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浮山中學——革命的搖籃

浮山中學——革命的搖籃

從銅陵出發,經長江大橋,上合銅高速,穿越橫埠,到廬江店橋境內,便有醒目顯示牌:浮山方向。由此下高速西行。經我的故鄉白湖(現白柳鎮),浮山就躍入眼簾、清晰可見。

到了浮山,車行盡處。在妙高峰下,飛來峰前,樓宇鱗次櫛比,可聽得琅琅讀書聲。這就是馳名遐邇的浮山中學。

浮山中學始建於1924年,由深受進步思想影響的房秩五先生創辦。1928年1月,建成校舍40間,開辦初中,改名為安徽省浮山公學,1946年開辦高中部,更名為安徽省桐城縣私立浮山中學。迄今,經歷了近百年風雨,亦百年輝煌!

浮山中學,她孕育了成千上萬的時代精英、科技人才。她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學風濃郁,享譽省內外的示範高等中學,為祖國各條戰線培養3000多名優秀人才。她還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不但名人薈萃,而且英烈多多,乃是紅色教育基地。

浮山中學開辦之後,恰逢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血腥地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進步人士,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在城市的共產黨員紛紛轉入農村活動。桐城東鄉(今樅陽縣東南部)的章逐明、蘇拓夫、陳雪吾、吳克政等共產黨員返回家鄉從事革命活動。由於浮山中學,她僻在鄉間,交通閉塞,國民黨反動派一時鞭長莫及。於是,房秩五先生的好友、國民黨左派人士光明甫、朱蘊山、史恕卿、周新民等都轉移到該校,既避其反動派的鋒芒,又協助房秩五辦學,培養革命種子、保存革命力量,待機同反動派進行鬥爭。

當時,光明甫和朱蘊山都是國民黨安徽省黨部常委,周新民是國民黨安慶市黨支委兼書記長。除了秘密黨員周新民、朱蘊山外,還有安徽省臨委負責人王步文、房師亮、葛宗文(中共懷寧縣委負責人)疏冠中(即蘇拓夫)章逐明、胡芳遠等人,他們均以浮山中學為掩護,積極開展地下鬥爭,當年浮山中學幾乎成了中國共產黨和國民左派的臨時駐地。

1928年1月,在章逐明的領導下,建立了中共桐東縣直屬支部;2月派吳克政、陳雪吾到浮山中學分別以教員、學生的身份為掩護,從事秘密的建黨工作。在周新民的幫助下,於3月建立浮山黨小組。春夏之交,他們在該校後面山上金谷巖山洞中召開了黨、團支部成立大會,吳克政當選為黨支部書記,時有黨團員10餘人。

同年11月,中共桐城區委成立,浮山中學周新民、吳克政、鄭曰仁、陳雪吾等四人當選區委委員(區委共9名委員)浮山中學幾乎佔了半數。其中陳雪吾還當選為副書記。

1929年10月,成立浮山區委,下轄3個支部有黨員22人。其時,陳雪吾為中共桐城縣委負責人(因章逐明病重臥床)、吳克政為縣委委員。中共安徽省委負責人王步文(又名朱華)嶽西人,在浮山先後居留5月之久,活動在桐城、廬江一帶指導建黨和開展農運工作,利用浮山岩洞,舉辦農民講習班,培養了一大批農運骨幹。

在黨的領導下,浮山中學師生,積極參與了校內驅逐改組派教員,打到反動勢力的學潮;開辦農民夜校,編寫革命戲曲;參加鬥爭地主大會,參加“五·一”遊行示威,搶奪了孔城商團槍支,參與桐廬地區武裝暴動,建立工農紅軍獨立團。1932年7月,桐城縣與廬江縣合併,成立中共桐廬縣委。同年秋,桐廬縣縣委機關遷至浮山會聖巖吳富之家,秘密聯絡站就設在浮山中學,聯絡員為該校職員王玉成(貴池人)。桐廬縣委書記陳雪吾亦在會聖巖。因浮山中學30餘名學生和王玉成(聯絡員)先後被捕,陳雪吾被迫轉移,後又被捕。

