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澳大利亞的環境那麼好,那裡的人口卻很少?

來自venus的小魂


澳大利亞,面積約769.20萬平方公里,排世界第六,約為中國八成大小。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也稱澳洲。

在歐洲殖民者們來到澳洲前,土著人在這裡生存了四萬多年。
1770年,英國航海家抵達澳大利亞東海岸,宣佈英國佔有這片領土。1788年1月26日,英國流放第一批犯人抵悉尼,這一天成為澳大利亞國慶日,這裡也成為流放囚犯的地方。此後部分土著人死於衝突,一部分土著人淪為奴隸,大部分土著人失去肥沃的土地,被趕往不毛之地。

1901年,澳各殖民地改為州,成立澳大利亞聯邦。

1931年,澳大利亞成為英聯邦的獨立國家。澳大利亞的國旗,左上方是英國國旗,另外六顆星意為組成澳大利亞的六塊殖民地。

南迴歸線穿過澳洲中部,這裡冬季平均氣溫在10度至20度之間,夏季平均氣溫在20度至30度之間,所有河流終年不凍,海洋的溫度調節作用非常明顯。然而澳洲溫度這麼適合人類,面積又這麼大,人口卻只有2400多萬,絕大多數集中在東南沿岸的幾個城市。

全球前十大面積大國中,澳洲的人口密度最小,我們印象中地廣人稀的俄羅斯,面積是澳洲的兩倍多,人口則是澳洲六倍左右。

澳洲人口少,主要是水資源極少,這有兩大主因。

一、澳洲的沙漠和荒漠佔比高達七成,適合畜牧及耕種的土地不到4%。因此河流少且短小,旱季很多河流都會斷流。湖泊也不多,且多為鹹水湖。
二、山脈少,且海拔低,最高峰科修斯科山不過海拔2228米。這樣就沒有積雪,一到旱季很多河水就會乾涸。

地圖帝


澳大利亞為什麼動物氾濫?那是因為澳大利亞絕大部分地方不適合人類居住,無人住動物當然就多了,澳大利亞雖然面積很大,在世界上排第六,但人們大都生活在東南沿海一小部分地方。

之所以英國佔領此地時,沒發現什麼華人,而新西蘭的毛利人卻有華人的基因,我估計華人首先是到達了不適合人們生活荒涼的西北部海岸,之後順著海岸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新西蘭後,就沒有往澳洲東南沿海去了,而英國殖民者1770年首先是在適合人類居住的澳洲東南沿海登陸。因此澳洲最早發展起來的是英屬南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而廣大的西北澳大利亞幾乎沒什麼開發,從以下的各州最早期郵票可以看出來。


澳洲最早發行郵票的是昆士蘭,1851年開始發行英女王郵票。

新南威爾士1854年左右最早英女王郵票

1854年左右的維多利亞最早英女王郵票。


南澳大利亞因為出過現過舉世聞名的1870年4便士錯色漏改值郵票而出名,以上是本館珍藏的黑色4便士漏改值極珍加蓋公事戳郵票。

1854年左右,塔斯馬尼亞島開始發行郵票,當時該島還叫範迪門斯第(地獄之門),1855年左右就改成塔斯馬尼亞了,目前範迪門斯第郵票的真票已極難見到了。

對於西澳大利亞,最早期郵票圖案几乎全是黑天鵝郵票,可見當時英國人也沒什麼人在西北澳大利亞生活,因為此係列郵票出現過“藍天鵝”倒印和錯色珍郵而讓西澳大利亞舉世聞名。

以上是本館珍藏的1857年西澳利亞2便士錯色郵票,這種錯色有齒票全球共發現4枚,本館這枚是唯一僅見的無齒票。

喜歡古珍郵票展示下最形象最直觀的近現代史的朋友,請關注本館,如果來珠海旅遊參觀本館還可得實惠喲。



湘平古珍郵館


澳洲土著人一直人口稀少,而如今的澳大利亞人多是移民後代,早期移民主要都會選擇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如果從自然環境角度考慮,澳洲的總體條件並不好。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都屬於熱帶氣候類型,熱帶沙漠與熱帶草原本身就生態脆弱,乾燥而降水稀少,並不適合人類生存發展。而熱帶雨林氣候,土壤非常容易流失,也不適合人類居住。

