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逆天而行的诸葛亮与顺天命而为的孔子

诸葛亮与孔子都是知天命的人,均知天命不可为。然而,两人一个是逆天而行,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个是顺天命而为。一逆一顺,却都青史留名。

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一直把光复汉室视为己任,退蜀立国后,他曾六出祁山,欲北定中原。其实此时北伐,诸葛亮明知不合天时,是逆天之举,但他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致六出六败。尤其是最后一次出祁山,司马懿在葫芦谷中遭埋伏,被火攻已差点全军覆灭,却突然天降大雨,竟功败垂成。事后诸葛亮喟然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亮少有逸群之才┅┅盖天命有归,不可智力争也。”

逆天而行的诸葛亮与顺天命而为的孔子

司马懿曾说:“亮志大则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其实诸葛亮并不是“不见机”,他在出祁山前给刘禅上的《后出师表》中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明他也知此时北伐是逆天而行,凶多吉少,已做好以死铭志的准备。结果也正如他自己所料,最终是命丧五丈原,悲情收场,只留下一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的让人扼腕叹息的历史。

逆天而行的诸葛亮与顺天命而为的孔子

而孔子作为一个先于诸葛亮的古人,对天命的“知”更深,对天命的“畏”也更深,因而,孔子有着诸葛亮所没有的知天命而行的豁达。行事的态度不同,其结果自然就会两样。

逆天而行的诸葛亮与顺天命而为的孔子

有一次,孔子到卫国匡城,被匡人包围时依然在屋内弹琴歌唱,神态怡然。子路进见,说:“老师怎么还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呢?”孔子说:“仲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想摆脱穷困已经很久了,可还是不能避免,这是天命啊!我想寻求通达已经很久了,结果还是不行,这是时运不济啊!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失意的人,这并不是人们的智慧高明;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得意的人,这也并不是人们的智慧低下,而是时势造成的。知道穷困是命运,通达需要时机;面临灾难而不会畏惧的,这是圣人的勇气。 仲由啊!休息去吧!我是顺天命而行,匡人又能对我如何呢?”受困的第五天,果然有一位将军前来谢罪,说:“前几天,我们一直误认您是曾经带兵强扰过匡城的阳虎,因此让夫子受委曲了,真是冒昧,请夫子恕罪!”孔子此时终于解围而出。

逆天而行的诸葛亮与顺天命而为的孔子

《易经·乐辞》说:“乐天知命,故不忧。”所以古人大多具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豁达。而我们今天的一些人却爱讲:“我命由我不由天。"其狂妄自大之态毕露无遗。这种人往往比较执着功名利禄,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但是世间万事皆有因缘,并不会处处随人愿。这种人往往不安天命,贪得无厌,好高骛远;利益心强,争斗心强,计较心强,物欲缠身,情欲满身,很难得到真正的快乐。

逆天而行的诸葛亮与顺天命而为的孔子

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处于何种环境,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都应乐天知命,进德修业,不管困厄还是显达,也要顺其自然,不要怨天尤人。在这方面,我想学学古人的这种处世态度:赢是乐,舍弃也是乐;收获是乐,耕种也是乐;抚琴对吟是乐,焚香静读也是乐;治国平天下是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样是乐。也许唯有这样,在这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才能坚守本心,保持本色,从而真正拥有一个豁达而快乐的人生。

逆天而行的诸葛亮与顺天命而为的孔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