1927—1932年,浮山中學黨組織十分堅強,活躍。該校教職員中三分之一的人是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有許多學生是黨員骨幹。教員中,有在德國留學入黨的房師亮,校董事會成員周新民、朱蘊山;有語文教員鄭曰仁、胡竺冰、體育教員吳克政,美術教員黃士元(即黃鎮),歷史教員張良培、職員王玉成;學生中,有陳雪吾、陳石奇、吳則之、吳大章、王靖疆、黃桂元(即黃彬,黃鎮胞弟),孫寧世、周家英、史偉、楊芝學、陳雪江、胡芳遠、胡扶搖等革命骨幹。外地黨員來浮山,多數是通過浮山中學進行掩護和轉移。如柯慶施曾捎來一包銀元作黨的活動經費,就是通過房秩五先生轉交給地下黨組織的。

浮山中学——革命的摇篮

名人小傳

浮山中学——革命的摇篮

房秩五

房秩五(1877—1966),名宗嶽,又號魯岑,晚號陟園老人,樅陽縣白湖鄉人,愛國民主人士,教育家。

房秩五先生幼隨父讀書,後參加科舉考試,縣試為第二名,府試為第一名,省試第三名。20歲後,迫於家庭生計,便外出當塾師。1903年,桐城縣學堂聘房秩五為“五鄉學長”之一。1904年,在陳獨秀的倡導和主持下,他參與創辦安徽第一份革命刊物《安徽俗話報》。同年秋,赴日本留學,學習師範教育。1905年回國,主持在蕪湖開辦的安徽公學增設的“公立速成師範學校”。1911年春,赴瀋陽任《東三省日報》主筆。因刊登武昌起義的消息被保皇派毆打,左臂致殘。1912年夏,應北京政府司法總長許世英之邀,主編《司法公報》。1916年,任交通部視察。1921年他出任蕪湖道尹。在任期間,他協助許世英等進步人士反對軍閥倪道琅賄取選票,包辦選舉,並取得勝利。但他厭惡官場,1924年辭官到浮山創辦圖書館。1925年創辦浮山小學。1928年創辦浮山初級中學。1946年創辦增設高中部。房秩五以自己的職業與聲望支持革命工作,還掩護過王步文、孫炳文烈士夫人及子女等共產黨人。

新中國建立後,房秩五先生作為特邀代表赴京參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受到周恩來、朱德的接見和看望。此後,歷任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協副主席等職。

1966年11月,房秩五病逝於安慶,安葬在浮山中學校園內。他平生所作詩文很多,輯入《浮渡山房詩存》。另有譯著《教學心理學》。他一生為黨的革命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房師亮

房師亮(1903—1984),系房秩五長子。樅陽縣白湖鄉人。1921年,他就讀於上海同濟大學。1922年9月,赴德國留學。他在開赴德國的安吉爾斯號郵輪上結識兩位操四川口音的老大哥,一位是比他年長十八歲的孫炳文(1885—1927)四川南溪人;另一位是年長十七歲的朱德(1886—1976),四川儀隴人。他倆都是參加辛亥革命的老同盟會會員。房師亮在長時間的航行中聆聽他們談論,從中深受啟迪和教益。而孫朱兩位對眉清目秀的小弟也愛護有加。沿途目睹殖民地地人民遭受歧視奴役之慘狀,更激發了他們的正義感,愛國心。到了德國,面對風起雲湧的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他們的革命熱情高漲,不久,孫炳文、朱德分別(1922年9月、1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3年,房師亮經朱德、孫炳文介紹,在德國哥廷根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經過幾年的朝夕相處,他深受朱德、孫炳文的信任,建立了真摯深厚的友誼。可以說,他倆是房師亮一生中最具有影響的良師益友。1925年9月,他受黨的指派,離德到莫斯科到東方大學接受軍事訓練,房師亮學到了許多軍事知識。1926年夏軍訓結束,回國抵達上海。在上海等待分配期間,他遇到親戚,從中得知:家鄉盛傳他已不在人世,母親悲痛欲絕。他一貫孝訓,便請假返鄉探親,因此滯留在家,沒有得到即時集結和分配。

正當,房師亮在家思想鬥爭激烈之際,收到孫炳文從廣州的來信,他火速南下,參加北伐。孫炳文從莫斯科軍訓回國後,他擔任北伐總政治部後方留守主任。此刻,房師亮不顧一切奔抵廣州。他向黨組織作了深刻檢討,接受孫炳文的批評,並寫了恢復組織關係的申請,由孫炳文交給中共廣東區委。孫炳文對他最終能衝出家庭羈絆,即時前來參加北伐的決心和行為也予以肯定和鼓勵。

隨後,房師亮受命擔任北伐軍工兵獨立指導員,投入到了偉大的北伐戰爭。但他沒有料到,此次與孫炳文在廣州的一別竟成永訣。

1927年4月孫炳文去武漢,途經上海時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同月19日被秘密殺害於龍華。而房師亮與朱德在莫斯科分別後,直到1950年在北京才得重逢。