澳洲主要的人口,都非常密集的集中在東南部沿海與南部沿海,主要以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為主,在東部的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區,也有一些人口居住。

這些地方有比較豐富的降水,土壤肥沃而且氣候條件也比較好,適合人類居住。

澳大利亞是非常乾燥的一塊大陸,除了降水不豐富之外,河流湖泊也很稀少,東南部的墨累河流量也很有限。為了獲取水源,澳大利亞在墨累河上流興建了大量水庫,向東南部山脈東部的城市供水,而廣大澳洲內陸,水源奇缺,動物還可以,但是想供應人類生存實在很難。

很多大牧場放牧業區域,都大規模開採地下水,而並非是地表水源。

澳洲是移民社會,與天生條件不好的以色列等不同,他們人口不多,用不著費盡心思去開發廣闊的內陸地區。東南沿海就足夠了,保護內陸的生態資源,反而有利於澳洲農業、旅遊業等發展。


澹奕


澳大利亞全國人口2412萬(2016),英語為官方語言,居民中80%信仰基督教(英國聖公會教、天主教各佔26%左右,新教24%、東正教3%),6%的居民信佛教、伊斯蘭教(30多萬,主要居住在悉尼西部,修建清真寺和伊斯蘭學校曾引發文化衝突)、印度教等,非宗教人口約佔12%。

澳大利亞系多民族移民國家,上世紀70年代實施《反種族歧視法》,廢除白澳政策,民族與人種的界限變得模糊,2001年後不再用人種或民族對國民進行統計或分類,國民只需申報其父母出生國家。按照傳統劃分,澳洲英國及愛爾蘭後裔約佔74%,亞裔佔5%,土著人2.7%,其他歐洲裔、太平洋島國裔佔18.3%。2006年人口普查的國民構成為:澳大利亞人後裔和英格蘭裔各佔30%左右,愛爾蘭裔9%、蘇格蘭裔7%、隨後是意大利裔、德裔、華裔、土著、希臘裔、荷蘭裔,佔比從4.3%至1.5%。

上世紀70年代前,澳大利亞被視為“白人”社會,白澳大利亞人除來自上述國家外,還有前南斯拉夫、波蘭、蘇聯/獨聯體、羅馬尼亞、北歐瑞、挪、丹,以及美國,還有新西蘭裔(可以排在第五位意大利裔前),他們最早於18—19世紀初移民澳洲,更多是在二戰之後,快速發展與人口稀少的矛盾使得政府鼓勵移民。所有歐洲人很快融入主流社會,形成統一的澳大利亞文化,這種新文化的同一性之關鍵元素在於人們同操澳大利亞英語;形成一致的澳洲藝術、音樂、文學和教育;強烈的獨立意識;以族裔為中心,認為澳洲文化既包含來源於歐洲的主流成分,又包含土著文化與亞洲文化;欣賞牧羊人和放牛漢具有的勇氣、自立和在惡劣環境下的生存能力。

亞裔是澳洲的“後來者”,1788—1973年,澳洲禁止亞洲人長期居留和移民。1973—1995年,政府基於增加人口和重視亞洲的考慮鼓勵亞裔移民澳洲,於是,家庭團聚、投資經商、留學培訓和各色難民紛紛前來,原英國殖民地國家懂英語的移民能很快找到工作,印支難民經歷最艱辛。90年代中後期到世紀之交,白人“一個民族運動”興風作浪反對亞洲移民,如今,它在澳、亞關係更緊密的大背景下已式微,只是澳洲對亞洲移民已變得“嫌貧愛富”,投資、留學和技術三類最受歡迎。

從地理多彩多姿到人文豐富多元,澳大利亞用了200年時間。據稱在當下,有不少於來自160個國家和地區、550個大小民族的移民在澳洲生活,除土著語言外的70多種語言在不同場合使用,建立融合移民的“炒鍋”社會、多元文化兼收幷蓄已成澳大利亞的國策,它有賴於相互尊重,政府也鼓勵移民保持與母國的聯繫,以建立一個多樣化和相互忍讓的社會。


ruixuezhaofeng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塊大陸的國家,總面積達到769.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面積第六大國。澳大利亞現有人口2486萬,人口密度是3.2人/平方公里,典型的地廣人稀。那麼澳大利亞的面積如此之大,為何人口卻這麼少呢,這塊大陸真的如你所想是一塊“安居樂土”嗎?



