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关注传统文化,数字化时代如何讲中国故事?

耿彦佳


无论传统还是数字,都不是讲好一个故事最重要的因素。数字化的手段可以让一个故事很花哨,但不会根本上成就一个故事。故事的好坏关键在于什么?在于你得真有故事,没有胡编乱造,更没有假大空或伟光正。

中国人讲故事的最大毛病就是喜欢“文以载道”。表面上看,文以载道没什么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数千年反复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道”对“文”的宰制。老爱讲大道理,不爱摆事实,或者违背叙事的逻辑去将就道理,结果当然讲不好故事。以至于到了今天让人一听说“中国故事”这四个字就敬而远之。

所以,讲好故事首先第一就应该尊重叙事的逻辑、方式和内在规律,而不能简单地把叙事当工具。西方社会之所以擅长讲故事,恰好就是遵循了这些原则。当然,人家历来有这个传统。从古希腊罗马时代,雄辩术都是知识精英必须修炼的学问。而这门学问的一个主要技巧就是讲故事。演讲者通过故事,不是一蹴而就地向听众灌输道理,而是巧妙地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打动人心。在这一方面,中国传统上是弱项——在一个强调权威强调秩序等级的社会里,居高临下地、命令式的讲大道理比细致入微地打动人心更有效率。

最近,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学者郑永年也在一篇题为《中国为何说不好中国故事》的文章中谈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不过,他把讲不好故事的原因归结为中国缺乏文化自信,我觉得是无的放矢。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好故事都出自不自信的作家之笔。无论托尔斯泰还是普鲁斯特,只有自我怀疑的作家才能赋予故事以丰富性和多义性,这样的故事才具有打动人心的潜质。相反,自信满满的写作不可能具有人性的魅力。其中的缺陷跟“文以载道”的毛病在逻辑上是相似的。

总之我认为,讲好一个故事,必须为听故事的人着想,而不能只想着自身的利益。


西闪


与数字时代之前的印刷时代,或还没有社交媒体的电子时代相比,数字时代的巨大进步在于讲故事或将中国叙事宣传给世界各国的民众的方式,途径,以及可行性大大增强了。譬如,以前主要用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作为讲中国故事的方式,但现在由于互联网技术,特别是不断推陈出新的社交媒体技术的出现,讲中国故事已经变得人人可讲,不同媒体并行不悖了。当然,要对外国民众讲中国故事要求就比较高,因为首先得用他们能够听懂的语言来讲。以下,主要列举一下数字时代讲中国故事的原则、途径和方式。



一,原则

1.讲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是要符合真实,不夸大不缩小。

2.以正能量,积极进取的能鼓舞人心的故事为主。

3.故事尽快短小精悍,语言简练,生动形象,感人肺腑。没有感染力的故事不是好故事。

二,途径和方式

电视,报纸,官网,社交媒体,自媒体,文化节,国际文化节,学术交流,民间交流,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