孫炳文犧牲時年僅42歲,噩耗傳來。房師亮萬分悲痛。同時,他也為孫夫人任銳和子女的安全擔憂。大革命失敗後,房師亮避居父親房秩五創辦的浮山中學任教兼總務主任。在父親的幫助下,他冒著危險將任銳及三子一女接到浮山避難。(另有小女兒孫新世出生後放在四川姨父母撫養)。1927年,孫夫人和孩子們剛來時,被房師亮父子首先安排隱居在學校附近的虎爪村莊。待熟悉環境後,1928年便安排任銳(朱德親戚)在浮山中學擔任校圖書館管理員兼小學的常識課。孫炳文長子孫寧世、又名孫泱,次子孫濟世均在校讀初中;幼子孫名世、長女孫維世均讀初小。

1929年春,浮山中學經常遭反動軍警進校騷擾,為了安全起見,任銳帶著孩子離開浮山,經過輾轉後來到達延安。任銳在陝甘寧邊區政府工作,1949年病逝,終年57歲。幼子孫名世,參加抗日,曾任八路軍團長,犧牲在抗日戰場;長子孫寧世(孫泱)(1915—1967),曾在八路軍司令部做朱德身邊機要秘書。體現了朱德對戰友的遺孤負責。無論是任何戰鬥,朱德總司令都把孫泱留在他的身邊。孫泱進步很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在“文革”中被“四人幫”迫害致死。長女孫維世,曾受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養育,後赴蘇聯留學,成為戲劇藝術家,“文化大革命”期間遭江青、葉群等人迫害致死,年僅47歲。

1929年,任銳離開浮山之後,白色恐怖日甚一日。房師亮也只好離開浮山,再次赴德國繼續完成學業,到了1937年,畢業於維爾茨堡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正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房師亮以自己的一技之長來報效祖國,新中國成立後,任川南醫士學校校長、四川省衛生廳副廳長、安徽省衛生廳副廳長、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職,1984年在合肥病逝,終年81歲,葬於浮山雙瞻閣後。他是銅陵市最早的共產黨員。

吳克政

吳克政(1906—1930),又名克振、克正,樅陽縣湯溝鎮陳洲鄉北屋拐人。

吳克政在家兄弟排行老八,乳名叫八伢,曾化名正剛。幼年入麻溪吳氏小學讀書,後入蘇州體育專科學校。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投身革命,於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10月,國民黨革命軍攻佔武漢,當時中國共產黨精英齊聚武漢。吳克政年滿20歲,為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同章逐明、陳雪吾(今樅陽橫埠方倉人)等一批熱血青年追求革命,經章伯鈞舉薦從安徽趕往武漢進入國共合作辦的《安徽黨務幹部學校》,協助陳獨秀等革命先驅開展中央黨的工作。同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漢口特別會議在武漢召開,參加會議的有陳獨秀、張國燾、彭述之、瞿秋白、項英、李維漢等人。此時,吳克政在武漢結識了毛澤東、宋慶齡、陳蔭林、劉子谷等人。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白色恐怖籠罩全國。為了保存革命力量,黨中央決定,在城市的部分共產黨員和幹部離開武漢,奔向各地農村,開闢新的戰場。根據黨中央指示,7月,吳克政、章逐明、陳雪吾等十餘人相繼受命派回家鄉。在方家倉組織起平民教育促進會,宣傳馬克思主義革命思想,建立黨的組織,秘密開展革命活動。9月間,中共安徽省臨委委員王步文前來安慶,向中共懷寧中心縣委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懷寧縣委作出組織工農奪取敵人武器,準備武裝暴動。部署吳克政和章禮備、章宣德、錢新嘉、劉牧村等人打入桐東湯溝鎮商會辦的自衛團,做兵運工作。經過他們積極活動,終於把自衛團團長張子如爭取過來,並準備舉行湯溝暴動。在擬定計劃實施過程中,被敵人發覺向上告密,敵人突然包圍了自衛團。自衛團被繳械解散,團長張子如被捕,押往安慶後殺害。