現在先說一說我們最關心的自然環境,可以說澳大利亞這塊遼闊的大陸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這裡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天氣酷熱,黃沙漫天,綠植無幾,一片死寂,這裡是人類的禁地,完全不適合人類居住。澳大利亞共有11個大沙漠,總面積佔到了整塊大陸的20%,這裡的乾燥程度在南半球是最嚴重的,因此有限的那些能作畜牧和耕地的土地就顯得彌足珍貴了,但也只有區區26萬平方公里,且多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帶,澳大利亞的主要大城市堪培拉,悉尼,布里斯班也全部集中在這裡。



澳大利亞的人口高度集中在東南沿海和西南部,其中東南沿海集中了澳大利亞最稠密的人口,這裡也是澳大利亞大中城市分佈最多的地區。有三點因素決定了澳大利亞人口只能集中這狹窄而有限的地區:

一:這些人口稠密的地區都地處溫帶、亞熱帶,並受來自海洋的溼潤氣流的影響,氣候溫暖溼潤,這裡是澳大利亞氣候最好,最適於人們居住的地區。

二:東南、西南沿海一帶,有較好的港口,對外聯繫便利。這一帶自英國人第一次來到澳洲大陸後逐漸開始被人為開發,開發程度遠比其他地區來的高和早。

三:這些地區擁有發達的農牧業和工礦業,城市集中,因此成為人口稠密的地區。



就算是自然條件如此優越的地區,也只是零零散散的分佈在狹長的破碎的沿海地帶,如此說來澳大利亞的環境有多好簡直是屁話,這裡實際上可供人類生活的地方非常有限。而且因為這裡人煙稀少,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受外來物種入侵損害最大的國家,小到野兔,野貓,大到野狗,野豬,都在這塊幅員遼闊的大陸肆無忌憚的與人類爭搶有限的自然資源,和距離這裡2400多公里的大洋洲第二大國新西蘭比起來,澳大利亞簡直是一個“人類入內禁止地”,其自然條件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


大國布衣


澳大利亞開發的時間很晚,所以人口較少,並且其絕大部分地區環境並不好!內陸地區跟塔克拉瑪干差不多

澳大利亞是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大陸國家”,該國四面環海,但卻不是島嶼而是一款如假包換的大陸,這也讓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塊大陸的國家,因此華語世界也習慣稱其為澳洲。

澳大利亞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位列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口卻只有2500萬人,跟中國臺灣省差不多,人口密度是世界上最低的幾個國家之一。

澳大利亞人口較為稀少的原因首先是開發的時間很晚。相比去其他大陸,澳洲是倒數第二個被發現的。直到1606年澳大利亞才第一次被荷蘭人發現,在此之前這裡只有少量土著人居住。

但發現歸發現,由於這裡距離歐洲實在是太遠了,所以並沒有立即引起歐洲人的特別關注。直到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佈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澳大利亞距離歐洲實在是太遠了)

因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真的是太偏僻了,英國政府最初將這裡作為流放煩人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園灣,當中有736名囚犯。這些人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而這個地方就是日後的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悉尼。

後來在十九世紀初期澳大利亞發現了金礦,由此引發了一波龐大的淘金潮,讓澳大利亞人口來了一波爆發性增長了一波。但是相對“冷淡的地段”使得澳洲的人口增長遠沒有北美那麼火熱。

到1918年時澳大利亞人口才剛剛500萬,1959年時突破1000萬,2004年達到2000萬。

澳大利亞時間8月7日晚11點,澳大利亞人口正是突破2500萬大關,邁入新紀元。

隨著移民的不斷增加,澳大利人口增長速度將會越來越快,預計到2050年澳大利亞人口將達到4000萬人。

即便是人口達到5000萬,相比於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來說這是完全沒有壓力的。但是澳大利亞國土的質量遠不美國和加拿大,甚至不如巴西。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澳大利亞有70%的土地都是荒漠,很多地方是根本沒法住人。

