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代皇帝駕崩後,喪禮是怎樣的呢?

劉波的朋友圈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閆紅

在清代,皇帝的喪被稱為“凶禮”,和登基、婚禮、壽辰一樣重要。由禮部、鑾儀衛和內務司共同辦理,所耗用的錢財不計其數。清朝從順治皇帝開始,歷代皇帝和后妃們的陵墓都選址在東陵(河北遵化)和西陵(河北易縣)兩地。皇帝一般生前就選擇好風水寶地,作為死後安葬的陵墓地址。

皇帝駕崩後要選擇吉時良辰入殮,當日小殮,屍體上要覆蓋陀羅經被。陀羅經被由西藏活佛進貢,一般用白凌子製作,上面印有燙金的梵文經被是黃緞織金,五色梵文,每一幅都有活佛念過經,持過咒。

(光緒帝的靈柩出城)

皇帝的棺柩又稱梓宮,選用雲南產的金絲楠木製成,製作極為講究,裝飾十分豪華。棺材製成后里裡外外要刷朝七七四十九道漆。

大殮後,棺柩停放在乾清宮,宮門外置丹旌,皇帝的丹旌是織金九龍綺。皇帝駕崩為國喪,要頒詔天下。新皇帝居盧守制,百日後御門聽政,新皇帝命群臣擬出諡號、廟號。皇帝駕崩後朝臣服喪27天,27天之內,皇帝對朝臣的奏摺,不能用硃筆批示,一律改用藍筆,稱為“藍批”。各部院衙門行文也要改用藍印。服喪期內,各寺、觀必須鳴鐘三萬次。朝廷要在天安門前舉行頒遺詔儀式。誦經和弔唁活動也連續不斷地貫穿於整個喪期。自皇帝駕崩之日起,文武官員及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內不準作樂,四十九天內不準屠宰,一個月內禁止嫁娶。

棺柩在乾清宮停放二十七天後,移到殯宮暫放,等待下葬。棺柩在殯宮停留的時間無定期,主要是根據陵墓竣工的時間而定,短則數月,長則數年。皇帝的靈柩出殯前,得將槓夫找來,先按正式出殯的規模和要求,在德勝門演槓10天。槓夫們先抬著一塊和棺木重量相同的獨龍木,上面放上一碗水,一直練到碗中的水潑不出來為止。在演槓的同時,還要派民工日夜施工,搶修去陵墓的御道。

(光緒帝靈柩移入山陵場景)

送葬是最隆重的儀式。這天,首先要燒價值連城的“大法船”,先用小槓(72人)將棺木抬出東華門。送葬隊伍最前面是64人的執幡隊,高舉萬民旗傘。然後是1628人的儀仗隊,手中各自舉著不同的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紮。儀仗後面是棺柩,棺柩上蓋著圓頂棺罩,四周是繡龍帷帳,稱為“吉祥轎”。抬棺材的槓夫共分60班,每班128人,另外,每班還要有四人做候補。棺柩後面是十路縱隊的武裝護衛,最後面是文武官吏、皇親國戚和宗室等人的送葬車隊。

在送葬隊伍中還夾有大批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們身穿法衣,手執法器,沿途不斷吹奏、誦經。一路上還有一班專門撒紙錢的,隊伍過後,地上的紙錢猶如一場大雪。從北京城到墓地,沿途幾百裡,每段距離還要搭設蘆殿,供停靈和送葬隊伍休息。

(清崇陵地宮)

封墓後,隨即在隆恩殿舉行題主禮。題主就是寫牌位,由大學士二人行一跪三叩禮之後題寫,然後,將寫好的神牌放在座上,上香獻經。儀式結束後,神牌由皇帝和大臣護衛回京,放在紫禁城東側的太廟中。至此,這個治喪活動宣告結束。

參考書目:程帆主編,《中華上下五千年 下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除卻光緒帝,清末用真實的影像記錄下來的出大殯要數統治了大清朝48年之久的“女皇帝”慈禧太后了,當慈禧壽終正寢在紫禁城的儀鸞殿後,在1908年11月9日的上午舉行了規格堪比皇帝級別的葬禮,幸而當時已經發明瞭照相技術,故而保存了大量的照片,接下來咱們就便發照片邊歷數這次超牛的皇家葬禮。

1908年的11月9日,從照片上看,似乎這天的天氣不好,有霧霾。這天的行程很簡單,送葬的隊伍需要把裝有慈禧的靈柩華蓋從紫禁城出發,一直送到一百多公里,將近300華里的河北唐山馬蘭峪的清東陵慈禧陵寢。

從下面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排在出殯隊伍最前方的開路部隊是一排整整齊齊的身著新式軍裝,手裡拿這新式長槍的軍隊,最後面就是一排排手拿冥器的僕役。

再往後面,是上千名身穿宮廷紅的綢緞衣服的槓夫、他們的顯著特徵是頭部都插有一個羽毛,照片中的他們輪換著抬行慈禧的靈柩,一步一步的向著清東陵走去。在慈禧靈柩的周圍,安保十分嚴密,有兩大隊的的騎兵護送,他們都穿著新式的軍裝,揹著最新的武器裝備,而在靈柩後面的還是一個長長的拿著各種條幅,各種顏色彩旗的穿紅衣服的衙役們。

在後面還是組織非常嚴密的安保部隊,他們組成了嚴密的人牆,阻止任何人的進入,在這個過程中,無處不體現了皇家的肅穆和威嚴,在隊伍的後面還有行走成兩列的駱駝隊伍,駱駝們身上都揹負著很多的包裹和帳篷用具,以及一些後勤保障品,據說此次行程,到河北的清東陵需要最起碼五六天的時間才能到達。

而最讓拍照的外國人吃驚的是,排在隊尾的紙人紙馬紙車隊伍,這些東西的形象非常之逼真,做工也是惟妙惟肖,盡然還有一些鐘錶、梳妝檯等日用品,在旁人的告知下,洋人們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給慈禧太后隨葬的陰間用品,這些東西在送達後,是需要將其燒掉的。

注意看這組照片,上面就是紙人,應該是太監服侍團,上面有傳統的中式馬車,還有一些童年童女。

這個紙人隊伍就更加與時俱進了,這明顯是一隊新式軍隊的紙人,他們和真人大小一樣,也都穿著新式的軍服軍帽,揹著洋槍,看來這是一隊在陰間給慈禧使用的軍隊了。

然而這些東西對於慈禧的棺槨內的陪葬品簡直不值一提,曾經參與過慈禧陵安放儀式的李蓮英的侄子在事後寫成的書《愛月軒筆記》中記載,慈禧的金絲楠木的棺槨內有價值一千萬兩白銀的寶貝,其中珍珠瑪瑙類的寶石無數,光說厚度就達到了一尺,還有她身上的穿戴也都是極具奢華,嘴中也喊著夜明珠,她的周身放滿了她生前最喜歡的寶貝,比如翡翠製成的西瓜、甜瓜和白菜等,還有就是數不清的佛像,(金佛,玉佛,翡翠佛等等等)。而這些寶貝註定成為了慈禧陵被盜挖的原罪,在短短的幾十年後,這個大清國的女皇的陵墓便被孫殿英用炸藥炸開,將裡面的寶貝盜掘一空(據說足足拉了十大車)而這位顯赫一時的女皇的屍體,也被拉出地宮,被拋棄在荒野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