隨後,在中共潛山特支領導下,梅城武裝暴動有一觸即發之勢,懷寧縣委認為潛山的革命形勢較好,便在同年11月上旬派吳克政、章禮備、趙耀華、錢幫文等人,協助中共潛山特支做暴動的組織準備工作,適時舉行暴動。由於該縣縣長儲之燃極其反動,陰謀策劃,誘請我特支書記餘大化到縣議事之機,將餘大化扣押逮捕,12月7日凌晨,特支委員王效亭指揮劫獄營救餘大化,被叛徒告密,敵人早有準備,集中優勢兵力,把這次武裝起義鎮壓了下去。8日凌晨,餘大化英勇犧牲。但在梅城暴動準備期間,吳克政政治思想表現出色。

梅城暴動失敗後,王步文決定吳克政同錢新嘉,經霍山回桐城東鄉(今樅陽東部)與章逐明、陳雪吾等人磋商黨建工作。經過一番組織,中共桐城直屬支部於1928年1月在方家倉正式成立。章逐明為書記,屬懷寧縣委領導。2月,吳克政受黨組織決定,利用他與房秩五先生的表兄弟(吳母是房姑媽)關係,到浮山中學以執教體育為掩護,在師生中開展建黨、建團活動。秘密發展中共黨員,使浮山公學較早地建立起黨團組織。先後吸收鄭曰仁、黃靜寰(黃彬、黃桂元、黃鎮胞弟)、王靖疆、周福安、吳培炎等人入黨,培養了一批積極分子、革命骨幹。如美術教員黃佩寰(黃士元、黃鎮)、歷史教員張良培和職員王玉成等。是年春夏之交,在浮山金谷巖召開會議,正式成立浮山學校黨支部,吳克政任書記。同年11月,成立桐城區委,章逐明當選為書記,吳克政當選為委員,到年底,浮山中學黨、團員各發展10餘人,工作開展十分活躍。

1929年3月,中共桐城臨時縣委成立,章逐明當選為書記,吳克政為委員。此時,他辭去了浮山中學教師工作,專心致志的從事黨的組織建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黨組織得到進一步鞏固與發展,建立健全黨的區委10個、黨支部80個、黨員發展達500人。為組建紅軍獨立團、發動歐家嶺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開闢遊擊根據地作了組織上的準備。

1930年2月1日(農曆正月初三)趁春節之際,陳雪吾、吳克政、張順卿率領10餘人,襲擊了孔城東嶽廟商團,一舉繳獲步槍16支和部分子彈無傷亡勝利撤出。5月,中共安慶中心縣委在桐城會宮(今樅陽縣)疏貫中(別名疏小娘)家開八縣縣委聯席會議,要求桐、潛、太三縣於6月發動暴動壯大武裝力量,擴大革命根據地,配合主力紅軍進攻武漢。並決定將桐城武裝力量改編為“鄂豫皖邊區工農紅軍皖中獨立團”,陳雪吾為團長、政委兼縣委副書記,負責積蓄軍事力量,籌集武器彈藥等起義組織準備工作。吳克政任縣委書記兼獨立團副政委,張順卿任副團長兼參謀長。

6月11日,根據會宮會議精神,吳克政到方家倉團山頭陳雪吾家召開縣委會議,部署起義,要求參加起義人員在13日夜到達廬江母子墳集合,然後進入預定的暴動地區——歐家嶺一帶隱蔽,伺機舉旗暴動。嗣後,陳雪吾、吳克政、張順卿率領準備參加暴動的幹部、群眾、攜帶原來收藏的部分武器彈藥,取道廬南羅家嘴,星夜往預定的集合地點。天將破曉,陳雪吾令部隊於該村宿營隱蔽。不料地主告密,廬江七家橋、羅昌河兩股反動民團,分別兩路包剿了羅家嘴。雙方經過激戰,敵人傷亡慘重,我方傷亡幾個人,其餘人員在陳雪吾等人指揮下,安全突圍。吳克政參與這次羅家嘴戰鬥的指揮,他表現出沉著機智,勇敢頑強、危機時刻,他奮不顧身向敵人喊話,開展政治攻勢,渙散敵人鬥志,有些敵兵朝天放槍,對我軍安全突圍起到了很大作用。轉戰數日後,終於勝利到達歐家嶺。

7月初,陳雪吾、吳克政等,幾經周折,終於又迎來了張開雲、陳道忠和朱錦銘等所領導的武裝,開闢了以桐、廬、舒交界的歐家嶺為中心的桐城大關、三十里鋪、呂亭驛(今鎮),魯谼山以西湯地、溝兒口等革命根據地,豎起“皖中工農紅軍獨立團”的大旗。