不過總體來說,澳大利亞人口少還是由於開發時間較晚,加之其距離歐洲又十分遙遠,當初對於歐洲移民者的吸引了遠不如美國和加拿大。

(你心目中的澳大利亞)

(實際中的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只有其東部、東南部和北部的沿海地區適宜人類居住,這些地方確實環境還不錯,但西部和中部內陸地區則是成片成片的大沙漠)


千佛山車神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海岸線長達37000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與其他大陸之間有著浩瀚的海洋,因此發展出了與歐亞大陸截然不同的生態體系。隨著近代殖民活動的加劇,很多來自歐亞大陸的動物來到澳洲,由於缺少天敵,一度氾濫成災,比如兔子和野豬,對澳洲的生態體系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澳洲政府不得不組織民間和政府的狩獵隊以期限制這些動物的繁殖數量。

(澳大利亞人口多數分佈在東南沿海)

可是與此相比,澳大利亞以76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只養育了2400多萬人口,人口密度之低,排在世界各個大洲末尾。為什麼澳大利亞能夠成為動物們的天堂,而人口數量卻只有這麼少呢?

風水上有個說法,權可一觀:山主人丁水主財。一片相對獨立的大陸,山勢雄偉、水資源豐富一般都更容易孕育出來發達的文明。這可能與遠古時期人類穴居有關,山地多,說明洞穴多。水主財就更容易理解了,“戶樞不蠹,流水不腐”,水意味著可以開展種植業、畜牧業,而且可以少生很多疾病。如喜馬拉雅山隔開的兩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中國和印度,都是有著發達的文明和眾多人口的地區。

反觀澳大利亞,它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大陸,只在東南一帶有一些海拔在1000-2000米的山地,成為澳大利亞的分水嶺。由於山地不高,又靠近沿海,積聚的水氣降到地面匯成河流的長度都不長,水量也不豐,形成的流域面積也很小。因此,澳大利亞實際上也只有東南一角能夠形成“有山、有水”的格局,且也屬於薄地性質,承載不了太多的人口。

(澳大利亞河流)

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國土,約70%,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佔整個大陸面積的20%。雖然這些地方不能住人,但澳大利亞被稱為坐在礦山上的國家,其原因就是澳大利亞內陸貧瘠乾旱地帶卻蘊藏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澳大利亞鐵礦儲量佔世界第二位,各種礦產為澳大利亞帶來大量的財富。

澳大利亞全國多數土地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的統治下,高溫少雨,而且澳大利亞境內又缺少高山峻嶺等改變大氣環流的地形,使得降雨量很小,澳大利亞全國平均年降雨量是462毫米,而且分佈年份很不平均,有些年份只有126毫米,而且這些降雨量還是與東南和北部熱帶雨林地帶平均得來的,因此扣除掉這些多寡不均的降水,澳大利亞內陸的降雨量就更為稀少了。

400毫米降雨量,又被稱為15英寸等降雨量,這是一個很有名的數據。

翻開中國地形圖可以看到,從中國東北到西南,這條降水量線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將中國分割為兩大區域。

該線的東南部是季風區,也就是受太平洋、大西洋夏季風影響的區域,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上,適宜種田;此線的西北部由於大山的阻擋,是夏季風吹不到的區域,也就是非季風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乾燥多風,只能放牧。非季風區儘管也有少量的內陸河與地下水灌溉的綠洲農業,但佔壓倒性優勢的仍然是遊牧經濟。因此,這條線就成了半溼潤與半乾旱區分界線,森林植被與草原植被分界線,種植業與畜牧業分界線,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分界線。

(中國的400毫米等雨量線)

歷史上,中國幾千年來遊牧帝國與農業王朝之間的戰爭不斷,就與這條等降雨線有關。如以此來論,中國胡煥庸線以西、以北的地區,面積大約5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大約佔總數的6%,大約有7000-8000萬人。這也可以作為澳大利亞的理論人口潛力吧,人口再多生態環境又要被破壞了。

