好乾部’”。

1950年10月,徐立清剛到軍委總部工作時,剛滿40歲,身材勻稱,頭髮濃密烏黑。但是,在我軍幹部授銜評定工作基本完成以後,剛剛45歲的徐立清累倒了,心臟病復發,身體明顯消瘦,頭髮也花白了,有幾次暈倒在工作崗位上,這一病就是五年。

因此,從1955年下半年開始,徐立清不得不住院治療,並主動要求總幹部部的任免工作由宋任窮副部長兼管。羅榮桓部長在向毛主席彙報工作時,曾談到徐立清的工作態度。毛主席說:“評銜工作很辛苦,管評銜工作的同志更辛苦。徐立清我是瞭解的,工作勤奮,沒有名利思想,他的作風很值得同志們去學習嘛”。

1955年冬天,徐立清病情加重,連文件都不能看,只能靠秘書給他讀文件的要點。這時,徐立清為自己有病不能堅持工作而深感不安。一天,徐立清對去醫院看望他的賴傳珠副部長誠懇地說:“請轉告羅榮桓部長,我的身體狀況很差,短時間內不能工作,建議總幹部部物色一位年輕的同志接替我的工作”。

當羅榮桓部長專程到醫院看望他時,徐立清再次當面提出找人接替工作的想法。羅榮桓對他說:“現在安心養病更重要,工作上不要過多考慮”。

此後,在醫院的病榻上,他親自給中央軍委寫信,請求“讓位”,建議免去他總幹部部副部長職務,以便及時任命新人。軍委對徐立清的建議非常重視,進行了研究。經研究,軍委領導一致認為,徐立清還很年輕,應抓緊時間治病,等病好了再繼續工作,最後結論是:“放放再說”。

徐立清的建議沒有得到批准,他的思想包袱越來越重。當他病情稍有好轉時,又直接給彭德懷、羅榮桓元帥寫信,請求提前退出現役轉業地方,或到省軍區任個副職,做點力所能及的兵役或群眾工作。

幾天後,羅榮桓部長正式通知徐立清:“你提出退出現役的請求,軍委和總部沒有采納,待病好了可繼續履行總幹部部副部長職責”。

徐立清請求“讓位”的事雖然沒有被批准,卻反映出他對黨的事業、對部隊建設高度負責的革命精神和薦賢讓賢的寬闊胸懷。這是徐立清的“第三讓”——“讓位”。

正是由於徐立清曾“讓級”、“讓銜”、“讓位”,所以軍內外都尊敬地稱他“三讓將軍”。

1960年12月,徐立清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仍舊參與主持全軍的幹部工作。

在長期從事軍隊幹部工作中,由於他堅持深入實際和艱苦細緻的工作作風,很快地掌握了全軍幹部隊伍的基本情況,熟悉了軍以上領導幹部和一些優秀的或有特長的師長、政委,所以,徐立清參加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研究幹部工作以及向羅榮桓主任彙報時,根本用不著翻筆記本,就能把情況說得一清二楚,為此,大家都說他腦了裡有一本幹部情況的“活字典”。

1983年1月6日,時任成都軍區黨委第一書記、第一政委的徐立清病逝於北京,享年73歲。徐立清逝世後,有1800餘位高級幹部和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駐北京部隊代表前往醫院向他的遺體告別,在遺體告別儀式上,許多高級將領望著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戰友痛哭失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