該地區工農紅軍的誕生,也迅速發展,地域日益擴大,引起國民黨安徽省長陳調元的極大恐慌,急令桐、廬、舒三縣保安隊,分三路向歐家嶺撲來實行“圍剿”。為了及時瞭解和掌握敵人動向,爭取社會上層人士的支持,吳克政置自身安全於度外與王定華一道下山,刺探敵情。最終從同鄉、國民黨師長丁翰東處得知消息,即迅速向歐家嶺回返傳達消息。在偷越敵人封鎖線時,王定華因患肺病,勞累吐血,便潛入竹林中暫避;克政繼續匍匐前行,不幸中彈犧牲,時年24歲。

敵人割下他的頭顱,用一隻木盆裝著放在桐城縣東門紫來橋上“示眾”。烈士遺體(無頭)被魯谼群眾安置於魯谼山村的獨立山上。

吳克政烈士的人生雖然短暫,但他的崇高品質和革命功績,永載史冊,是樅陽人的驕傲,亦是浮山中學的驕傲!

陳雪吾

陳雪吾(1902—1933),原名陳慶傑,字虎生,樅陽縣橫埠後方鄉團山頭村人。1926年10月,北伐軍克復武漢。陳雪吾等10餘人經章子佩老師介紹到武漢,通過章伯鈞進入安徽黨務幹部學校。時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陳雪吾在校結識了一些共產黨員和進步同學,受到革命教育,政治上迫切要求進步。1927年4月,他由章逐明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不久,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在城市的共產黨員紛紛轉入農村活動。陳雪吾與章逐明受黨的派遣,先後回到家鄉,建立黨組織,開張革命活動。

1930年5月底,中共桐城縣委在汪家武館召開軍事擴大會議。還通過了桐城地區6月暴動的軍事行動計劃,陳雪吾按計劃率領軍事人員往方家倉取出原所藏匿的槍支,在13日夜途經廬南羅家嘴村莊宿營時被地主告密,與廬江七橋、羅昌河兩股國民黨民團打了一仗之後,敵人死傷慘重,陳雪吾率部突圍。轉戰數日,與其他兩支隊伍匯合成廬南羅家嘴武裝暴動隊伍。打垮了反動團防張棟才、張晏清的聯合武裝,沿途收繳鄉公所和地主武裝100多支槍。接著,匯合了舒城張開雲、張道忠領導的農民武裝,打下中梅河一帶地主豪坤的水圍子,推翻了國民黨政權,建立了鄉蘇維埃政府。與此同時,張順卿(副團長兼參謀長)帶領一支隊伍襲擊桐西青草塥,轉戰桐北龍眠山、西湯池、六安南鄉邊境的張板橋,與紅三師取得了聯繫。此後,皖中工農紅軍獨立團紅軍開闢了以歐家嶺為中心,從桐北到廬西、廬北、舒北、舒南縱橫數十里的紅色根據地,扼安(慶)合(肥)公路的大關、小關、三十里鋪等咽喉要道,威脅省會——安慶。

各路隊伍彙集歐家嶺後,陳雪吾召開全體人員會議,宣佈中共安徽省委命令,成立“皖中工農紅軍獨立團”陳雪吾經團長兼政委、張順卿任副團長兼參謀長、劉子丹任政治部主任。下轄四個營:一營長陳道中;二營長姚茂年;三營長王貴;特務營營長朱錦明。同時宣佈成立桐、廬、舒三縣邊區蘇維埃政府,陳雪吾兼主席、劉子丹兼副主席。會上,陳雪吾分析敵我態勢,並指出歐家嶺是戰略要地,爭取時間,構築工事、開展練兵、準備打仗。要在廣大人民支持下,配合兄弟紅軍在大別山殲滅國民黨反動軍隊。

在紅軍根據地內,縣委領導人民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免除苛捐雜稅,捕殺土匪,收繳地主私藏的槍支、彈藥,沒收不法奸商財產分給貧苦農民,青年積極報名參軍。軍需員在徵收糧食時,違反了群眾紀律,陳雪吾立即下令嚴肅處理,大大提高了紅軍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威望。