澳大利亞在18世紀末開始殖民,到現在僅僅只過了不到200年,人口已經到了2400多萬,尤其是2000年時,澳大利亞只有1600萬人,一代人不到已經增長了50%,這要放在中國或者印度,這樣的人口增長率,已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澳大利亞如果想改變內陸地區草木不生的困境,有一個改天換地的辦法,平地堆砌高山峻嶺,人為改變氣流方向,也改一改澳洲大陸的“風水”。


而知而行的歷史



澳大利亞面積大,人口少,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和地理原因。

早在幾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那時候主要是東南亞土著過來捕魚留下來的,人口很少,也是澳大利亞土著的來源。1770年英國宣佈擁有澳大利亞主權,才開始移民和開拓澳大利亞,那個時候基本上是移民歐洲人為主,特別是英國人,更多的是一些犯人,他們被流放到遙遠的澳大利亞,所以來源地單一,人口來源結構也單一,而且在當時,更多的歐洲人喜歡移民去美國,這樣的情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使得澳大利亞的人口一直不多,這些都是歷史原因。

第二就是地理原因。澳大利亞面積雖然大,佔據整個南大陸,但它內陸大部分都是沙漠地區,只有東南面可以住人,沙漠化非常嚴重,非常缺水,後來發現了金礦,西部才慢慢有了一些各地來的礦工,就算是東面和南面的陸地,基本上也是靠移民,而且當時包括現在,移民的目的都是為了工作或求學,不像加拿大和美國這樣的生活目的國,所以很多去澳大利亞的人,生活了一短時間可能又是返回來源國,最後可能在澳大利亞的人還跳過澳大利亞去了周圍的島國生活,比如新西蘭等等,這樣子的情況,真正留下來長居的所謂居民基數當然就少,發展下來,人口的增長也非常有限。

多謝關注。


歐陽老師廣州


澳大利亞是一個獨立的大陸,遠離世界主要人類文明發祥地,因此澳大利亞大陸發現的比較晚,所以人口比較少。



1.澳大利亞擁有76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2413萬人口、2016年GDP1.2萬億美元。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擁有很多獨特的動物和植物,是一個奉行多元化的移民國家。



2.歷史上澳大利亞只是土著人民的居住地。17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人先後抵達,177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1931年獨立。



3.澳大利亞雖然國土面積巨大,但是地形氣候複雜,國內多荒漠和山脈,耕地面積較少,自然條件比較差。



4.澳大利亞發現時間相對較晚,而且距離歐洲和亞洲大陸較遠。澳大利亞在歐洲人眼裡是非常遙遠、荒涼的地方,沒有多少歐洲人願意移民澳大利亞,所以人口始終也增加不起來。



5.澳大利亞是英國殖民地,人口主要來自英國本土和殖民地,以及附近的亞洲人和大洋洲土著,人口輸入比較單一。



6.英國人一直將澳大利亞當作自然資源輸出地,因此澳大利亞農業和畜牧業極為發達,但是缺乏工業和第三產業,無法聚集龐大的人口。


香堂風子


澳大利亞,是很多人嚮往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獨佔一塊大陸、獨佔一個大洲的國家,也是著名的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面積有七百多萬平方千米,照理說,這樣一個大國,應該孕育了很多人口,那為什麼澳大利亞的人口那麼少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澳大利亞的人口和主要城市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如我們熟知的悉尼、墨爾本,以及首都堪培拉,西部多為沙漠和高山,不適宜發展人口,這和我國還是很像的。

2澳大利亞發展較晚。澳大利亞是一塊與世隔絕的大陸,幾百年前才被人所發現,而澳大利亞真正的發展史要從英國的殖民統治開始,現在澳大利亞還是英聯邦成員。可惜的是,澳大利亞離歐洲實在太遠了,所以也沒引起歐洲人太大的興趣。

其實近幾年,澳大利亞得天獨厚、安靜怡人的風光還是吸引了大量移民,加上淘金熱,澳大利亞的人口發展已經走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澳大利亞即使百分之七十的土地都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澳大利亞的人口承受力還是很可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