歐家嶺武裝暴動沉重打擊了桐、廬、舒三縣的國民黨反動勢力,7月3日,國民黨安徽省反動政府調集三縣民團3000多兵力向歐家嶺發動“圍剿”。紅軍戰士在陳雪吾指揮下,奮起抗擊,給予敵人以重大殺傷。當時,紅軍主力集結在歐家嶺東、南面,山勢險峻的北面防守較為薄弱,經過三天三夜的浴血奮戰,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彈藥斷絕,被敵人攻破北山陣地,二營長姚茂年陣亡;連長伍宗全被俘後在舒城南港遇難;部分戰士在群眾掩護下轉移到舒城中梅河和六安南鄉一帶。陳雪吾率領紅軍戰士殺開一條血路撤退到歧嶺。部隊在龍眠山燕窩地進行休整,總結了歐家嶺戰鬥的經驗教訓。在敵人大軍壓境情況下,陳雪吾決定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散到皖中各地打游擊,部分同志到地方做的地下工作。

這次武裝暴動,雖然在三縣反動勢力的瘋狂“圍剿”下歸於失敗,但在歐家嶺終於誕生了一支“皖中工農紅軍獨立團”,歐家嶺之戰紅軍戰士殲滅了1000多敵人,動搖和打擊了敵人在皖中地區的反動統治,在桐、廬、舒地區廣大人民群眾中擴大了革命影響,播下了武裝鬥爭的火種。繼之而起的城關扒糧鬥爭和魯谼山的農民暴動印證,就是歐家嶺暴動後給予敵人的又一次嚴重打擊!

1931年4月6日,中共安徽省委書記王步文在蕪湖抑春園樓主持省委工作會議時因叛徒出賣而被捕。5月31日在安慶北門外慷慨就義。中共安慶中心縣委也遭到破壞。同年6月,省委決定將桐城、廬江縣委合併為“桐廬縣委”,改屬合肥中心縣委領導。陳雪吾任桐廬縣委書記。

從歐家嶺失敗中,陳雪吾認識到打擊土豪惡霸是首要的鬥爭任務。為此,他組織了一支精開的特務隊,打擊那些流氓惡棍、民國骨幹等,為民除害雪恨。

1932年4月,中共合肥中心縣委遭到破壞,中心縣委派人通知桐廬縣委提高警惕,以防意外。於是縣委決定讓陳雪吾、馬哲聰、周邦彥暫在戴家店一帶,轉入地下活動。同年秋,蔣介石調集大批軍隊,大肆進犯鄂豫皖蘇,安徽省國民黨當局利用叛徒、特務大肆搜捕和屠殺共產黨員,僅在桐廬地區就逮捕地下黨員100多人。中共桐廬縣委機關所在地——廬南盔頭畈小學被特務燒燬,該小學校長(互助會會長)劉秉衡被捕。縣委機關被迫遷到浮山會聖巖。不久,叛徒又帶武裝特務到浮山中學抓走了二三十名學生,共產黨員、縣委交通員、浮山中學職員王玉成被逮捕,情況十分危急,陳雪吾不得不離開浮山,轉向九華山一帶活動。

在險惡難苦的鬥爭中,陳雪吾長期忘我工作,晝夜操勞,因此,患了重病。1933年1月25日,他從青陽回家養病,不料被叛徒甘舍棠、張效良發現。2月7日拂曉,甘、張二人領著桐城偽縣自衛隊和民團約60人,將方家倉的團山頭大小村莊包圍,陳雪吾不幸被捕。

敵人抓到陳雪吾之後,立即嚴刑拷問,妄圖逼取黨的機密。而陳雪吾橫眉冷對,毫無畏懼。敵人將他押到湯溝鎮。同時被捕的另有楊世健,見狀悲慟,陳雪吾不僅寬慰他,而且委託楊勸解自己的母親,教育弟弟(陳雙虎)和侄兒(陳伯漢)將來繼承他的遺志。陳伯漢後來改名陳繼承,參加桐東新四軍任排長,1944年在抗日戰爭中犧牲,他一家二代英烈。

次日,敵人將陳雪吾押送到桐城縣監獄。在押期間,國民黨中統特務張獲堂親自審訊,威逼利誘,軟硬兼施,均遭到陳雪吾嚴詞痛斥。

同年3月17日,敵人將陳雪吾壓至桐城東門途中,陳雪吾視死如歸,劊子手催他快走,他輕蔑地訓斥道:“我都不急你急什麼!”到了紫來橋下,他昂首高呼“共產黨萬歲!”慷慨就義!

時任浮山中學校長房秩五先生恰由安慶去龍眠山,途經桐城聞悉陳雪吾英勇犧牲,賦詩哀悼:“浩氣寒長空,精魂翔故里,千秋萬歲名,在此亦在彼……”

陳雪吾英名和業績,永遠鐫刻在家鄉人民心中。

浮山中学——革命的摇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